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有如冶金師最殊勝的材料,
能將凡夫雜染的身體,
轉成無價的佛身。
我們應該堅定地掌握它!
若眾生的導師,
以無量的智慧發現菩提心是無價之寶,
想要脫離六道輪迴的我們,
就應該善持珍貴的菩提心。
其他善行就像芭蕉樹一樣,
結出果實以後就會枯槁。
殊勝的菩提心樹
生果之後,卻還能不斷生長。
好比靠著勇士的保護得以脫離危險,
即使惡業深重的人,
只要有菩提心也可以立即獲得解脫。
那麼誰會不想信賴菩提心呢?
菩提心正如劫末的猛火,
能徹底燒毀各種重罪。
因此睿智慈悲的彌勒菩薩對善財說:
菩提心的利益廣大無量。
在這一段中,寂天菩薩用了六個菩提心的比喻,第一個是煉金術,見於第十頌。菩提心可以運用任何事物——凡常的意行、身行、語行——去除我們只顧自己的心態。第十一到十四頌的比喻分別是無價之寶、如意樹、勇士、劫末之火,第六個比喻有點像“等等”,指出另一部佛經中有許多其他比喻。
在第十一頌中,眾生的導師指佛、菩薩,有如具有豐富尋寶經驗的船長,看到無價之寶時,他們是識貨的,水手信任他們,並將他們和財富聯想在一起,知道跟著他們會致富,脫離六道輪迴。寂天菩薩說,我們可以有同樣的信心,信任佛對珍貴菩提心的鑑識能力,如同水手信任船長的知識。
在第十二頌中,將菩提心比做如意樹,有結不完的果;對比之下,芭蕉樹只結一次果便枯死了。同樣地,幫助他人當然是好事,但只會結限量的果。如果我們的幫助是希求他人從痴惑中完全超脫,便會不斷結出果實,直到成佛。任何一個懷著菩提心的簡單行為,都將開啟廣大的可能性。
第十三頌中的比喻是勇士,有如一位益友保護我們麻煩不上身。危險是指惡業的種子成熟。當我們利用這些困局來打開自己的心靈,不再關閉自己,便如同有保護者長相左右。
第十四頌中的類比是大火燒去不善的習性。通常我們將不善的習性暴露出來或者拿它來和自己作對,好找個理由留下它們。無論何者,我們都促使這些習性一再增強。
菩薩在“火中”修行,此指他們深入世間的痛苦,也指他們停駐在自己痛苦的情緒中,既不隨意表現出來,也不壓抑。他們願意精準地探索情緒的無可執著的本質,及其流動的能量——那體驗使我們對他人的痛苦和勇氣感同身受。
第六個比喻是指某一部佛經提到未來佛——彌勒菩薩(Maitreya)——給弟子善財(Sudhana)舉了兩百三十個菩提心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