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發十種心—— 〈十善業道經〉
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
三者、於佛正法,不惜生命,樂守護心。
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
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
◎「菩薩若行廣大無量忍辱之行,則能出生大菩提果,究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千劫所積聚,布施供養德,及種種善行,一念瞋心起,皆摧毀無餘。」
◎〈普賢行願品〉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太虛大師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想要成等正覺,首先必須先完成自己的人格,但怎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呢?如佛陀告誡云:「阿難,受佛禁戒,誠信奉行,順孝畏慎,敬歸三寶,養親盡忠,內外謹善,心口相應。」即佛陀教導弟子:「對國言忠,對親言孝,對子言慈,對友言信。」
◎佛學是出自于人生而止于人生。
◎人們若能以佛陀的遺教來自我反省,以佛教的戒律來約束自己,以「布施、愛語、同事、利行」等四攝法來廣利一切眾生,以佛陀的慈悲心來包容一切眾生,那麼世界將和平。
◎「悲心救苦,慈愛與樂」,才是學佛人應有的目的。
◎佛陀回答淨飯王說:「當一個人悟道之後,他就屬於聖者家族的成員,他高貴的身份不是依靠外在華麗的服飾而是智慧與慈悲。」
◎卡拉卡尼(巴利文,譯為「不幸」)的故事:給孤獨長者對家人說:「一個人不是由他的名字來決定的,迷信的人以名字來判斷一個人,智者卻是以他是否有一顆善良的心來判斷一個人。」事後,長者又說:「所以我說啊,不是因為名字或財富使他成為一個人,乃是他的心。」
◎佛陀多次提醒給孤獨長者說:「大量的布施財物並不是最重要的,還有比布施更重要的是慈愛與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