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就是打開心中的門。「窗戶打開,陽光進來。」
◎生活就是修行的道場,人生就是不斷地付出。
◎佛教的修持即是生活的實踐;如何運用佛的智慧與慈悲來解決我們所面對的生活。
◎健康、道德、愉快、慈悲也是可以傳染的!
◎法句經:「愉快是諸佛的起源。」
◎真正的宗教意義和目的是——內心的覺悟、淨化和慈悲的開展--佛法的根本意趣在於解脫與菩提--智慧與慈悲。
◎宗教應該生活在「此時此地」,而不應是一個人對他的生命和下一個世界的夢--活在當下。--人間佛教--佛在人間。
◎佛教是引導人往內看——去尋找隱藏於個人內在的潛力。而不是導向不可知的外力。——是向內完成,而不是向外獲得。
◎佛教是一個完全盡力竭力實際生活和徹底思想的內在自我文化。
◎內隨願、外隨緣,才能自在隨願。
◎「一念心覺即是佛,一念心迷即是凡夫。」
◎歡喜是淨土,煩惱是火宅。
◎我們所有的世界是在我們內心;世界是以心為主導,而心必須要適當的訓練與淨化。
◎從認識自我的本質到除去自我。覺悟的完成要透過放下外緣。
◎唯有人,才是現實生命的創造者和自己命運的設計者,這正是佛教的特性。
◎原始佛教中最重要的修持:自律、自制、道德的陶冶和心靈的進展。
◎內心的輕安是由於割捨與不執著。
◎正確的出世觀,是必然的配合著世間的淨化。--印順導師
◎思想和平工作者的三大信條--「質直無諂曲」、「誠實不虛誑」、「柔和不麤獷」;另「重真理」、「重世間」。
◎「工作是道德,服務是幸福,懶惰是罪惡。」
◎涅槃經說:「知足第一富,無病第一貴,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快樂因調伏自心而有;心不調伏,樂不可得。
◎「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六祖壇經
◎人腦必須用善心予以平衡 --慈悲為本的人間菩薩行。
◎「世人皆從智慧成其道德」、「一心念道、愛欲自滅」。--那先比丘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