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星雲大師給世人的14堂人生課 齊宏編

星雲大師給世人的14堂人生課 齊宏編

舍棄名利心才能擺脫束縛

[日期:2012-08-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齊宏編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癡,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嗔癡。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舍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

    時下,人們名利纏身,陷入你爭我奪的境地,快樂從何而來?更有甚者,一整天心事重重,做夢都半夜驚醒,總疑神疑鬼,陰翳不開,快樂又怎麼會與你有緣?更有甚者,在名利的束縛下,個人無法盡情地自我發揮,背著名利的壓力注定不能走遠。

    世 界上第一個不使用氧氣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當他下山後別人問他成功的秘密時,他鄭重其事地說,這沒什麼秘密,我知道大腦是一個重要的氧氣源,科學家告訴我 們,各種思想在大腦中相互撞擊時竟要消耗我們吸入全部氧氣的40%,所以,為了減少對氧氣的消耗,我只有向前這個念頭,至于其它的任何想法我都把它們從腦 子裡拋掉。這樣我才走到了頂峰。

    沒有任何的雜念,登山者就等于放下了一個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輕鬆地向前。這就是他成功的全部秘密。而在攀登的路上,我們需要的也是一種輕鬆,擺脫各種束縛前行。

    人 只有讓自己的潛質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人生才會變得豐厚起來。英國化學家法拉第早年投身到戴維主持的皇家研究所做研究員,做些雜務工作。正當法拉第在化學領 域勤奮耕耘並頻頻取得成績時,戴維勸導法拉第去做行政管理工作。法拉第斷然拒絕,並繼續從事他的研究,最終在該領域一枝獨秀。一個成就大業的人,應該是一 個了解自己、懂得珍惜的人,是一個懂得“放下”的人。

    放下名利物欲之心,你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擁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的豁達,從而成為自己心靈的主宰,去自由自在地塑造你的心境。很多人就是在名利的追逐中,禁錮了自己的手腳,變得苦不堪言。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處去尋找快樂,可是找了很久都未能找到他想要的,于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

    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攔住農夫問:“我家財萬貫,衣食無憂,請問,為何我沒有快樂呢?”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說,“你想要快樂?很簡單,放下!”

    富翁茅塞頓開:自己背負那麼多的珠寶,老怕自己被人暗害,珠寶被別人搶,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于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救濟窮人,他在看到那些窮人欣喜若狂時,他從中嘗到了快樂的滋味。

    快樂是簡單的,人生學會放下,快樂就在身邊。放下就能收獲一份輕鬆,才能撥開雲霧,卸下心靈的枷鎖,在平平凡凡的生活故事中,你將體會一種輕鬆如風、暢快淋漓的感動。

    其實,每天發生在我們週遭的很多悲劇,往往就是因為無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經擁有的“東西”所釀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錢,有些人不能放下愛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則是不能放下不應該執著的執著。

    然而,如果你能夠領悟“放下”的道理,你將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當下,心中的那扇天堂之門,才會為自己敞開。

    生 活是一個寶庫,它有無窮的能量可供我們掘取。可不少人很貪心,想有足夠多的時間獵取足夠多的寶物,為此焦慮憂愁疲憊。為什麼不少人把自己弄得如此窘迫,一 路踉踉蹌蹌跌跌撞撞。為什麼不能每天都給自己兩個小時休閒的空間,將一切都放下,讓心情在輕鬆中吸足飛翔的養分?

    舍棄名利心是一種心態、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格、一種境界。這樣才能放空自我,想到別人,放空渺小和卑劣,才能贏得偉大與崇高。因此,舍棄名利心的束縛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幸運。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收獲一份輕鬆。
【書籍目錄】
第1頁:人生最大的悲傷之源就是“看不開” 第2頁:天地只在心間,心寬天地闊
第3頁:天地只在心間,心寬天地闊 第4頁:世人紛擾為利,我自寬心自持
第5頁: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而不能自安 第6頁:狹窄的心胸容不下世間的美好
第7頁:對人對事,寬心以待才能從容自如 第8頁:對世界禮貌微笑,你的生活會快樂起來
第9頁:攀比中,人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第10頁:用平靜應對責罵,用平和迎接挫折
第11頁:不為貪念而去侵犯別人的利益 第12頁:厚道比苛刻更令你受歡迎
第13頁:不為逞一時口舌之快而諷刺別人 第14頁:對自己可以求全責備,對別人要寬大為懷
第15頁:認識得失總在一念之間 第16頁:懂得舍得的真義,人才會知足
第17頁:有時你緊抓不放的,卻是你最大的負擔 第18頁:人生如棋局,一些棋子必須忍痛割舍
第19頁:舍棄名利心才能擺脫束縛 第20頁:捨棄嗔、恨、嫉、怒,換來善、緣、喜、樂
第21頁:肚量大天地寬,包容得多即是自在得多 第22頁:心留容人之地,也就在別人心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第23頁:包容是人際管理學中的辯證法 第24頁:心若虛空,我們的心能包容一切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