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和十九頌中,寂天菩薩說我們救度眾生的發心,可以不再退墮,帶來如無邊的虛空一樣廣闊的利益。當我們終於相信為他人著想才是智慧時,就會如此;我們真實知道這是無可摧毀的幸福來源。於是我們生命的核心轉移了。一旦轉移,縱使在睡眠或失去正知的時刻,我們也會感到利益不斷地流出。
這是無我的快樂,也是知道根本沒有牢獄的喜悅;有的不過是我們非常強烈的習氣,再也沒有理由繼續加強它們了。這些習氣的本質如幻如化,既無實體亦不獨存,全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就是基於這種了解,我們希願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這就是如來
在《妙臂請問經》裡,
對小乘行者,
以推理方式所作的開示。
在此,寂天菩薩告訴我們,佛陀向小乘行者開示菩提心的利益。他們只想從自身的痛苦中解放出來,在這部佛陀應弟子妙臂(Sabahu)之請而說的經中,佛陀鼓勵他們更上層樓,喚醒菩提心。
他的推理是這樣的:有情眾生無量無邊,如恒河沙數。因為眾生比心所能知解的還要多,所以救度一切眾生的發願也不可思議。一旦這樣發心,我們凡常、痴惑的心便可超越它的一般能力,無量無邊地伸展。當我們將自己成佛的希求,擴展至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受到的利益同樣無量無邊。
總之,我們愈能開發不可思議、超越言說的廣大心量,我們就愈加喜悅。
如果有人以仁慈的布施心,
僅僅發願療除
他人的頭痛之疾,
這樣的福德便已經無量無邊了。
何況發願要
去除每一個眾生的無邊痛苦,
他所獲得的無邊福德,
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這是大乘佛法的推論:一個人的頭疼減輕固然很好,若每一個人的頭疼都能減輕,就更好了。
當然,我們的希願無量無邊時,也創造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想成為菩薩的人如認真地逐字解讀,就會說:“怎麼可能療除一切有情的頭疼之疾!我們怎麼辦,送世上每個人一顆阿斯匹靈嗎?”
另一方面,這即是伯納·葛拉斯曼(Roshi Bernard Glassman)的回應。他在紐約州揚克斯(Yonks)為無家可歸的遊民服務,他說他知道永遠無法使遊民絕跡,但他將奉獻一生全力以赴,這是願菩提心。不用操心結果,只消將自心開放到廣大不可思議的境地,以無數不同的方式幫助一切你遇見的人。願心是廣大的:願每一個人都能止息身苦;更確切地說,願每一個人都證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