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多少,有何標準?有錢人盡管名下擁有許多高樓、土地、黃金、股票,但日夜畏懼,睡不安穩,比起讀書人知足常樂,以天下為己任,心懷眾生,你說誰擁有的多呢?
——星雲大師
佛家強調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星雲大師則把名利都看成天空中的浮雲、秋風中的沙子、大江中的水流。他說:“吾人的一生空空而來,空空而去;吾人的財物也應空空而得,空空而舍;對于世間上的一切,擁有空,用于實,豈不善哉。”
正所謂:“良田萬頃,日食幾何?華廈千間,夜眠幾尺?”即使生前萬般積聚,富可敵國,但是到了死後,不過僅得數尺葬身之地,所以說,世間的一切功名財富都是過眼煙雲。
唐朝某年間的一個清晨,在潤州西北的芙蓉樓上,來了兩位士人。他們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詩人王昌齡,另一位則是他的朋友辛漸。
昨夜的漫江寒雨現在漸漸停了,寒雨增添了幾分蕭瑟的秋意。兩位朋友在這個清冷的地方,面對著滾滾流去的長江水,互相交談著。王昌齡說:“辛兄,這次一別,不知何日再能見面啊。”原來,辛漸要從這裡渡江北上,取道揚州到洛陽去,現在船已經停泊在岸邊了。
辛漸說:“昌齡兄情深義長,你從江寧送我到潤州,昨晚在這裡為我餞行,今天又來送我,叫我如何報答呢!這回我們談得暢快,使我明白了這些年來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開胸懷,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受到當時某些人的批評指責,甚至進行無中生有的誹謗。為此, 幾年前他就被貶官嶺南,然後又被任為江寧丞,終是屈居在下級官吏的行列中,對此王昌齡淡然處之。此刻,他感到惆悵的倒是辛漸走後,自己又少了一個知己。辛 漸知道,王昌齡在洛陽有不少親友,他們也一定聽到了外界不利于王昌齡的非議。他便關心地問:“昌齡兄,我去洛陽,你有什麼話要我帶給那邊的親友嗎?”
王昌齡昂起頭,目光炯炯地說:“有!因為要給你餞行,我做了一首詩。”于是,他對著浩浩江水,朗聲吟誦題為《芙蓉樓送辛漸》的詩: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辛漸被感人的佳句打動了,連連贊道:“好詩!好詩!‘一片冰心在玉壺’,這表明你 始終堅持自己清白自守的節操,多麼高尚,令我欽佩!這句詩,足可告慰你在洛陽的親友了。我也很高興,因為你的大作對我無疑是一件難得的珍寶!”兩位朋友再 次珍重道別,辛漸登上了江邊的船,揚帆而去。岸邊的王昌齡,遙望遠處矗立的楚山,覺得自己也像楚山那樣孤零零的。
追求自身的高潔,用淡泊的心懷看待世事,這是高超的做人和處事的哲學。自己內心純潔,就不怕別人的惡意詆毀和誹謗;抱著淡泊的胸懷,名利如浮雲一般,入不得耳目,擾不了心志。只有這樣,人生才踏實、充實。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名利就像是一副枷鎖,束縛 了人的本真,抑制了對于理想的追求。現代人生活在節奏越來越快的年代,成就感的誘惑始終存在,有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的痛苦,因此我們身心疲 憊不堪。一個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在他的精神中就不能缺少氣魄,一種視功名利祿如浮雲的氣魄。
不拘于物,是古往今來許多人一生的所求。視功名利祿如浮雲,不必為過去失去而後 悔,不必為現在的失意而煩惱,也不必為未來的不幸而憂愁。拋開名利的束縛和羈絆,做一個本色的自我,不為外物所拘,不以進退或喜或悲,待人接物豁然達觀, 不為俗世所滋擾。煩惱和羈絆都是由于自己的不能舍棄或是看得太重而引起的。人生于世,無論君子、聖賢、雅士也好,還是小人、俗人、凡人也好,誰也不可能無 所謂的舍棄。俗人愛財,難道君子就不需要了嗎?聖賢如果沒了一日三餐,他也要去賺錢的,但不要執著,要懂得放下。拿得起放得下,這才是對俗世的淡泊。
人一旦有了一份淡泊的心境,少了幾分對名利的追逐,人生就會多幾分自在、幾絲溫暖、幾分快樂、幾般快慰。淡泊胸懷,獨善自身,人生便不受困擾,心神才會一片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