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的目的 (981117早餐)
佛陀教育的目的是教導一切眾生作佛。在十法界裡,佛法界是真實、究竟、圓滿;而諸佛如來起用,就稱為菩薩。《無量壽經》上,菩薩為一切眾生「作不請之友」,只要他見到、聽到,一定伸出援手,主動去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新加坡的李木源居士,發大心要辦佛陀教育學院。首先要明瞭佛教教育培養的是什麼人,其目標為何。這是一個特殊教育,與世間教育完全不同,世間教育是人道教育,屬於十法界的人法界教育,而佛陀教育是十法界的佛菩薩法界教育,這是我們必須要認清楚的。由此可知,佛菩薩法界包括十法界,而人法界不包括十法界。
人生非常短促,一定要好好掌握,要從人法界提升到佛菩薩法界,修學功德才算圓滿。我們教學也是本著這個理念,幫助人提升境界,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與世間教育不同,世間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在獲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佛陀教育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然後義務的服務社會、服務眾生。世間人所追求的,佛菩薩完全捨棄、放下,因為覺悟之人明瞭,追求名聞利養,享受五欲六塵,必然會引起競爭,競爭到最後就是鬥爭。諸佛菩薩希望一切眾生,都能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合作,欲達到此理想,一定要捨棄鬥爭,捨棄鬥爭一定先要捨棄競爭。現代哪個人心裡沒有競爭、沒有鬥爭?這樣的心是屬於三惡道的法界。
修行人若還受環境的動搖,還會被鬼神戲弄,道心何在?經上告訴我們,真正皈依三寶,要從「迷、邪、染」中回頭,依「覺、正、淨」,不論有沒有經過皈依形式,護法神都保護。世間許多善書皆云,一個人心地厚道,心善行善,就有很多天神鬼神衛護;縱然沒有學佛,沒有受過三皈,也有護法神保護。護法神之所以保護,是尊敬他的德行,是自然感動來護持。戒經上說,受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日夜守護,怎麼可能還會被鬼神、妖魔鬼怪所戲弄?由此可知,形式上的三皈、受戒是假的,還自以為了不起,而鬼神瞧不起。
印光大師是我們的好榜樣,他示現給我們看,他也是經年累月長時間的修學。傳記上記載,他七十歲之後,居住的處所,蚊蟲、螞蟻、跳蚤都自動遷單,不敢干擾他。為何不干擾他?對他尊敬。我們想想,為何他能感動六道眾生,我們卻做不到?因為我們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依舊是輪迴心造輪迴業,誰會尊重?念念希求往生淨土,只是一個願望而已,能否達到還是未知數。有願必定要有行,以行踐願,願望才能圓滿。
有不少同修會被境界所轉,所以我特別提醒大家,我們一定要有能力轉境界。場所氣氛不好,我們要有能力把不好的氣氛轉變成好氣氛,不好的磁場轉變成好磁場,這是修行功夫稍微得力。自己若在境界裡轉不過來,則無能力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只是空話。故首先要學習看破、放下,要看破「萬法皆空」。《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何必在虛妄相裡去分別計較?所有一切現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順心與不順心的全是妄想。你能看清楚、看明白了,無論順逆境界,心都是平靜的,確實以「清淨、平等、覺」來與大眾相處,絲毫不沾染,妖魔鬼怪就不能貼身。有我執就有身,沒有我執就沒有身,這是鬼神貼不上身的道理。若念念仍落在「我、人、眾生、壽者」,你不善,鬼神就會欺負你、捉弄你。
自古以來,學佛人大多數都依《金剛經》修學,宗門稱此為頓教,不無道理。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若依照《金剛經》的原理原則去修學,必定上上品往生,生實報莊嚴土。我們發心出家,出家就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金剛經》所講的這些道理方法,我們要認真學習。因為我們不老實,《金剛經》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老實念佛、老實做人、老實辦事。《金剛經》參透了,人就老實了,老實就是佛菩薩。老實就不再有妄想分別執著,若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老實。
淨宗祖師大德教我們「老實念佛」,「老實」二字不容易做到,做到的人這一生決定上輩往生。有的人善根福德深厚,不要修就老實,他一聽佛的話,就真的萬緣放下,對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不再放在心上,是非人我統統捨棄。有的人是要去修才會老實,而我們是學了還不老實,這是業障習氣深重。一定要在生活環境裡面轉境界,念念提醒自己,認真努力修學,真正放下萬緣,才能消除業障。
這裡的弘法進程很順利,這是三寶威神的加持。諸佛菩薩對我們如此照顧,我們若不認真、不努力,怎能對得起佛菩薩?天天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兩句話若不能兌現,就是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護法的天龍善神。我們自己修學,以及將來成就佛學院,一定要依照經訓,從自己本身做起。學程是七年,「七」是個圓滿的數字,希望七年當中,我們至少要像「無量壽佛」。我們不能達到分證位,至少要做到相似位,能夠證到天台六即佛中的相似即佛,才對得起佛菩薩。能達到分證位是最好,分證位是法身大士,在圓教是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菩薩;相似位是別教的三賢菩薩,圓教的十信位菩薩。所以,大家要好好努力,向此目標邁進,就能超凡入聖。
三皈依 (981123早餐)
「皈依佛,二足尊」,二是指智慧與福德。佛對眾生說法,尤其著重福德,這也是應機說法,因為一切眾生沒有不希求福報的。福報在未見性之前,一定要靠修德;見性之後,就是性修不二。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修福非常重要。此地區修福的人多,必定是國泰民安,生活富裕。經中修福的教誨很多,要細心體會,徹底明瞭,就知道如何修學才能獲得滿意的果報。佛門講「有求必應」,此話真實不虛。但求有求的理論與方法,如理如法的求,一定能獲得報償;若與求的理論方法不相應,希求就不能滿願。
福報與人共享是真正的福報,福報自己獨享很容易變成禍害。古德明瞭此道理與事實真相,所以在造「禍」、「福」二字時,將文字的形體表現得非常接近,就是希望我們能有所警惕,不要把福變成禍害。古聖先賢雖然提出警告,但在中國歷史上,將福變成禍害的記載依舊很多;現今世界上的這些事實,更是不勝枚舉。真正有警覺心的人仍然不多,正是經上講的眾生愚昧無知,不但經論看不懂,講解聽不懂,事實真相擺在面前還是不懂。佛講「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證轉,作證轉就是把事實真相展現在眾生面前,若還是不懂,佛也沒有辦法。這樣的人,就是經上講的「一闡提」,即沒有善根之人。
現在沒有善根之人很多,而且往往都是有福報之人,有福報而沒有善根,福就變成禍害。禍害不僅他一個人受難,許多人要連帶受災難,而他造的業障就愈嚴重,果報也愈可怕。學佛人、深信因果之人雖對此看得很清楚,但也無能為力,因為連佛都沒有辦法,我們當然更沒辦法。此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度,自己幫助自己脫離苦難的境界,這是聰明人。這也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
最近有幾位同修往生了,多數都有瑞相,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這些人為我們作了證明,使我們信心增長。他們能夠自在安詳的往生,這是大福報,原因是他們能放得下。所以「萬緣放下」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樣樣放得下,心開意解,就能消災免難。唯有放下,才能真正做到一心向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我們眼前最重要的功課。我們要預先做好準備,把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因素消除,功夫就能得力,就能達到功夫成片,甚至於一心不亂,這才是真正的福報,真實的智慧。
「皈依法,離欲尊」。欲是五欲六塵。塵緣不能從內心拔除,就是大障礙。塵緣所帶來的種種不如意,這是一切災禍之根源,所以佛教導我們要遠離塵緣。遠離不是不要,大乘經上講,諸佛菩薩講經說法,有天人供養,載歌載舞,與世間人的享受一樣。於是我們明瞭,佛教導我們遠離,是遠離妄想分別執著。把妄想分別執著斷除,五欲六塵的享受,那是隨緣;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享受就是攀緣。諸佛菩薩隨緣,天人來供養很好,菩薩變化來供養也好,絕無絲毫留戀,這是真正的享受,這種享受決定沒有災難。
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是在境界現前時六根清淨,不是遠離塵緣時六根清淨,那是小乘修學的方法。接觸境界時,心又亂了,又動妄念了,那就沒有功夫。面對境界,養成清淨不染,這要高度智慧。《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要常常提起,這就是觀照功夫。面對境界才起心動念,就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就平了。順境不起貪戀之心,逆境也不起瞋恚之心,知道全都是假的。所以,要學佛菩薩在世間遊戲神通,目的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自他不二。修福就要從這些地方下手。
「皈依僧,眾中尊」。眾是團體,僧團是世出世間最值得尊敬的團體。因為這是修學「佛法」的團體;佛是大覺,法是離欲,離欲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沒有一個團體能比得上。我們要懂得,要學習,要真做到!「六和敬」的戒條│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這是佛為沒有徹底明瞭、沒有真做的人制定的。能徹底了解,真正用功修學,自然符合「六和敬」,就不需要這些戒條。如果我們達不到徹底了解的程度,「六和敬」對我們就太重要了,能為我們做增上緣,幫助我們走上正路,這是佛的慈悲與善巧方便,我們一定要依教奉行。
教、理、行、果 (981128早餐)
《華嚴經》中,世尊詳細的敘說了世主護持正法。何謂正法?如來所說的「教、理、行、果」,稱之為正法。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將佛所說的音聲,整理成文字,稱為經典。這些音聲和文字,就是「教法」。教法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理,此理就是如來說教之依憑,即《般若經》所說的「諸法實相」,所以教裡有正確、圓滿的理論,這就是「理法」。一切眾生的生活,若與此理論、事實真相相應,就稱為正行,也就是佛菩薩的生活。反之,與事實真相相違背,就是錯誤的思想、行為。將錯誤的思想行為修正過來,與諸法實相相應,就稱為修行,這是「行法」。我們的思想、言行與諸法實相相應,生活就能得到真實究竟圓滿的快樂,就是「證果」。
這是如來出現在世間,為眾生所做的貢獻。這是一切眾生所迫切需要的,無論是正行眾生(即菩薩、緣覺、聲聞),還是邪行眾生(即六道眾生),都迫切需要。諸佛如來將自己修學的經驗、方法,修證後所得到的好處、利益,毫無保留的教導一切眾生,這就是佛陀教育,就是佛的教學,故稱之為「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而佛陀的示現與教學,對一切眾生毫無所取。但現今有些講經說法還賣門票,這是「裨販如來」,破壞佛教的形象。《華嚴經》中說,這是末法時期的怪現象。佛是一位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義務」是只有付出,絕無希求,這是佛菩薩令人敬愛之處。佛陀住世,過最低水平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是為眾生做榜樣、做示範,我們應當要效法、學習。
發心出家做為佛弟子,要肩負起佛陀教化眾生的願望。首先要明瞭,這個身體形相是假的,不是定相,若執著這個相是一定的,這個相就是我,就永遠不能脫離輪迴。而且這個執著,也決定不能如你的願望;死了之後,若墮畜生道就現畜生身,墮餓鬼道就現餓鬼身,跟現在這個身體不一樣;縱然投生到人道現人身,也是改頭換面,這是事實。所以決定不能執著,一定要把分別、執著捨棄。諸佛如來沒有身相,所以才能隨類現身,眾生有感,佛就示現應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千變萬化,相有用沒有體,所以決定不能執著。
相是假的,佛說法也是假的,佛無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佛說法全是根據眾生的毛病,對症下藥;而眾生的毛病千差萬別,所以,佛是應機說法。我們學說法,以為法是定法,一定要用哪種講法,這就錯了。法有一定的原理原則,但是沒有一定的方法,故佛說經是循著一定的原理原則。結集經藏之人,雖說是佛的學生,其實是諸佛如來應化而來,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因此經藏的結集能掌握其原理原則。所以,真正領悟的人展開經卷,字字句句都是活活潑潑,橫說、豎說都不違背原理原則,這就是正法。
正法就是「教、理、行、果」,正教、正理、正行、正果,只要不違背,無論怎麼說法,都稱作正法。但經中教導我們,「正法」一定要建立在「正行」的基礎上,沒有正行,就沒有正解。所以要做到「信解行證」,將正法的「教理行果」完全落實,就是「信解行證」。
在這當中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所以與一切眾生相處,要念念利益眾生。凡夫修學之所以不能契入,就是念念利益自己,沒有想到別人。諸佛菩薩念念為眾生,沒有為自己,因為盡虛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切眾生就是自己,上從諸佛如來,下至阿鼻地獄眾生,就是自己。譬如,我們的身體是無數細胞所組成的,好的細胞、健康的細胞比作佛菩薩;壞的細胞、有毛病的細胞比作三惡道,都在自己一身,並沒有離開自體。所以,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而捨棄眾生,那是大錯特錯。
於是我們才恍然大悟,佛為一切眾生就是真正為自己;佛家講三身,這是法身。報身是智慧,徹底覺悟明白,這是報身。然後,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幫助一切眾生回頭,就好比幫助自己的身體,哪裡有病痛就趕緊治療。能認知虛空法界是一體,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的觀念就完全不同了。
念念為一切眾生,念念為整體的幸福,就是真正為自己。對人、對事、對物,才逐漸與「清淨平等覺」相應;相應就是菩薩,圓滿的相應就是成佛。這一念相應,就像這個細胞健全了,永遠不會生病了。所以,我們應當愛護團體、愛護世界、愛護一切眾生,這樣心量自然就拓開。心量拓開,真心本性就顯露,無量的智慧德自然現前。所以借重佛陀的教誨,認真努力修學,就能恢復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
佛陀教育二十一世紀的使命 (981213早餐)
(《佛陀教育季刊》創刊詞)
當今世界已經走進民主、自由、開放的時代,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地球彷彿變成了一個村莊——「地球村」,這說明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民,往來越來越密切了。這樣密切的關係,隨之而來的是與各各族群,以往不同的傳統文化、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衝突與矛盾,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要以合理的方式消除,才能達到不同的族群,多元文化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同來創造全人類多元文明的社會福祉,這是全世界各階層領導人,以及志士仁人共同嚮往的目標。
佛法的教學,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而建立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有西方極樂世界,那是阿彌陀佛建立的新興社區,也是提倡民主、自由、開放,歡迎來自四面八方不同族類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移民到這個地區共同生活,他們也是異中有同,同不礙異,同異不二,多釆多姿,美不勝收,互讚互敬,互助合作,共同開發極樂世界,所以那個地區所集聚的族群,比地球要複雜得多。他們是通過高等智慧的教育,而達此目的。《華嚴經》裏,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也是這個情形!天堂又何嘗不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共同體呢!我們細心去觀察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毘盧遮那如來、上帝,如何面對現實,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能從中得到啟示,智慧開了,就知道應該怎樣解決我們現前所面對的問題。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真覺悟者眾生即是自己,故佛菩薩皆以法界為家園,故其教化能現樂土。
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佛所行處」,就是佛陀教育推行的地區,能達到怎樣的效果呢?「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國家、地區、城市、村莊,所居住的一切不同族類眾生接受佛陀的教導,就能改變他們狹窄的胸襟,拓開心量,包容一切,銷鎔一切,又能不壞一切,進而得到「天下和順」的效果,也就是一切族類大眾皆能和睦相處,互相隨順,就是現在講的「隨順多元自然生態的生活」。
佛家常講「環境是隨眾生心轉的」。如果人人都能知足,只取自己所需,絕不過分,絕不侵害別人,天下就和順了。地球上居住的不同族群人類皆能夠和平共存,隨順大自然的法則,人心變得善良,人與人相處,真誠、坦率,絕沒有欺詐,人人心地清淨、平等、慈悲,充滿了智慧、愛心,我們居住的環境,自然就變成「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縱然不能將一切災害斷絕,也必定能緩和、減少。
中國人講究風水,風水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確實是隨人心思想而轉變的,所謂境隨心轉。古人講「福地福人居」,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懂得修福、積福,然後國泰民安,人為的災害可以永遠消除。我們遵從道德,提倡仁義,希望能達到人人明理,都能互相禮讓,避免競爭。
競爭不是好事情,最後必定產生利害的衝突,互不相讓,人為的災難就不能避免了。我們從媒體資訊中得知,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頻繁,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並且沒有緩和的跡象,這是讓人類憂慮的一件大事。大家要想消除天災人禍,就要知道禮讓、忍讓的重要。佛告訴我們,這不僅是利益自己,也是利益社會、利益世間一切眾生。如果只知道為利益自己,必定傷害別人,傷害別人就會與眾生結冤仇。生命不是一世的,是永恆的,這種冤仇不能化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縱然這一生中沒有形成大災難,往後因緣會遇時,還是有空前的劫難現前,這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要明識其理、瞭解事實真相。
我希望這份刊物能本著佛法現代化、本土化的宗旨,勸導世人和睦相處,宣揚大乘教義,達到多元文化的共存共榮。正如經中所說:「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我們能切實實踐這個理念,並且把它發揚光大,這個刊物就成功了。我相信它能對這個時代做出真實的貢獻,希望我們大家以此共勉!
訪伊斯蘭教後感 (981216早餐)
我們去訪問伊斯蘭教的老人院及孤兒院,他們的管理方法,辦事精神,態度誠懇,令人敬佩。在高科技方面,利用電腦教學,最小的學生僅四歲。由此可知,他們對於教義的傳播,比我們做得更完善,許多地方值得學習。尤其是團結精神,力量之凝固,是其他團體所不能相比的。三皈依第三句「皈依僧,眾中尊」。眾是團體,僧團是世出世間所有團體中,最值得人尊敬的,因為它做到「六和敬」。我們看到伊斯蘭教,他們雖然沒有六和敬的條文,但是他們的團結、作法符合六和敬,這值得我們深省。
對於一切事理、業因果報,看得最清楚、最透徹的是諸佛菩薩。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諸佛菩薩是旁觀者,非當局者,所以他們能看得清楚。當局者有分別、執著,旁觀者沒有分別、執著,一切與他都不相干。由此可知,要想獲得如佛菩薩一樣的智慧,就一定要作旁觀者,也就是要放下分別、執著;對於一切理事境緣、業因果報方能清楚透徹,就曉得如何處理事情。
究竟的事實真相就是「萬法皆空」,天人告訴洪老居士「來也空空,去也空空」,這是究竟的事實真相。「來」、「去」二字的意思,是指念頭的生、滅,念頭生是「來」,滅就是「去」,來去在剎那之間。明白這個意思,當下就是「空空」。佛法講三空│人我空、法我空、空亦空,最後連這個「空」也空了,就是連空的念頭都不能分別、執著。分別空,執著空,還是不空,因為還有空的這個念頭,所以才說「空」也要空。把妄想、分別、執著斷乾淨,清淨心、平等心現前了,就能獲得如佛菩薩一樣的智慧。
大乘教說,相有,可以受用。但是要明瞭,「有」是幻有,「用」也不是真實的,因為體性是空。體是寂靜,寂靜就是真空。森羅萬象、依正莊嚴是依他而起,唯識三性講「依他起性」,真空、寂靜是「圓成實性」。必須要懂得圓成實,才曉得依他起。然後才知道妄想、分別、執著是「遍計執」,遍是普遍,計是分別,執是執著。捨棄遍計執,依他起就不礙事,故「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落在分別、執著,而不知道放下,這就是迷,障礙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使之不能現前,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無不勸我們放下。放下是福;看破是慧。佛的福慧圓滿,所以稱為「二足尊」。徹底放下,慧才圓滿。
西方有一本書說,人從生下來,就觀察父母及周邊的人,不知不覺養成喜歡控制別人與控制環境的習慣,因而產生了掠奪的欲望。這個欲望將自己的靈性蓋覆住,使自己一生中,生活非常痛苦,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本書的作者沒有學佛,也沒讀過佛經,可是這幾句話講得很有道理。這是南美洲幾千年前留下的短篇。
所以,喜歡控制別人、奪取別人,利益自己,這是妄想、分別、執著。迷得愈深,煩惱習氣愈重,造作的罪業愈廣,豈有不受果報之理?業因果報,是十法界轉變的樞紐。佛說:「佛法也是因緣所生。」凡夫要想成佛需要轉變,往至善的方面轉,使自性圓圓滿滿恢復,稱為成佛。佛度眾生,就是這麼一回事情。眾生何時覺悟,何時遇到緣分,每個人都不相同。諸佛菩薩有智慧觀機,觀機是用根本智,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教化眾生,善巧方便是屬於後得智;知道時節因緣是否成熟,知道應如何接觸、如何說法。
我們不僅對其他宗教以禮相待,對學佛的同修也要有禮貌。大家修學的法門不同,一定要互相尊重,不可以互相破壞。若互相破壞,修學功夫再好,還是要墮三途受果報。所謂「寧斷千江水,不動道人心」,破壞別人的道心,不知不覺造作「破和合僧」的罪,果報在阿鼻地獄。譬如到禪宗道場,勸他們念阿彌陀佛,自以為有功,其實犯了很大的錯誤。人家參禪幾十年快成就了,你去破壞,這是造罪業,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一般道場不敢隨便請法師、大德去講經說法,就是怕他不懂規矩,反而造罪業。無論哪個宗派,只要是真正懂規矩的法師,請他來講經說法,對大眾決定有利益。真正懂得規矩的法師,曉得讚歎別人的道場,讚歎別人所修的法門,讚歎指導他們的善知識。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大嶼山的聖一法師天天來聽經,聽得很歡喜,於是邀請我到寶蓮寺去參訪。這是禪宗道場,每天有四十多人坐香,還有幾位外國出家人,非常難得!我在禪堂裡講開示,自始至終沒提到一句「阿彌陀佛」。我讚歎道場清淨莊嚴,讚歎聖一法師是真善知識,讚歎大眾是和合僧團。所以,聖一法師敢請我去講,他知道我懂規矩,不會破壞道場,會增進信眾對法門與老師的信心。
一九八七年,我初到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請我到他的道場為信眾講開示。演培法師是修彌勒淨土,所以我讚歎彌勒淨土,讚歎他們的道場,讚歎法師。我沒有提到一句阿彌陀佛,也沒有說彌勒淨土不如彌陀淨土。
倘若信眾沒有一定修行的方法與目標,我們可以勸他念佛。若已經有修學的法門,就不要去轉變他,轉變他只能在私下,在道場裡就是破壞人家修學,這是很大的罪過。所以,學講經的法師,一定要懂得禮節。
我們到伊斯蘭教的道場,一定要讚歎他們的上帝「阿拉」,不能讚歎阿彌陀佛。如同到人家家裡,要懂得尊重主人,這是作客之道,也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一定要懂得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幫助別人,決定不能破壞,因為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世尊對待其他宗教,絕對不勸他們捨棄原先信奉的宗教,來跟他修學佛法。那種行為等於是叫他不要父母,來跟我學,這是錯誤的。佛法是建立在孝親的基礎上,學佛之後,更要孝敬父母,更愛你的上帝,更愛護你的兄弟姊妹,這才是佛法。所以,佛法受到一切人天的尊重,佛被稱為「世尊」,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作為世尊的弟子,不可到處去破壞別人。這些處事待人接物的基本常識,一定要懂,要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