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合掌人生 星雲法師

合掌人生 星雲法師

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7)

[日期:2011-02-2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首先為了讓人間佛教有特殊的內涵,我不能不考慮哲學思想上的建立,所以歷年來國際佛光會召開世界會員大會,每次我都發表一篇主題演說,例如,《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圓滿與自在》《自然與生命》《公是與公非》《人間與生活》《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化世與益人》等,這些都是我在這十年期間所醞釀的思想。甚至對當代的問題,如戰爭與和平、宗教之間、族群問題、生態環保、安樂死、優生保健法、生命教育、生死學等,我都給予重新詮釋。

為了詮釋這些問題,我在世界各地舉辦講座,或是召開座談會,現在都已經結集出書。尤其我在《怎樣做個佛光人》裡,提倡佛光人要“先入世後出世、先度生後度死、先生活後生死、先縮小後擴大”;佛光人要“有宗教情操、有因果觀念、有慚恥美德、有容人雅量”;佛光人“不私收徒弟、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不私自化緣、不私自請託、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佛光人“以佛法為重、以世法為輕,以道情為重、以俗情為輕,以實踐為重、以空談為輕,以是非為重、以利害為輕” ;佛光人“不以經懺為職業、不以遊方為逍遙、不以自了為修行、不以無求為清高”;佛光人要“光榮歸於佛陀、利益歸於常住、成就歸於大眾、功德歸於檀那”。

我也替佛光山設立“參禪規約”,並且為建設人間佛教規劃藍圖。在佛光山,我以“全面照顧一個人的生老病死,讓人的一生都能在佛光山完成”為發展藍圖;對社會,從個人的新生,到家庭佛化、社區佛化,乃至以服務社會為工作的意義,都加以敘述、闡揚。

在此期間,我為了替人間佛教做一些古今映照、傳統與現代融和的工作,因此把根本佛教的“戒定慧”三學提出來,作為人間佛教的思想依據。在戒學方面,我主張戒律是佛教的根本,是佛法的生命,是諸佛化世的本源,所謂“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戒律的重要,由此可見。但是戒律要合乎時代性,要合情、合理,要尊重人情、人性。當初佛陀也倡導“小小戒可舍”,現在的憲法都能順應時代而改革,戒律也應該因時制宜,隨著時代發展而融通應變,但是在應世化俗之餘,不可過分方便而流於庸俗化,因為戒律必定是維護僧團最重要的法寶。

在定學方面,我認為不管在家、出家,佛光人都要有修身治心的法門。過去在台灣少有禪堂的設立,但現在佛光山在國內外的分別院,每家都設有禪堂和念佛堂。這也說明,佛光山雖然主張“八宗兼弘”,但重在“禪淨雙修”,多年來對此一直非常努力地在提倡、推動。

在慧學方面,佛教是不同於一般宗教的,就是有慧學般若,講究對宇宙人生真理的探討。遺憾的是,佛教徒大都重視信仰,不太重視閱藏讀經,所以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成立讀書會,目前大概有兩千個讀書會,至少有數百萬人在讀書。不過,若想提升佛教的慧學,大概還要看將來大家的深入程度了。

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主要是倡導生活的佛教,以促進人際間的和諧,帶來社會的公平,達到世界的相互尊重包容,讓所有人都能幸福安樂地生活為目標。所以,人間佛教希望大家講道德、守信用、明因果、持五戒;唯有發揚人間的美德,散發人性的光輝,才能共創人間的淨土。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1) 第2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2)
第3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3) 第4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4)
第5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5) 第6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6)
第7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7) 第8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8)
第9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9) 第10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1)
第11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2) 第12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3)
第13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4) 第14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5)
第15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6) 第16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7)
第17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8) 第18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
第19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2) 第20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3)
第21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4) 第22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5)
第23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6) 第24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7)
第25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8) 第26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9)
第27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0) 第28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1)
第29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2) 第30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3)
第31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4) 第32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5)
第33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6) 第34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7)
第35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1) 第36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2)
第37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3) 第38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4)
第39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5) 第40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6)
第41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1) 第42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2)
第43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3) 第44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4)
第45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5) 第46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6)
第47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7) 第48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8)
第49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9) 第50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1)
第51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2) 第52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3)
第53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4) 第54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5)
第55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6) 第56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7)
第57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8) 第58頁:第二部分 -- 弘法(1)
第59頁:第二部分 -- 弘法(2) 第60頁:第二部分 -- 弘法(3)
第61頁:第二部分 -- 弘法(4) 第62頁:第二部分 -- 弘法(5)
第63頁:第二部分 -- 弘法(6) 第64頁:第二部分 -- 弘法(7)
第65頁:第二部分 -- 弘法(8)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