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
◎「眾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 能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以上節自法華經普門品)
◎以悲智圓成的大覺大解脫為目標,要求自己也完成這樣的大覺,是為發菩提心。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燄」
◎「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薩但從大悲生,不從餘善生」。
大慈悲的法身體,是從持戒而得的。戒,即是慈悲的實踐。
「法身無體,以悲為體,戒者法身所流之教戒也。」
◎佛陀常以甘露喻不生不滅之涅槃妙樂。
◎「願將觀音甘露水,滌盡娑婆世上塵。」
◎「細聽觀音宣法語,已是身心解脫時。」
「觀音聖號恒稱念,琉璃世界常現前。」
「水若澄清月始現,金容佛面現吾心。」
「一心不退思安養,萬善同修念觀音。」
◎「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
般若將出畢竟空,嚴土熟生。」─〈大智度論〉
◎菩薩三心─菩提心、大悲心、無所得。
菩薩二要─般若與方便。
◎菩薩四重戒─嫉妒、慳貪、瞋恨、我慢。
◎菩薩為利益眾生故,世間技藝咸善通達。
◎修行的目的在開顯人的智慧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