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時,太尉呂惠卿學通內外,曾注《華嚴法界觀》,又以新意釋解《莊子》。後因戍邊來到山西。一日閑暇無事,呂太尉忽然遊性大發,便帶上幾位隨身侍從,至五台山遊覽勝跡。一行人邊說邊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路向中台登來。等到幾人上了山頂,天氣突變,原來那朗日青天忽然雲霧四合,狂風驟起,閃電裂空,暴雨傾盆,聲貫林壑,震耳欲聾。呂太尉一行人嚇得驚恐萬狀,禁不住爬在地上觫觫發抖。正在此時,空中一道閃電放出,照徹天地,幾人不覺抬頭仰視,忽見天空雲層半開,一物狀若虬龍,於雲海中奔騰。呂太尉等人更是驚恐不已。好在山中氣候變化快,一會之間,已是麗日當空,雨過天晴。
呂太尉等人尚未來得及從地上爬起,忽見有一童子快步走來,頭披長髮,遍體漆黑,自足至肩,裹蒲草為衣,袒露右肩,手執梵夾佛經。
童子走在路上,忽見前邊地上爬著幾個人,渾身濕透,臉色蒼淒,顯然是剛受了驚嚇,其中一個作官員打扮。
童子遂上前問道:「官人見到什麼了,竟被嚇到這種程度?」呂太尉回答:「想必是前世作了惡業,叫我遇上了場嚇死人的大雨。」童子說:「下雨有什麼可怕,這不是全過去了嗎?官人到五台山來,是有什麼祈求吧?」呂太尉回答:「是想見見文殊菩薩的勝跡。」童子問:「你為什麼想見文殊菩薩?」呂太尉答:「我曾讀華嚴,因其意旨深廣,有些地方我理解不了,故而想見文殊大士,希望他能指點我一二。果能如此,我或許可以為《華嚴經》作些注釋,使之流傳於世,啟悟後人。」童子說:「諸佛妙意。善順事理,簡易明白,看先人的注釋就能明白。如《十地品》,原來的釋文不過幾紙。現在卻枝蔓橫出,注釋多達百卷,本欲詮解佛意,卻與佛意越來越遠了?實在是支解佛意,弄得佛教支離破碎。」
呂太尉道:「若看形貌,你不過是一個童子而已,怎敢如此大膽,呵斥前輩高僧呢?」童子笑道:「官人你錯了。此間的一草一木,無非是文殊勝境。對人來說,只要日常取用,遇事不迷,那便是真正的文殊大士。何必要以凡情擾亂思慮呢?那離佛的境界差得實在太遠了。」呂太尉一聽,心中略有所悟,知道自己錯了,連忙頓首下拜。拜畢起來,只見童子已變作文殊菩薩形象,跨上青毛獅子,隱到雲中去了。
呂太尉這才知道,自己遇上的衣蒲童子竟是文殊菩薩。他懊悔不已,心神恍惚,抑鬱回到家中。家人見呂太尉心神不定,忙問何故?呂太尉告知所以,然後又說:「我欲竭誠悔過,思欲再見衣蒲童子。」遂置辦香火供品,旦夕供奉不絕。過了很久,忽見衣蒲童子出現於香火之上,呵斥道:「想不到你竟這樣貪著形象。」呂太尉道:「我是想讓世人都能見到你示化的真容。」遂令畫師依樣圖畫。晝畢,衣蒲童子頃刻不見。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涼山,在山西省五台山市東北部,方圓五百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廣,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山。唐代華嚴宗的澄觀根據《華嚴經》提到東北方清涼山和《文殊陀羅尼經》提到的中國五頂山為文殊菩薩住化之地的內容,確立五台山為文殊菩薩道場。自此之後,關於文殊菩薩顯靈說法的故事流傳極廣,上面提到的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