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走過數十寒暑,到了垂暮之年,回頭一想,在幾十年的歲月裡,功過成敗,總有一些“關鍵時刻”。別人所看到的,只是一些外相上的是非,必須經過自我的客觀檢討,才能找到真正的關鍵所在。
我出生在江蘇揚州,故鄉江都是一個經濟落後,教育不興,民風淳樸的鄉村小鎮。我的成長背景,既沒有顯赫的門第庇蔭,也沒有風光的親戚助威,加上從小沒有上過正式學堂,更無師友同學扶持。
所幸十二歲那年,也就是一九三九年正月,我突然遇到機緣,便在宜興大覺寺出家,接著在南京棲霞佛學院接受教育,從此得以在大冶洪爐的叢林寺院裡學習、成長,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關鍵時刻。
說起我的出家因緣,記得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一路長驅直下,經過上海會戰,很快就在同年年底攻陷南京,並且進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時我的父親外出經商,在這場劫難中到底生死存亡如何,至今依然不得而知,只是當時父親沒有了音訊,於是我便跟隨母親外出尋父。
我與母親走遍京滬一帶,始終沒有找到父親的下落。就在失望之餘,途經棲霞山,看到一支軍隊正在出操訓練。我一時好奇,停下來觀看。突然,身邊站著的一位寺院的知客師,不經意地問我:“小朋友,你要出家嗎?”
由於我從小受到外婆的影響,早有信佛、拜佛的習慣,尤其看到出家人的威儀莊嚴,總是心生羨慕,所以潛在意識裡聽到“出家”兩個字,也來不及思索就回答說:“要啊!”
大約經過一小時,當我還在興致勃勃、專心一意地看著軍隊操練之際,有一個人走過來對我說:“當家師父找你!”
在當時那樣一個“人生地疏”的情況下,忽然說有人找我,這真是個奇蹟。不過我與母親還是隨著那個人走到一座寺院前。我請母親在寺旁一位老太太洗衣服的地方暫等,我便一個人跟著那個人走進了棲霞山寺裡。
進入山門後,轉了兩個彎,來到一幢小樓上。只見屋內清淨莊嚴,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感覺就像進入皇宮一樣。這時候一位眉清目秀,大約三十歲的法師,對著我點頭微笑,然後叫我在他面前的一張椅子上坐下來。他一連問我:“叫什麼名字?”“從哪裡來?”“今年幾歲?”
我一時不知道是緊張,還是害羞,好像聽不懂他的話。於是他遞給我一張紙,叫我把名字寫在上面。我嚇了一跳,幾乎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他又問我:“你哪里人?”我寫上“江蘇”,他說應該寫“江都”才對。其實說來慚愧,當時我連“江蘇”、“江都”都分不清楚。
這時,師父又說:“聽說你要出家,我是這裡的當家師,你就跟我出家好嗎?”我看他慈悲善良,當即說“好”。
答應之後,他說出家要取得父母的同意才行。我說:“我母親就在外面。”他要我前去請問母親,如果獲得首肯,就把母親請來和他見面。
我找到母親,跟她說我要在這裡出家了!母親即刻回答:“不可以!”她說:“我回去之後怎麼向親人交代,怎麼跟鄰居說明!”
我一聽,眼淚隨即流了下來,我說:“我已經承諾人家,沒有辦法反悔了!”
偉大的母親聽我這麼一說,立刻說:“沒有關係,我去替你回絕當家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