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修行筆記 海濤法師編著

修行筆記 海濤法師編著

般若波羅蜜多

[日期:2011-01-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海濤法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般若波羅蜜多

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節出。

◎「波羅蜜多」--(1)事業成辦,圓滿成就。(2)到彼岸,即「度」之意。

◎佛法的目的,在使人生的苦痛得到解決,達到超脫苦痛的境地。能解除這人生苦痛的方法,名之曰波羅蜜多。

◎想控制自己,解放自己,非認識自己不可。佛法主要的在教人怎樣覺悟自己,改進自己以得痛苦的解除。

◎依佛法,社會只能在人類充分覺悟,提高人格,發展德性,社會才能完成徹底的更高度的和平與自由。

◎須從解除自己身心上的煩惱矛盾下手。

◎佛法解除苦痛的方法是如何呢?

1)充實自己,增加反抗的力量。

2)消滅苦痛的根源。

◎度苦、除苦,是著重在自我身心的改善與解放的。

◎從人生正覺中去解除苦痛。

◎釋尊就確定了解脫自他苦痛的大志,走上出家、成道、說法的路。

◎致苦的原因,主要是原於我們內心上的錯誤(欲、見),及由於內心錯誤而引生行為的錯誤。

◎釋尊教人從行善止惡的行為糾正,達到內心的清淨解脫--六波羅蜜多。

◎不要做思想的奴隸,做欲望的奴隸。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緣和合與消散的過程中流轉。

◎從過去而招感流轉到現在,那麼由現在的行為也還要招感到未來。這三世流轉的生死,可說是生命之流,都是因心的錯誤指導行為而引生的。

◎我們要消除苦痛,非從內心上的愛欲和知見改造起不可。自然,這就是行為的改善,也就是人我關係的改善。

◎改造錯誤欲見的方法,六波羅蜜多實為主要--

1)布施:犧牲自己的精神和物質甚至生命,去作有益於他人的事。

2)持戒:不應該做的,決定不做,應該做的,努力去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3)忍辱:正名為忍,徹底解除人生的苦痛,須要極大的堅忍才能成功。

「施、戒、忍」著重在行為的改善。

4)精進:對於善的事情,抱定決心去作。嚴肅的、堅強的、向上的、百折不回的勇氣與決心,即是精進。

5)禪定:靜慮,即精神的安定與集中的境界。由於禪定的力量,可以控制自己的內心。這確是體驗真理,發生智慧必須的特殊訓練。

6)般若:即智慧,「五度如盲,般若為導」,祇有智慧才能徹底度一切苦。

智慧是領導者,它需要與布施等行為配合起來,使所修所行不致發生錯誤,這才是佛法重智慧的真義。

◎般若慧是從深刻地體驗真理所得到的。

◎依佛法說,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過是原因條件的假合,凡是假合而成的東西,它底本身一定是遷動變化的;他依原因而存在,同時又與他法作緣,他法也遷流變化而存在。這種互相影響互相推動的關係,佛法簡稱之曰因果系。 而得「三法印」。

◎空,是真理中最高的真理,最究竟的真理。是充滿革命的積極性--「大乘之革命」!

【書籍目錄】
第1頁:關於本書 第2頁:海濤法師簡介
第3頁:慈悲法語智慧波流 第4頁:慈悲
第5頁:慈悲——人類幸福的基礎 第6頁:無瞋的慈悲
第7頁:愛,就要行動 LOVE IN ACTION 第8頁:情、愛與智悲
第9頁:真理與慈悲 第10頁:在行動中實踐慈悲
第11頁:慈悲的力量 第12頁:母恩與慈悲
第13頁:智慧 第14頁:生命的智慧
第15頁:智慧的力量 第16頁:智慧法雨(一)
第17頁:智慧法雨(二) 第18頁:開智慧
第19頁:慧眼慈心 第20頁:悲智雙運
第21頁:智慧‧慈悲 第22頁:慈悲與智慧(一)
第23頁:慈悲與智慧(二) 第24頁:慈悲與智慧(三)
第25頁:慈悲與智慧(四) 第26頁:慈悲與智慧(五)
第27頁:慈悲與智慧(六) 第28頁:慈悲與智慧(七)
第29頁:慈悲與智慧(八) 第30頁:慈悲與智慧(九)
第31頁:慈悲與智慧(十) 第32頁:解脫自在
第33頁:解脫與菩提 第34頁:智慧的生活
第35頁:生命的智慧 第36頁:業報
第37頁:般若波羅蜜多 第38頁:修行者本質
第39頁:用智慧經營生命 第40頁:愛心與悲心
第41頁:菩薩行 第42頁:菩薩的生命
第43頁:緣起 第44頁:正念→智慧→慈悲
第45頁:慈愛與正見 第46頁:生命的昇華
第47頁:愛與奉獻的修行 第48頁:真理、誓願與慈悲
第49頁:福慧人生(一) 第50頁:福慧人生(二)
第51頁:甘露雨 第52頁:修行的智慧
第53頁:開展生命自覺的實踐 第54頁:自心即佛法
第55頁:人性的光輝 第56頁:摧毀自我愛惜的巨魔
第57頁:般若空慧 第58頁:海濤法師的弘法悲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11-18 23:35:12
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