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梵音,此云智慧。有謂因上為慧,果上為智者。此正明慧度,為最後之一品。
丙六 慧度
丁一 善生問
善生言:『世尊!菩薩云何修淨般若波羅蜜』?
丁二 如來答
戊一 顯示慧相
『善男子!若有菩薩持戒精進,多聞正念,修於忍辱,憐愍眾生,心多慚愧,遠離嫉妒,真實了知諸善方便;為眾受苦,不生悔退,樂行惠施,能調眾生,善知所犯輕重之罪,勤勸眾生施作福業;知字知義,心無憍慢,親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寶、諸師、和上、長老有德,於身菩提不生輕想,能觀菩提深妙功德;知善惡相,知世出世一切聲論,知因知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當知是人能得智慧。如是智慧有三種:一、從聞生,二、從思生,三、從修生。從字得義,名從聞生;思惟得義,名從思生;從修得義,名從修生。能讀如來十二部經,能除疑網,能讀一切世論世事,能善分別邪正之道,是名智慧。能善分別十二部經,陰、入、界等因果字義,毗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下相,善、惡、無記及四顛倒,見道、修道,能善分別如是等事,是名智慧。』
從聞生者,即聞所成慧。從思生者,即思所成慧。從修生者,即修所成慧。讀經除疑,則為內明。能讀世論世事,則為聲明、因明、醫藥明、工巧明,以示菩薩於五明處求也。
戊二 成慧功德
『善男子!有智之人,求於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親近佛及佛弟子。世無佛法,樂在外道出家修學,雖處邪道,樂求正要,常修慈、悲、喜、捨之心及五通道。得五通已,觀不淨想及無常想,能說有為多諸過罪。為正語故,教諸眾生令學聲論,能令眾生離身心病,樂以世事教於他人,所作事業無能勝者,所謂咒方,種種醫藥。能善求財,得已能護,用以道理,如法惠施。雖知一切,不生憍慢,得大功德,不生知足,能教眾生信、施、持戒、多聞、智慧。知善、不善、無記方便,善知學行因緣次第,知菩提道及道莊嚴,知諸眾生上中下根,知外聲論心不存著,知眾生時隨宜調伏,知眾生世及國土世,知從具足六波羅蜜。』
聲論、亦曰聲明,即語言文字學。令離身心病、即醫藥明,能善求財、即工巧明,均為求慧之方便也。眾生世、即有情世間,國土世、即器世間,蓋即盡虛空、遍眾生界之意。
戊三 慧波羅蜜
『善男子!有是智慧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是智慧,有是智慧是波羅蜜,有非智慧非波羅蜜。是智慧非波羅蜜者,所謂一切世間智慧,聲聞、緣覺所得智慧。是波羅蜜非智慧者,無有是義。是智慧是波羅蜜者,所謂一切六波羅蜜。非智慧非波羅蜜者,所謂一切聲聞、緣覺施戒精進。』
凡成波羅蜜,皆是智慧,故無波羅蜜而非智慧;此與前五度不同之處。從此可知前五度之成就波羅蜜,皆不離般若。
戊四 總修六度
『善男子!若人有能勤修如是六波羅蜜,是人名為供養六方,能增財命。』
能增世財、業命,及功德之財、智慧之命;至於究竟,則成為福慧兩足尊之佛矣。
戊五 結在家難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淨智慧,是不為難;在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此明在家菩薩修般若波羅蜜之難能也。
甲三 結成分
說是法時,善生長者子等千優婆塞,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發心已,即從坐起,禮佛而退,辭還所止。
此明說本經之成效,即得益也;結成其效,為當機之善生長者子等千優婆塞。此處發菩提心,乃真發菩提心,即為初住菩薩;前十八品為養成能發菩提心之菩薩。依起信論言:在真發菩提心之前,須修十千大劫;已入初住真發菩提心者,乃能正修六度之菩薩行。此當機之千優婆塞,發真菩提心,即為說此經之成效。就理而談,從坐起禮佛,則為上求大覺;辭還所止,即為下度眾生;乃至成佛而後,亦仍是修菩薩之行耳。此度一切眾生之菩薩行,以虛空無盡故世界無盡,世界無盡故眾生無盡,眾生無盡故菩薩度生之行亦無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