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他的教誨中,提供了我們道德行的準則,他認為人們雖然生活在無常的痛苦中,然而只要我們學會了認清自我,並且依循佛法去自我持守,便能體會到實質的幸福、喜樂。
◎佛教不是要拿來作學問的,而是要人在尋常生活中引導自己發掘生命的意義及目的。
◎佛教乃渡過生命之河的旅程,是從無知、貪婪和死亡的常識性河岸到智慧和啟悟的彼岸的一次轉運。
◎「一個又一個浪花永恆地在追逐著。」
「生命是一個旅程。死亡是復歸於泥土。宇宙像旅店,過去的歲月塵埃。」
◎如果一個完全超越了個人中心,那麼除了慈悲之外還有什麼呢?
◎菩薩是一位決心不遺棄世間「直到連草木都悟了道的人物。」
◎菩薩的心願──
讓我做病人的慰藉者,醫治者和服務者直到病痛永不再犯;
讓我用食物和飲料之雨,來解除眾生飢餓和乾渴的苦;
讓我做時代終結時飢荒中的飲料和食糧;
讓我變成一間窮人的永無匱乏的倉庫,為他們的需要配備多樣的物品來服務他們。
我自己個人的存在以及快樂,所有我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正直,
我都無動於衷地放棄了,但願眾生都能得到安樂與解脫。
◎佛陀是沉默的聖人,智慧的化身,兼具冷靜的頭腦和熾熱的心。
◎罪惡是我們自己去做的,痛苦只有我們自己來承受,停止錯誤只有靠我們自己,要變成純潔只有靠我們自己。
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救我們,沒有人能也沒有人會;
我們自己必須走上正道;佛陀只不過指示了道路。
◎心如工廠,有嚴格的品管,正常的作業流程,良好的環保觀念,必定能製造出上好的產品。生活裡,擁有一顆經過品管的「不動之心」,沒有是非的污水,沒有煩惱的黑煙,如此清淨,人人才歡喜親近「放光的人」。
◎任何的修行法門,都意在使我們改心換性,令剛強得柔軟,諍論化祥和,瞋恨轉慈悲,愚痴成智慧,具足健全的人格,所謂「人成即佛成」。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我們行道的眼目、度往彼岸的舟航。
◎換個角度,世界就光明。一池落花、一輪明月,兩樣心情。
◎《華嚴經》說:
如來的心「離諸諂誑心清淨,常樂慈悲性歡喜。」
凡夫的心原與如來並無二致,只要懂得化慳心為捨心,化瞋心為喜心,化貪心為施心,化殺心為慈心,自然解冤消愁。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變我們內在的心境。
◎佛是覺人覺世的大覺悟者,所要推動的是覺濟人類的宗教運動與工作,我們應奉獻自己整個身命,參加覺人濟世的運動,以堅定的信仰來接受,來服從,來擁護,從事佛法的實行與教化,所以常說「信受勤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