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節出。
◎「波羅蜜多」--(1)事業成辦,圓滿成就。(2)到彼岸,即「度」之意。
◎佛法的目的,在使人生的苦痛得到解決,達到超脫苦痛的境地。能解除這人生苦痛的方法,名之曰波羅蜜多。
◎想控制自己,解放自己,非認識自己不可。佛法主要的在教人怎樣覺悟自己,改進自己以得痛苦的解除。
◎依佛法,社會只能在人類充分覺悟,提高人格,發展德性,社會才能完成徹底的更高度的和平與自由。
◎須從解除自己身心上的煩惱矛盾下手。
◎佛法解除苦痛的方法是如何呢?
(1)充實自己,增加反抗的力量。
(2)消滅苦痛的根源。
◎度苦、除苦,是著重在自我身心的改善與解放的。
◎從人生正覺中去解除苦痛。
◎釋尊就確定了解脫自他苦痛的大志,走上出家、成道、說法的路。
◎致苦的原因,主要是原於我們內心上的錯誤(欲、見),及由於內心錯誤而引生行為的錯誤。
◎釋尊教人從行善止惡的行為糾正,達到內心的清淨解脫--六波羅蜜多。
◎不要做思想的奴隸,做欲望的奴隸。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緣和合與消散的過程中流轉。
◎從過去而招感流轉到現在,那麼由現在的行為也還要招感到未來。這三世流轉的生死,可說是生命之流,都是因心的錯誤指導行為而引生的。
◎我們要消除苦痛,非從內心上的愛欲和知見改造起不可。自然,這就是行為的改善,也就是人我關係的改善。
◎改造錯誤欲見的方法,六波羅蜜多實為主要--
(1)布施:犧牲自己的精神和物質甚至生命,去作有益於他人的事。
(2)持戒:不應該做的,決定不做,應該做的,努力去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3)忍辱:正名為忍,徹底解除人生的苦痛,須要極大的堅忍才能成功。
「施、戒、忍」著重在行為的改善。
(4)精進:對於善的事情,抱定決心去作。嚴肅的、堅強的、向上的、百折不回的勇氣與決心,即是精進。
(5)禪定:靜慮,即精神的安定與集中的境界。由於禪定的力量,可以控制自己的內心。這確是體驗真理,發生智慧必須的特殊訓練。
(6)般若:即智慧,「五度如盲,般若為導」,祇有智慧才能徹底度一切苦。
智慧是領導者,它需要與布施等行為配合起來,使所修所行不致發生錯誤,這才是佛法重智慧的真義。
◎般若慧是從深刻地體驗真理所得到的。
◎依佛法說,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過是原因條件的假合,凡是假合而成的東西,它底本身一定是遷動變化的;他依原因而存在,同時又與他法作緣,他法也遷流變化而存在。這種互相影響互相推動的關係,佛法簡稱之曰因果系。 而得「三法印」。
◎空,是真理中最高的真理,最究竟的真理。是充滿革命的積極性--「大乘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