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較”是積極而不是消極。
——禪語
美猴王一見那菩提祖師,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祖師道:“你是哪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哪裏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祖師道:“你既老實,怎么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裏,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賠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什么?”猴王道: “我也無父母。”祖師道:“既無父母,想是樹上生的?”猴王道:“我雖不是樹上生,卻是石裏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師聞言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個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
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哪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
這是《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的一段。
我喜歡讀《西遊記》,因為這本書裏不僅僅有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還包含著活生生的佛法智慧。
菩提祖師問美猴王你姓什么,猴王說:“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賠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美猴王的答非所問著實鬧了一個大笑話,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打岔了,牛頭不對馬嘴。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情節,但絕不是個笑話那么簡單。“一生無性”這樣的話從猴子嘴裏講出來,我想菩提祖師一定是嚇了一大跳的。
“一生無性”,這是美猴王從東勝神洲“逐漸行來”到達南贍部洲,“飄洋過海,登界遊方”十數個年頭才悟出的一句話,我想也就是章回標題“心性修持大道生”所指的“大道”吧。
“一生無性”用美猴王自己的話來解釋就是: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賠個禮兒就罷了。你可以說他是寬容,也可以說他是忍讓,但我更願意稱之為:不較勁。“不較勁”就是不苛求別人,也不為難自己。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之所以美麗,就在於它的多姿多彩,有高山,有深穀,有大海,有溪流,有參天巨木,有小花細草,什么都有;人也是一樣的,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有黑人,有白人,有高大的,有矮小的,有聰明的,有愚鈍的,各種各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生活才會豐富多彩。
沒有誰的生活是獨立於別人之外的,每個人都生活在別人的生活之中,每個人的生活都要和很多陌生和熟悉的人交錯,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無法擺脫。今天和知己把酒言歡,明日和敵人刀鋒相見,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有融合也有交鋒,有很多的莫須有,有很多的無緣由。比如你和一位朋友擦身而過,你跟他打招呼,他沒有還禮,你作何感想?有人處之淡然,有的人則耿耿於懷。有的人會說他近視眼,沒看見吧,這件事兒也就過去了;有的人會說,他肯定有心事,不知在想什么,心不在焉,所以視而不見,這件事兒也就過去了;有的人會不高興,我跟你打招呼,你也應該跟我打個招呼,這樣才算公平嘛;有的人就很不忿,他怎么那樣,傲什么傲,不就是學問比我好、名位比我高、財富比我多……最後自己氣得要死。其實人家只是近視眼,沒注意到你而已。你氣得要死,人家卻什么事兒也沒有,何苦呢?
所以人活著不可以太計較,不管別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說,付之一笑就好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人和人本就不一樣,有的人從正面看很美,有的人從側面看很美,有的人從背面看很美,不要因為人家說你一句不漂亮就耿耿於懷;人們的審美標准千差萬別,不要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不容許人家說一句不好。所以,不奢求別人也非常重要。
這個世界因為多彩多姿才會美麗,我們的生活也因為和別人緊緊糾纏在一起而豐富有趣,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不合心意而不痛快,那樣只會徒增煩惱。要我說,人這一生,只要保持一種“不較勁”的心態就足夠了,像美猴王一樣“一生無性”,你會活得很灑脫,活得很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