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生命自覺的實踐
◎體悟「生命共同體」的真實感受,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
◎明天與死亡究竟哪一個最先到來。透過死亡來思維生命存在的意義與眾生相依的關係。
◎唯有正視苦難的存在,人們才會份外珍惜原先為我們所習以為常的一切。苦的覺悟是佛陀人生觀的起點,而以解脫為最後的目的。
◎如實面對無常的提醒,而了解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它註定遲早都要來扣門,更產生反省與惜福的心。
◎真正的幸福其實不在於財物的多寡,亦不在於地位名譽的高下,而在於我們是否能珍惜每一個當下,疼愛每一個與我們今世有緣相聚的眾生。
◎面對無常,一般人有兩種方式:一是消極逃避,一是積極面對。前者只會帶來焦慮、恐懼、挫折與沮喪;後者卻能勇於承擔苦難,喚起無畏的自信與動力。
◎面對無常,我們應該感謝,它提醒我們生命的可貴與有限,讓我們格外地懂得以慈悲喜捨心與人相處的意義。
◎面對無常,我們還是應該感謝,讓我們知道苦迫的痛苦,知道煩惱的原因,知道煩惱可轉成涅槃寂靜,知道有方法可解脫煩惱,徹底邁向涅槃之道。
◎外界的一切天災人禍都在向世間說法,都在說色身危脆,都在說我們的生命是苦、空、無常。
◎我們當以最寂靜的心迴向世間的苦難。
◎「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
◎對於心外的空間不必去爭執、佔取,重要的是,必須去體會心內的空間。
◎佛經上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俗謂「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們應開展心內的世界,擴大心內的空間。
◎〈五苦章句經〉說:「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這是說明三塗六道都取決於人心的一念。
◎發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願,做事才有目標。
◎〈勸發菩提心文〉說:「金剛非堅,願力最堅;虛空非大,心王最大。」
◎布施,是自己發財之道;持戒,是自己平安之道;忍辱,是自己做人之道。精進,是自己成功之道;禪定,是自己安心之道;般若,是自己明理之道。
◎〈華嚴經〉云:「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