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的時代裡,有一位歷經滄桑的年輕女子,名叫「琦莎.米占特」,她的丈夫和親人相繼離世,留下她和唯一的兒子相依為命。不久,兒子也因為生病而死了。
在悲痛萬分、難以接受事實的情況下,她抱著兒子的遺體四處求助,希望有人能讓他起死回生。當然,她只有失望的份了。
最後,有人指點她到附近的樹林中請教佛陀。當她見到佛陀時,悲傷的放聲大哭:「偉大的名師、先生,請幫幫忙,讓我的兒子復活。」
佛陀回答她:「好,我會救妳的兒子。但是,琦莎.米古特,妳要答應我一些事,妳必須先到附近的村裡收集一碗芥子(印度最常見的種子),我才能用芥子做藥材,救回妳的兒子。但是,有一點很重要,這些芥子必須來自一個從未有人過世的人家,這個家庭必須從未經歷過親人、父子、配偶或是朋友的喪事。」
琦莎於是到附近的村子,懇求人家賜些芥子給她。村民們都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不吝施捨芥子,但是,當琦莎問道:「貴戶以前曾經有人過世嗎?無論父母、孩子或親戚。」他們回答:「有,有位親戚就在去年去世。」
琦莎只好再到別戶人家乞求,當他們給琦莎芥子時,她又問:「請問貴戶曾有親人過世嗎?」這次對方回答他們的大嬸剛過世不久。於是她再前往另一戶人家,對方回答他們曾經有位女兒去世了。一戶一戶詢問後,竟沒有一戶人家不曾有人去世。
最後,琦莎傷心的坐下來,忽然明白自己遭遇的一切和兒子的死,如同每個人家中免不了有親人亡故。每個人出生到這個世界,但最後都會離開。她抱著兒子的遺體回到佛陀的住處,佛陀依照當地的禮俗將遺體埋了。
她鞠躬致意後,向佛陀求智慧,希望能頓悟生死之道,於是虛心學習、虔心修行,不久之後,成為一名偉大的瑜伽修行者,一位智慧高深的女人。
—早期佛教故事
◎心,常想要抗拒改變、抗拒無常。
◎我們應當周喜悅的心情,共面對生命中無常的變化;抱持樂觀的心情,去面對隨時可能遭遇的挫折。要從順逆中覺醒過來,無常是生命的真相,放下是最好的依靠。
◎佛陀在衪的教誨中,提供了我們道德行為的準則,他認為人們雖然生活在無常的痛苦中,然而只要我們學會了認清自我,並且依循佛法去自我持守,便能體會到實質的幸福、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