吳赤烏四年(西元二四○年),康居國丞相之子康僧會棄俗出家,一路行化來到東吳都城建康。他見此地山青水秀,地靈人傑,心甚喜愛,便於城內建起草庵,立起佛像,講經說法,傳起道來。說起佛教,建康的平民百姓是從未見過的。今突見康僧會來到,見其裝束怪誕,行為詭異,不同常人,大家便把他當成妖物一般,不敢接近,康僧會的傳法活動自然也沒什麼成效。
京城捕快聽說有妖人到來,不敢怠慢,急忙將康僧會抓了起來,燒了他的草庵,收了他的佛像。可是,對康僧會如何判罪卻是個大問題。康僧會雖然行為怪誕,卻沒有違法亂紀;雖近似妖人,卻沒有蠱惑人心。此事絕無先例,有司不知如何判決,只好照實稟奏了朝廷。東吳大帝孫權聽知此事,不禁好奇心起,便親自提審康僧會。他問道:「你這怪人,行為如此怪誕詭異,姓甚名誰,來我東吳意欲何為,快快給我招來。」康僧會回答:「我姓康,名僧會,本是西域康居國丞相之子,後來出家皈信佛教,當了和尚。你看我這身衣著打扮,那就是和尚的標誌了。」
孫權聽說是佛教的和尚,忙問:「佛教,那是什麼教,是誰創立的,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康僧會回答:「那是一千多年前一位名叫釋迦牟尼的聖人創立的。他雖然早就去世了,但他的靈骨舍利卻神應無方,昔年有位阿育王曾為之建立八萬四千座佛像。我們和尚便是釋迦牟尼的徒子徒孫。」
孫權微微一笑,心想這個傢夥不僅怪,還會胡吹大氣呢。他隨即對康僧會說:「你說的舍利真有那麼神?果真如此,我倒想見識一下。你如能弄到舍利,我不妨學學那位阿育王,也建座佛塔。但如弄不到舍利,嘿嘿,國家有常刑,你可別怪我不客氣了。」康僧會同意,請以七天時間為限,屆時將奉以舍利無疑。
康僧會辭別孫權,召集有限的幾個門徒說:「大法興廢,在此一舉。大家當清潔身心,念訣誦咒,必要請出佛舍利來。不然,我們大家都是死路一條了。」隨即帶領徒弟洗沐淨身,在佛像前放置錫瓶一個,虔誠地默念起來。
可是,到了第七天,瓶中空無一物,根本沒有舍利。孫權派人問訊道:「怎麼樣,舍利出現了嗎?」康僧會回答:「不想弟子德行不夠,道力不深,念誦七天,竟沒能感動我佛。希望再寬限七天,到時必然有應了。」
孫權心中暗笑,又給了康僧會七天時間,且看他還有什麼伎倆。康僧會獲准延期,急忙又去念咒,更加虔誠了。可是七天又過去了,舍利仍然沒有出現。
孫權派人再次將康僧會抓來,支起鐵鍋,燒了一鍋水,準備水煮康僧會。康僧會慘痛至極,心中默念:仁慈的佛啊,你怎麼會不現神靈,情願讓我去死啊!我的所作所為是為了傳播你的教法啊!他實在不甘心,便苦苦哀求孫權道:「陛下就再給我七天時間吧!我如是必死之人,早死晚死又有什麼區別呢?七天之後如再不靈驗,上刀山下油鍋都全憑陛下,我也再沒什麼可說的了。」
孫權心想,作為皇帝,自然應該有點慈悲心腸,以顯自己仁民愛物,他隨即同意了康僧會的懇求,又延期了七天。康僧會大喜過望,又趕緊回去念咒。
眼看七天又是一晃而過,第七天的五更已至,舍利仍沒出現。大家傷心極了,面無人色。只有康僧會仍在苦苦堅持,誦念不已,希望在這最後的時刻有奇蹟發生。果然突聽錫瓶內鏗然有聲,有物落入,發出五色光芒。康僧會一見,禁不住悲喜交集,大聲喊道:「感謝諸佛保佑,總算令我如願以償了啊!」
第二天一早,康僧會將千辛萬苦祈來的舍利獻給孫權。孫權與公卿大臣聚而觀之,見有五色光芒於瓶中流動,不禁大喜嘆曰:「這真是稀世之寶啊!」康僧會說:「舍利堅硬如金剛,世間萬物沒有能毀壞它的。陛下不妨試試。」孫權聽說如此,便自持瓶子,倒舍利於銅盤之內,那銅盤果然承不起舍利之力,即時碎裂。孫權又令武士用鐵錘敲打,烈火焚燒,舍利竟真的全然不為所壞。孫權由此信心大增,便在都城為康僧會建造一寺,取名建初寺,寺中建佛塔以供養舍利,而寺院所在之所則改名為佛陀里。
這個故事佛教史上稱為感瑞興寺,是佛教傳入中國東南之始。
早在兩漢之際,佛教便已傳入中國,雖有漢明帝的扶植倡導,但因他同時又明令禁止漢人出家,所以,佛教在最初的百餘年,發展極為緩慢,且被視為道家方術的一種。
到了三國時期,最初只有北方的魏國境內有佛教流行,但流傳範圍亦極其狹窄。就我們所知,除了印度西域來的譯經僧外,漢人信佛的在魏境極少,而出家為僧的更是鮮見。中國第一位出家僧朱士行雖是曹魏境內人,但其出家也是在上則故事發生的十年之後。由於地域的關係,那些來華的梵僧絕大多數都活動在魏境之內,洛陽是其譯經傳教的中心。
康僧會至建康,初次打破了這種格局,首次將佛教傳入中國東南地區。所以,上則故事雖然有許多神秘色彩,卻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因為它是佛教在中國發展的一個標誌。據說,自此之後,東吳境內,佛教便日漸盛行起來。三年後,孫權手下尚書闞澤曾捨宅為寺,取名德潤寺。到了孫皓繼承皇位的時候,佛教的發展勢頭竟引起了孫皓的恐慌,想廢棄佛教,卻已來不及了。這便是康僧會當年虔誠祈禱的巨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