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孝武帝太元三年(三七八年),襄陽被前秦苻堅的軍隊攻陷,道安法師為秦軍所獲,其徒弟慧遠帶眾遠行。三年後,一行人來到了潯陽(今江西九江),見廬山風景秀麗,妙絕天下,可以為安身修道之所,遂登東林峰,建龍泉精舍而居。那精舍本來沒有名字。當其建成之日,慧遠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精舍建在山上,沒有水源。沒有水,人們的生活便成了問題。慧遠心中焦急,便以杖擊地說:「如此地可居,當有泉水湧出。」言未畢,一股清泉自地噴起,泉水流處,還有一條神蛇在水中游動。慧遠感激涕零,因而稱之為「龍泉精舍」。
卻說慧遠於龍泉精舍一住便是卅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市。他曾對人們說:「請教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意思是說,修道方法雖有多種多樣,而最易修行、功德最高的方法卻只有念佛而已。念佛又何功用?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是佛國淨土。此處無苦難、無貧富、無榮辱,珍寶世界,福樂無窮。
慧遠既生此念,便欲結社,廣邀道俗信眾修「念佛」一道,以期共生西方淨土。消息傳開,道俗歡騰,僧人之中有慧永、慧持、道生、曇順、僧睿、曇恒、道敬、道(日+丙)、曇詵、佛陀耶舍、佛陀跋陀羅等中外高僧,俗人中有名儒劉遺民,張野、周續之、宗炳、張詮、雷次宗等,鹹來與會,與慧遠共同結社,時稱十八賢,終於把念佛的社團建立起來。
不久,慧遠又率領一百二十三人同修淨土之業,造西方三聖像(即阿彌陀佛、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又令劉遺民作廢願文,王喬之等賦念佛三昧詩,一百二十三人遂於三聖像前建齋立誓,高頌阿彌陀佛佛號,誓願往生西方淨土。此事發生在晉安帝元興元年(四○二年),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為淨土往生思想在中國盛傳之始。
慧遠所結之社,名為白蓮社。白蓮社的建立,標誌著淨土信仰在中國盛行的開始。
本來佛教既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學問,其教理之深奧、義學之幽微,已為世人共認。然而,作為學問的宗教,佛教只能滿足少數知識僧侶。對於絕大數信教者,那些目不識丁或所知甚少的人,他們所需要的便不是學問,而是簡單的信仰了。故而,佛教便有了念佛這一簡易法門的建立。這一法門最初可能興起於北印度犍陀羅地區,在印度傳播的情況尚不清楚。但傳到中國後卻迅速展開,影響極大。考其初始,則以慧遠的廬山結社為先,故慧遠被推認為淨土宗的初祖。自此之後,直到宋元明清以來,中國大地上不斷興起各種念佛社團,淨土會、往生會、念佛會,如此等等,名稱雖殊,性質卻全然無二。那便是慧遠廬山結社的巨大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