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第四品 守護正知(5)

[日期:2011-0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佩瑪丘卓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然而,千萬別低估自省的療愈力量。比方說,快要口出惡言,或耽溺於自己有理或好批判的時候,當場反省一下:“如果我任這習氣增強,會帶來痛苦還是解放?”

當然,你需要對自己完全誠實,也不要盲目採信佛陀和寂天菩薩的說法。也許你的習氣同時給你快樂和痛苦,也許你會下結論說,雖然法教說習氣會造成痛苦,其實並沒有。你必須依據個人的體驗和智慧,為自己回答這些問題。

第三十和三十一頌進一步討論,從煩惱生起的慣性反應是無益的,張臂歡迎令我們受苦的煩惱是會產生過患的。

  即使所有的天神和阿修羅

  都起來和我作對,

但是他們強大的力量——全部加起來,

還不至於把我拋進無間地獄的熊熊烈火中。

寂天菩薩說外界沒有一樣事物比煩惱更能傷害我們,我們需要思惟這是否屬實。

  可是煩惱的勢力卻非常強大,

  能在剎那間將我投入

  足以燒盡須彌山的地獄,

  連灰燼都不留。

此處他指出情緒累積的後果非常痛苦,也非常強烈,可以將最偉岸的山嶽化為塵灰。但我再次強調,佛教的教導鼓勵我們思惟本身的體驗,再對照自己所學,看看是否為真。

第三十二頌是煩惱的第三個過患:如果缺乏正知,煩惱會長久傷害我們。

  沒有其他仇敵

  像煩惱這樣長壽——

  我的仇敵、煩惱,

  無終無始的伴侶!

在我們討厭的人遷走或過世很久之後,憎恨的習氣仍跟著我們。愈任由習氣運轉,它們就愈強——當然,它們愈強,我們就愈任它運轉。一旦這種連鎖反應停不下來,那麼被禁錮的感覺也就愈來愈強烈。結果,我們好像是絕望地與怪物關在一起,外界沒有一個敵人會像我們自己的煩惱這樣傷害我們。

第三十三頌提出了煩惱的第四個過患:煩惱是會得寸進尺的。

  我所姑息並服侍的其他仇敵,

  將饒益我、協助我,

  但是,若一味侍奉內心的煩惱,

  只會遭受傷害和苦惱。

寂天菩薩警告我們別對毒販太天真,我們必須了解他的策略和誘人入殼的方式。同樣地,我也不能對情緒的力量太過於無知,不能因為希望它們帶來安樂,便歡迎或縱容它們。

法教指出“要與情緒交朋友”,意思是對情緒更具正知和了解。無知於情緒只會使事情更糟,對情緒覺得愧疚或羞慚也是如此,而若與之對抗更是沒有建設性。唯一消解其威力的方法,就是全心全意而又具有智慧的正知。只有這樣,我們的內心才能穩定,發現情緒無實的本質。我們不能昧於知悉這整個過程。如果我們一直為不可捉摸的情緒火上加油,猶如想用煤油來滅火,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若我這些長壽的宿敵,

  這些持續增加痛苦的泉源,

  會在我內心找到安全住所,

這個世界何處可以找到喜悅或和平呢?

在第三十四頌中,寂天菩薩提出煩惱的第五個過患:只要我們被它牽著鼻子走,就永遠不可能有世間的和平。我們自己不會有平靜的心靈,眾生會繼續受苦。戰爭會持續,暴力、忽視、耽溺、貪婪將永不止息。若我們被情緒佔領之前先穩住自己,便創造了一切眾生和平快樂之因。

  若這些生死牢獄中的獄卒,

  這些地獄的劊子手和行刑手,

  都潛藏在我內心的貪愛網中,

  那麼我的來世怎會有安樂呢?

我們向來認為自己的苦難是他人造成的。但寂天菩薩說,是我們創造了自己的地獄:我們個人的地獄和我們充滿煩惱的心是互相依存的。以他的觀點來看,我們必須為發生在自身生命中的事件負責。如果我們給煩惱一個遮風避雨的好地方,怎可能會以歡喜收場?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1) 第2頁:目錄(2)
第3頁:導讀 菩薩道的修行 第4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1)
第5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2) 第6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1)
第7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2) 第8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3)
第9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4) 第10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5)
第11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6) 第12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7)
第13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8) 第14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9)
第15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1) 第16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2)
第17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3) 第18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4)
第19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5) 第20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6)
第21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7) 第22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1)
第23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2) 第24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3)
第25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4) 第26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5)
第27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6) 第28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1)
第29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2) 第30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3)
第31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4) 第32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5)
第33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6) 第34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7)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