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塔 / 謄錄
佛陀釋迦牟尼在世說法將及五十年,話題難道天天都光講“四念處”、“八正道”、“十二因緣”?不談別的問題嗎?倘 若他每天都光是講這些基本觀念,就算聽者不厭,他自己不也講到覺得厭煩?推想他是必然會常常提及基本觀念的,但是也必然講述很多其他道理與分析事理法相, 範圍必定很廣泛深入,包羅萬象:從宇宙觀到人生哲學、天文地理、社會問題、個別的修行方法,乃至於家庭個人問題……。有時候是佛陀主動提出作爲有系統的講 解,形成一個特別的思想系統,有時候是他解答弟子們所提出的疑問。
佛陀時代,是距今兩千五六百年之前,彼時尚無紙張發明。中國漢朝蔡倫造紙技術尚未傳入印度,古代印度人可能只是用 羊皮或牛皮等動物皮來記錄文字,戒殺生的佛教徒是否肯採用羊皮來作文字記錄,尚屬疑問。另一種記錄方式是把文字雕刻在岩石上面。但是現代考古家在印度發現 的石刻文字極少極少,印度又沒有中國古代的竹簡刻字記錄,印度的古代歷史與宗教哲學思想,極少被石刻保存下來。較爲世人所熟知的有關佛教的印度古代石刻, 可算是一處石崖上所保留的關於阿育王派遣僧侶赴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傳法的事跡。阿育王的時代已經在佛陀圓寂後數百年,並非與佛陀同時。先是大滅佛教,後來轉 變爲大護佛法的阿育王,所興建的佛寺佛塔數萬,早已被摧毀殆盡,化爲塵土,唯一的遺跡只是那一段崖石刻字,但也已經模糊難辨認了。阿育王時代的遺跡都難 尋,何況更古老時代的佛陀遺跡?
佛陀講經說法,顯然全無現場的任何文字記錄。既然無錄音機、錄影機、也無打字機,沒有秘書,又沒有方便的紙張筆 墨,更不能一面聽佛陀說法,一面就把文字雕刻在崖石上。所以,可以推斷,佛陀說法是完全沒有留下任何可靠的文字記錄的。唯一的保留方式,就是弟子們各別的 記憶及日後的口授流傳。世代相傳下來,等到紙張筆墨發明之後,歷代弟子輯集佛語成專集,名之爲《花串》(SUTRA)。中國古代深受儒家影響,孔夫子的語 錄同樣也無記錄,只由弟子記憶口授相傳,輯錄成專集,稱之爲“經”。佛教徒受其影響,亦把佛語錄專冊稱之爲“佛經”,頗爲權威圭臬之意;更兼備神聖地位 了。
佛語經由數不清的弟子以記憶而輾轉口授,雖大致相近於佛意,細節與次序都難免各有出入不同。其中有其它特別獨到的 一面,也可能有他漏列遺忘的部分:某丙有他偏愛的經文段落,也可能有他不願保留的文字,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了解程度與不同的取捨。又有些先後不同時代 的觀念增減修刪,更有些是從原始佛語加上推論或發揮,託言爲佛語,更免不了有些是乾脆僞造的文字,僞託爲佛經。舉例而言,傳說中國清代一位儒生金聖歎就常 常仿照佛經口氣來僞造佛經,誑稱譯自為梵文孤本。唐代武則天女皇帝就僞造了好幾種佛經來提高她的身份地位自封爲佛。她的僞經,至今也仍有一些在流傳,世人 以爲是真經,至今仍予以持誦。現代的人士,也有人在僞造佛經,僞經比比皆是,魚目混珠,真僞難分。
重複來說,佛陀雖講經說法垂五十年,卻從未新寫一字(原因已如上文所述),若以此而論,則可說並無一本佛經是真 跡。不過都是後世弟子依據記憶佛語而予以發揮的文字,只要是符合佛陀說法的原理與修行方法,那就是真經!倘若有人爲託佛名而另寫經文,其觀念內容不符合佛 陀原始佛理,或者完全違反原始佛理,這就是“冒牌”佛經。怎麼樣去判別真僞?那就必須用原始佛教的基本觀念去衡量。倘若發現有違反佛理原意的文字,或是充 滿不合理的敘述,縱然它也以“佛”爲名,也就不能予以深信了。
一般而言,記錄佛語而不加上解釋或評論的,稱爲“經”,歷代信徒根據佛語予以闡揚發揮的論文,則不能稱爲經,只能稱爲“論”──例如:中論、百論、大乘起信論……等等。不過後世已經濫用“經”典之名,經論不分了。僞經較多,僞論則較爲罕見,原因不難推斷,“經”可冒佛名,“論”則本來非佛語,冒之無利可圖。
學佛往往被“經”字所唬住,亦不知如何擇善固執,經本成千成萬,究竟應該持誦那一種?其實不難選擇,只須先認清原始佛陀之教基本觀念,就不難分辨經文真僞是否值得持誦了。
原始佛教的教義,細節自然也不無可能被歷代輾轉相傳而另有改變。不過,其基本思想的骨幹與精神,是大致上仍然確定 不變的。一般公認最爲可靠的佛語原始記錄,是記載於《雜阿含經》上面,此一結集,是佛陀入滅後,由佛陀在世及身弟子五百餘人,鑒定佛弟子阿難陀尊者背誦佛 語的第一次結集,被一般學者認爲可靠。不過,《阿含經》諸集歷經世代流傳,難免亦有被竄改增刪,在梵文時代的版本,已經與先世的巴利版本頗有出入。佛陀說 法係用巴利文,並非梵文,梵文是較後世流通印度的語文,將原始巴利文佛語錄《阿含花串》譯成梵文,已經難免錯謬。再加上梵文時代的寺院僧團立場各異,難免 竄改增減經文。梵文版本被傳入中土,再譯成中文以後,差異更多,現在比較一下英譯巴利文《阿含經》,與中譯本《阿含經》,就發現兩者有很多差距。再譯的中 文版,難免有謬誤,再譯的英文版,也難免有它的誤差。所以,同樣是《阿含經》,中英文版兩種就對照不起來,很難判斷孰爲正確譯文,也只好採信兩者相同之觀 點而已。若以常識推理,則似乎第一手的譯文可能比第二手的再譯版較爲可靠。換言之,英文版是從原始巴利文版佛語譯出,這是第一手譯文,中文版佛經則是從梵 文版或藏文版再譯,並非從原始巴利文譯出,這是第二手甚至第三手,可靠性與準確性可能打折扣。現時在國際上流通的佛經,以英文版爲多,以譯自巴利文的英譯 爲主流,還有從南傳佛教資源譯成的英文本也較多,匯集成西方佛學研究的主流。
一般由中文版佛經譯成英文的,似乎受到較少的重視,甚至有時受到較低的評價,並不是西方學者心存門戶之見,而是他 們多認爲中文版僞造的經文太多,離開原始佛教太遠,此語也許不算厚誣,中國人從符秦時代就有人開始僞造佛經,歷代都出現“秘本”佛經。毫無佛教內容的經本 也標榜佛名,任何迷信也都冠上佛名,弄得神佛難分,真正的原始佛經反而被掩蓋了,這是可悲的現象。佛教圈內,很少人從事正本清源的修經工作,可能是因爲工 程過於浩大,佛經成萬成萬的版本,從何開始?看來只有學佛人自己憑智慧去判斷及取捨真僞了!
原載《佛乘世界》第2期:199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