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三、普門品講記.十八

[日期:2011-02-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無盡意菩薩在前面的重頌中問:「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以下是佛的回答,分總答與別答,這裡是總答。在總答裡,前文中佛先讚歎觀世音菩薩的德行廣大,這以下佛就略說其意。

「我為汝略說」,釋迦牟尼佛自稱為「我」。我為你簡略的介紹,扼要的說一說。

「聞名及見身」,眾生若有好因緣,能夠得聞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進而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的。所以,「聞名」一定是會稱念了。「及見身」,以及能看見觀世音菩薩的身相,那更是不可思議了。

「心念不空過」,不論聞名或見身,心裡面若能夠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觀想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這樣子聞名、見身、心念,就一定會有所成就,不會徒勞的,所以說是「不空過」。若是聞名、見身、心念沒有功德,那就叫做空過了。那麼,有什麼功德呢?

「能 滅諸有苦」,能夠消滅「諸有」的苦惱。「諸有」,就是很多的「有」,主要是「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也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所有流轉生死 的凡夫眾生,都不會超過三界的範圍。這三個地方,為什麼稱之為「有」呢?就是有因、有果的意思。創造了有生、有死的因緣,就會得到有生、有死的果報,所以 叫做因果。如果不創造,那就不會有!但是,這三個地方的眾生沒有不創造的,所以都名之為「有」。

「有」, 就是有因也有果;因也好、果也好,都是痛苦、不安樂的。當然,在欲界生活的有情中,三惡道是最苦的;人也是很苦,但少少的也有些樂,苦樂相間雜。欲界天的 眾生也是有苦,但是苦比人少,樂比人多一點。色界、無色界天人,有高深的禪定、三昧樂,是比欲界好得多了,但是也會死亡。死亡以後,還是在輪迴裡流轉,沒 能夠解脫苦,所以也還是有苦。總而言之,三有都是苦,唯有從三有解脫出來,達到聖人的涅槃境界,才能解脫一切苦。

現在,釋迦牟尼佛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主要是對欲界的人說,因為我們的苦重一點。我們能夠聞名、見身、心念,能這樣禮敬觀世音菩薩,一切三有的苦惱都能夠息滅了。

息 滅苦惱這件事,已經在前面長行的解釋中,大略地說過了。無論是遇到火災、水災、刀兵或鬼難,這些臨時來的痛苦,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得到救護。其次,內心的 煩惱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也能息滅貪瞋癡的煩惱。一旦苦惱的因息滅,苦惱的果也就息滅了,所以說「能滅諸有苦」。

我們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忍辱仙人的身體被歌利王用刀一截一截地割斷了,這是很痛苦的境界!但是,忍辱仙人卻沒有痛苦。什麼原因呢?因為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心裡能不瞋、不憤怒。若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會因為苦惱而憤怒了。

這 表示什麼呢?表示聖人清淨靈明的那一念智慧、那一念心,不住著在色聲香味觸法上、不住著在色受想行識上。因為這都是無我、無我所的,他心裡面無所住,所以 他不痛苦,也就不瞋、不憤怒了。我們凡夫沒有那樣的修行,心總是在色聲香味觸法、在色受想行識上活動。所以,這個色受想行識,若是被刀一段一段地割截,那 就不得了,就是特別地痛了!

這樣說,修行若是入了聖位,成就清淨智慧的時候,也是能滅諸有苦。 不過經上說,聖人在身體上還是有一點苦的。就是聖人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與色聲香味觸接觸的時候,如果有刀杖或是病痛苦惱他,前五識還是有一 點苦受的。但是,他的第六識與清淨的智慧在一起活動時,這清淨的智慧能使令這一念心不住於色受想行識上,不住於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上。因為無住, 所以就不苦了。明白點說,聖人是前五識有那麼一剎那短時間的苦;到了第二剎那,第六意識和清淨的智慧一起活動的時候就不苦了,所以能滅諸有苦。

我 們聽聞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或者見觀世音菩薩的相好光明,內心能夠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德行,就能使令我們逐漸的進步,到達聖人的境界,就 能滅諸有苦。如果我們只是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感應觀世音菩薩救護了臨時的災難,那也是能滅諸有苦,但是那只是少少的一部份,還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 所要求的。如果,能徹底的滅除一切苦,令眾生到達涅槃的境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才是滿願了。

佛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名優婆斯。這位優婆斯比丘,是怎麼出家做比丘的呢?有一段因緣。

優婆斯有位哥哥,已經訂婚了,但是還沒有結婚,就到遠地去做生意。哥哥走了很多年,未婚妻年紀也不小了,岳父開始著急了,於是就到他家,對這個弟弟說:

「你哥哥很多年都不回來,他的未婚妻年紀越來越大,我想就許配給你好了,你願意同她結婚嗎?」

弟弟說:「不可以!」。

這個岳父一次說不成,又來第二次、第三次,弟弟一直是很堅定的拒絕。岳父一想、再想,終於想出個辦法來,就是請人冒名是他哥哥的朋友,寫了一封信,託遠地來的生意人帶給他弟弟。弟弟一看:「哥哥死了!」心裡面很驚、很悲痛。

過了幾天,這岳父就來了,對他說:「你哥哥死了,你現在心情怎麼樣?同不同意娶我的女兒?如果你不歡喜、不願意,我就另有計劃!」因為他收到信件後,認為哥哥真的死了,只好答應結婚了。

經 過一段時間,這個女孩懷孕了。懷孕以後,哥哥回來了!弟弟非常地慚愧、也非常地恐怖,就逃跑了。他本是王舍城的人,跑到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見佛,要求出 家做比丘。佛是大智慧人,認為這個人是可以度的,就為他剃度、受比丘戒,教他修學四念處。他很努力的修行,沒有多久就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了。

他哥哥回家後,很多親友的婦女就為這個新婚的女人墮胎。哥哥知道這件事,非常地憤怒,想辦法要殺掉弟弟。什麼辦法呢?他拿出五百兩金,宣佈:「誰能把我弟弟的腦袋拿下來,我給他五百兩金!」

這 樣一宣佈,就有人應募。雙方講好了以後,就給了那個人五百兩金子。當然,哥哥已經調查過,知道弟弟是在祇樹給孤獨園出家,就和那個人一同到了祇樹給孤獨 園。當他們見到了優婆斯比丘的時候,他正在樹下靜坐入定了。怎麼傷害他呢?用箭射。殺手拿起箭來對準的時候,心裡想:「哎呀!這位比丘很好,我怎麼可以殺 他呢?」但是又想:「我若不殺他,這五百兩金就要被奪回去了,還是殺!」當目標對準以後,就放箭了。這一放,箭沒有射中比丘,反而射到他哥哥的頭上,就把 哥哥射死了。他哥哥臨死的時候,苦惱加上憤怒已經到了極點,就這樣死了。

就娶妻這件事來看,優婆斯也是情有可原的。現在,優婆斯比丘是個阿羅漢、是聖人,當那個人放箭的時候,箭會轉彎,反而把他哥哥射死了。由這件事看來,阿羅漢是不可以傷害的。

哥 哥死了,但是殺害弟弟的想法沒有改變。於是就變成毒蛇,住在優婆斯比丘房間的門軸那個地方,想找機會毒害優婆斯比丘。但是,那扇門有時開、有時關,就在無 意間的開關中把這條蛇擠死了,他又沒能報這個仇。可是恨還沒完,死後又變成更小的毒蛇,還是生在優婆斯比丘住的地方,想找機會毒害他。

這一天,優婆斯比丘在他的住處靜坐,這條小毒蛇從上面掉下來,就落在他的頭上,一下子,優婆斯比丘就中毒了。舍利弗尊者住的地方離他不遠。這時候,他立刻就招呼舍利弗尊者:「我現在中毒了,而且這毒很厲害,如果你不趕快把我的身體移到外邊去,就會污穢了這個地方!」

舍利弗尊者一看,說:「我看你面色還是很正常,完全沒有中毒的現象,怎麼說中毒了呢?」

優婆斯比丘說:「色是我、我所否?受想行識是我、我所否?」

阿 羅漢無我的智慧,能觀察色受想行識是無我的,這和《金剛經》上的意思一樣。因為無我相,所以他心裡無所住;因為無所住,所以他的心還能保持平靜,沒有苦惱 的感覺。所以「能滅諸有苦」,是說我們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禮拜觀世音菩薩,仰賴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而優婆斯比丘是阿羅漢,具有清淨的聖人智慧,自己 就有力量能夠滅一切苦的。

於是,舍利弗尊者就把優婆斯比丘的身體移到房子外面去,一落地,他的身體馬上像糠似的碎了。然後,舍利弗尊者就去見佛,報告這事。

他說:「這個比丘,出家時間不是很長,很快地就得阿羅漢果了。但是為什麼又為毒蛇所毒而死呢?」

佛回答這個原因:

在很久遠、很久遠以前,有一位辟支佛在山裡住。有個打獵的人到山裡去捕捉禽獸,或者用網、或者用箭捕射。這位辟支佛就驚動這些禽獸,讓牠們跑了。

這 獵人打不到野獸就憤怒,心裡對辟支佛不高興,於是就用毒箭射辟支佛。辟支佛中了箭以後,因為可憐同情這個獵人,於是就飛到虛空中,現出種種的神通變化。獵 人一看:「唉呀!這不是平常人啊!有這麼大的神通道力,我怎麼可以殺害他呢?」立即就向他懺悔,同時也發願:「希望我將來能夠遇見聖師、遇見這樣的大德高 僧,也能修行,成就這麼大的神通道力。」

辟支佛現了神通以後,因為身體中了毒,也就入無餘涅槃了。而這位放箭的獵師,死了以後就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以後,五百世中每一世都是被毒死的。現在這一世,即使得了阿羅漢果,還是要被毒死。

我推測,優婆斯比丘知道哥哥變成毒蛇要殺他,所以他心裡想:「你一直想害我,我讓你害好了!」因此,蛇才能把他毒死。這也等於有意的滿他哥哥的願了。在佛法來說,就是他過去世以毒箭射辟支佛的罪太大了,所以有五百世中毒而死的果報,這是最後一次被毒而死。

由 這故事看出來,只要自己能夠努力修行,得成聖道之後,自然能滅諸有苦。當心與道合的時候,能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心無所住時,這些塵勞的事情 不能影響他、也不能干擾他,即使有苦,心也能不受。以凡夫的肉眼來看,這位聖人是被毒死了,但是在聖人內心的境界,實在是沒有苦的。

我們凡夫沒有得聖道,自己不能滅一切苦,就是要仰賴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所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戊二、別答仰荷冥益十二 己一、正頌第一救火燒難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前面總答說完了,這底下是一樣一樣的回答,也就是別答。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推落大火坑」是火難,頌意與前面長行的意思一樣。按人的境界來說,譬如有二個人,或是多數人,一方起了殺害對方的動機,要把這個人推落到大火坑去。

書上有一個故事。

有二個人是朋友,一起到一個地方去,在途中的荒野裡,看見地上閃著光明。為什麼有光明呢?於是他們就把地刨開。一看!地底下埋有很多黃金。這二個人就說:「哎呀!這不得了!等我們吃完飯,再回來拿黃金!」

原來這二人是好朋友,但這時候心就變了。一個想:「我若把他打死,這些黃金就都是我的了。」另外一個人也想:「想辦法買一點毒藥,把他毒死了,那麼這些黃金都是我的了!」二個人互有殺機,這就是「興害意」。

結果這二個人,一個把毒藥放在茶裡;另一個用武器,先將對方殺死了,之後回去喝茶,自己也被毒死,誰也沒有拿到黃金。所以,人與人之間,或因貪心、或因仇恨、或者因為其他的邪知邪見而起害意,凡夫的世界就是這樣的。

「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如果,這個被害的人是佛教徒,他平常是念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的,是相信觀世音菩薩、相信佛法的,遇險難時他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求救於觀世音菩薩,這時候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力量,能使令火坑變成池,而救護了這個人。

阿育王沒有相信佛法以前,是很暴惡的。他在首都華氏城造了一個牢獄,牢獄的外觀非常美;但是裡邊卻是地獄的境界,有種種殺害人的方法!

在這個時代,有一對長者夫婦到大海裡取寶,在海上生下了一個兒子,於是就取名為「海」。這對夫婦在大海裡取寶,逗留海上有十二年之久,也取了很多的寶,然後就回到陸地。回到陸地時,遇見土匪,長者被殺死,寶也都被土匪搶去了。海這個年輕人覺得很悲痛,就出家做了比丘。

之後,他展轉地來到華氏城,到了牢獄的外面。他不知道這個地方是牢獄,由於外觀很美,他就跑到裡面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個治罰罪人的牢獄。他一看不對,就想往外跑。但是,管理員說:

「你不可以出去!最初阿育王命令我管理這座牢獄的時候,我答應過他,凡是進來的人,就不許出去,要治死罪。所以,我一樣要治你死罪!」比丘一聽,就哭了。

管理員說:「你哭什麼呢?很多人進來了,都是要死的呀,你怕什麼呢?不要哭!」

他說:「哭是因為我出家不久,本來出家是為了成就聖道的,但還沒有得聖道就死,太冤枉了,所以心裡很悲痛啊!這樣好不好,你答應我,給我七天的壽命,過了七天再殺我,可不可以?」管理員答應了,再給他七天。

這時候,阿育王的一個綵女和其他的男子說了一些相愛的話,阿育王聽見了很不高興,就把這些人抓住了,送到這個牢獄。管理員把這些人放在類似搗米的器具裡,用杵來搗,就像現在榨果汁機的情形一樣。而這些年紀很輕、面貌都很端正的人,一下子工夫都被杵成肉醬了。

這時候海比丘看了,又悲痛、又害怕,心裡想:「佛說『觀色如聚沫、觀受如浮泡』,觀察色受想行識五蘊都是不牢固的。經論上這麼說,但現在真看見這種事了,把人一搗,就搗成這個樣子啊!」

他就假借這個相狀修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很快地就得了初果須陀洹。因為七天後就要死了,他很努力地繼續精進修行,不到七天就得阿羅漢果了。

七日已盡,到了第八天,管理員說:「我已經給你七天的壽命,現在是第八天,我要殺死你了!」

海比丘說:「我現在黑天已經過去,太陽出來了!我利益時到,隨你怎麼殺我都可以!」

「你說這話,我不懂!什麼叫黑天過去,太陽出來,利益時到?」管理員問。

「我以前是凡夫,有很多的無明煩惱在心裡,這就是黑天;現在無明煩惱都已經息滅,所以黑天過去了。我成就了無我、無我所的智慧,就是太陽出來了。利益時到,就是我得大解脫的時候到了。」

「喔?是這樣子?那我來試一試!」管理員就把海比丘放在鍋子裡,並且放了很多水及大糞等不淨物,然後在鍋底下加柴燒火。

燒了又燒,燒了很多的火,水都燒不熱。管理員不死心,添了很多木柴,火很猛,燒了老半天,也還是燒不熱。然後,他注意一看,這個比丘在鍋裡面坐著蓮花,結跏趺坐,完全不像一般人的境界。

「你怎麼那麼特別呢?」管理人繼續添柴燒火,還是怎麼都燒不熱。於是,他去報告阿育王,阿育王和許多隨從都來觀看。

海比丘這時已經是個大阿羅漢了,他看見阿育王到來,就踴身虛空,現種種的神通變化。阿育王就對他說:

「你是人,我也是人,你有這麼大的神通道力,火燒不了你,你還能現神通,這件事我做不到。這是怎麼回事情?」

「我是比丘,是佛的弟子!」海比丘就說這些修行的事情,讚歎佛法的殊勝,同時勸阿育王,不要再做這種牢獄的事,應該相信佛法、相信因果,要弘揚佛法。說完後,比丘從虛空中走了。

比丘走了,阿育王也要離開這個地方,但是管理員對阿育王說:「你不能走!」

「為什麼不可以走?你要殺我嗎?」阿育王說。

「是的!」

「是你先到這裡?還是我先到這裡來?」

管理員說:「是我先來。」

「你先來,那麼應該先殺你!」阿育王就下令,把這個人放在火裡面燒死了。然後,便把這座牢獄破壞了。從此以後,再不做這種事。

頌文說「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而在這個故事裡,海比丘成了阿羅漢以後,用火燒水鍋卻燒不熱,這是他自己的道力境界,使令火不能傷害他。而我們凡夫沒有這種道力,就得要念觀世音菩薩,靠觀世音菩薩的力量,使火坑變成池,也就不會受到傷害了。

己二、正頌第二救水漂難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漂流巨海」,這是水難。或者坐船在海裡發生了事故,漂流在大海上;而大海裡有龍、有魚,也有羅剎鬼,這些都是會吃人的。在大海裡漂流,水也可能會淹死人,所以,生命一點都沒有保障。

若是相信佛法、相信觀世音菩薩的人,是「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若能夠一心不亂地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力,不但大海的波浪不能沈沒你,連龍、魚、諸鬼也不敢來觸惱你,那麼就解脫了這樣的災難。

己三、加頌救墮須彌山難

或在須彌峰 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這在前面長行的文是沒有的,是加上去的。

「或在須彌峰」,須彌峰就是佛教說的妙高山,有人解釋就是喜馬拉雅山,是這個世界上最高的一座山。它的東面是黃金,南面是琉璃,西面是銀,北面是頗胝迦寶(玻璃),是由四寶所組成的。

「為人所推墮」,假設這個人在須彌的高峰上,被人推墮下來,那當然是特別危險。

「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如果這個人能念觀世音菩薩,那麼就像太陽在虛空裡住一般,不會落到地面上摔死的。這表示在這麼高、這麼危險的地方,若念觀世音菩薩都能得救,何況其他的矮山!

己四、加頌救墮金剛山難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或者有人被惡人追逐,從金剛山上墜落下來。這時若能念觀世音菩薩,一根汗毛都不會受到傷害,會很安全地脫離了危險。

己五、超頌第七救怨賊難

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前面須彌峰與金剛山這兩頌,是長行沒有的;「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在長行裡是有的。

或者遇見了怨賊——有怨恨的賊圍繞著你,每一個賊都拿著刀要加害於你。那麼,「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這時候若能念觀世音菩薩,這些怨賊就會生起慈悲心,不敢傷害你了。

己六、追頌第四救刀杖難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遭王難苦」,或者遇見王難之苦。前邊的怨賊,等於就是土匪;現在說王難,那就是與國家的公權力有關。或者由於自己犯了王法、或是受到冤枉,被國家逮捕了。「臨刑欲壽終」,臨到行刑時,這個人的壽命即將終了。

「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若能念觀世音菩薩,殺他的這把刀立刻一段、一段的壞,而不能殺他了。「尋」是立刻的意思。

己七、追頌第六救枷鎖難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或者是有人犯了王法,被囚禁在牢獄裡,身體、手足被枷鎖、杻械束縛了。「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枷鎖、杻械都解開了,這個人就得解脫了。觀世音菩薩能這樣慈悲救護的!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釋經題 第2頁:一、本經大意
第3頁:一、本品大意 第4頁:一、牒釋品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5頁:一、流通因緣 第6頁:一、譯者簡介
第7頁:二、普門品講記.一 第8頁:二、普門品講記.二
第9頁:二、普門品講記.三 第10頁:二、普門品講記.四
第11頁:二、普門品講記.五 第12頁:二、普門品講記.六
第13頁:二、普門品講記.七 第14頁:二、普門品講記.八
第15頁:二、普門品講記.九 第16頁:二、普門品講記.十
第17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一 第18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二
第19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三 第20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四
第21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五 第22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六
第23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七 第24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八
第25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九 第26頁:三、普門品講記.二十
第27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一 第28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二
第29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三 第30頁:五、上玅下境老和尚生平簡介
第31頁:五、出版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