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上) 調伏自心 098
無論我們多希求快樂,只要我們仍在是與非、好與壞、接受與拒絕的二元思維中,是怎麼也得不到快樂的。若我們不再將經驗實體化,而去體驗一切現像中超越言說的空性,才能令我們從這種有限的模式中究竟解脫。
第五品(下) 菩薩學處 122
這會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有情眾生是我們的開悟之因,他們來找麻煩,我們學到安忍;他們感受痛苦,我們學到慈悲。無論他們引起我們什麼樣的反應,我們都可以使其成為成佛的因緣。
第六品(上)安住其心 152
我們並非生來就有嗔心,嗔心也不是天生就要給我們體驗的,然而一旦因緣和合,我們便陷了進去,並且心生散亂。寂天菩薩指出,安忍即是對治方法;精確地說,是一種因體諒目前狀況的複雜性所生起的安忍。
第六品(下) 修習安忍 181
我們已經花了一生,用凡俗的方法尋求快樂,得來的只是生死輪迴。現在,讓我們直截了當的處理自心本身。我們要記得,我們所受的痛苦自有其價值,它能使人謙卑,教我們如何慈悲。改變舊有習氣所經歷的痛苦,不僅值得忍受,簡直值得禮讚。
第七品 精進不懈 217
如同鈴木俊隆禪師所言:“我們在這裡的工作太重要了,最好別看得太過認真!”精進的關鍵在於找到“不太緊”和“不太鬆”、不過於熱切和不過於懈怠之間的平衡點。
第八品(上) 修習禪定 258
寂天菩薩讚歎獨一靜處,但可沒有建議我們也要出走,躲避一切不愉快的處境。一個人可以獨自在山里生活數年,卻根本什麼也沒放下。問題在於如何達到內在的獨一靜處,以獲致永續的快樂。
第八品(下) 等觀自他 290
在自他交換的修行中,我們吸入平常想抗拒的,送出我們平常依戀的,這就消解了我執的算計,揭露了自心的清明。何以如此簡單的練習就能令我們解脫?這也許是個神聖的秘義,但卻是值得修習的神聖的秘義。
第十品 功德迴向 328
功德迴向可以改變心態。我們不再一味地只想著自己,而會開始超越“我”、“我的”。只要經常記著他人的苦難,記著每一個人都有開悟的可能,我們的視野就會更具超越性。
附 錄 研讀指導 348
謝 辭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