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死之間
悟思:
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遵循著生滅、無常的道理在運行:春天,百花盛開,樹木抽芽;到了秋天,樹葉飄落,乃至草木枯萎,這就是無常相。人也是一樣的,有生必有死,誰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世間沒有常駐不滅的東西。如果將一個人的出生作為人生旅途的起點,那么,從他來到這個世界開始,每時每刻都在接近旅途的終點,在奔向他的末日。正是由於我們的生,帶來了無法回避的死亡,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那樣:每個生命的經驗均以死為方向,這乃是生命經驗之本質,這一點對每個人來說是公平的。不管你是富人還是窮人,到了壽終正寢之時,黃泉路上就完全平等了。佛教依據緣起的智慧考察生命現象,認為生命是相似相續、不常不斷的。生命不僅包括了我們的現在,還有著生生不已的過去和未來。我們這一期的人生僅僅是生命延續中的一個片段。生命像流水,從無窮的過去一直延續到無盡的未來;生命又像鐵鏈,一環套著一環。我們現有的生命形式,僅僅是其中的一片浪花、一個環節。人的“生”與“死”的關系,就如同“冰”和“水”般互相轉遞,水可以凝結成冰,冰也可以溶化成水;死了以後可以再生,生了之後還是會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們在生死輪轉之中,其實我們的生命永遠不死。
但是,生命每時每刻卻在不停地消逝,然而能洞察到這一點的人卻不多,洞察到能夠超越的人更是微乎其微。通常,人們總是沉浸在種種短暫幻化泡沫式的歡樂中,不願意正視這些,生命從來就沒有停止流逝。現今社會多教育人如何成功,但是很少有人傳授如何享受生命,學著思考生死,正視死亡,超越死亡帶來的恐懼。當前人類面臨許多重要的生存問題,但由於死亡是生存的必然歸宿,所以我們需要尋找一種在無痛苦中自然死亡的方法。人類的無奈在於,明明知道生命必然的歸宿是死亡,卻似乎對此無能為力。生命的結束,意味著一切的消失——人死如燈滅,“到了生死關頭,一切都沒有什么可愛的。”死亡作為個體生命的結束,充分體現了人生的有限。這是必須面對的事實,無法逃避。
人不可能選擇生,同樣不可能選擇死,但人可以選擇如何的死去,以此來衡量一個人的人生標准,一點也不為過。人的一生是極為短暫的,在短暫的人生路上,我們總應該做點什么。汶川地震中——舍小家為大家、舍親人為他人、尋聲救命、救苦救難的人們,用自己的生命去點燃其他生命,以自己的生命為更多的生命奉獻出來,當肉體消亡時,其精神價值曆萬劫而不滅,這便是佛菩薩所實踐的生命體現。“一次偉大的死去,更是一種崇高無限的新生。”生與死之間的抉擇並不難,你的心會給你答案。也許,我們的生命沒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也許我們的生命沒有面對災難的環境特性,但只要我們解讀了生命的可貴,理解了慈愛的光芒,我們就能更加坦然地面對生死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