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一、釋經題

[日期:2011-02-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壹、釋經題

檀禪長老、惟嚴上人、諸山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法友:

今 天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我們大家在檀禪長老、惟嚴上人的慈悲護念之中,在這裏集會共同學習《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為, 今天的世界多災多難、多諸苦惱,我們如果不向觀世音菩薩求救護,要向誰求救護呢?所以,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很適合的。

首先,解釋經的題目及大意,其次解釋品的大意及題目,再解釋流通因緣和翻譯的人,最後解釋正文。

經的題目是《妙法蓮華經》。我先解釋「法」字,然後再解釋「妙」字。「法」有攝持之「持」的意思。持,就是保持不變,抓得住、不失掉。失掉,就是變化了的意思,所以持是「不變不失」之意。

這樣解釋「法」字,是按什麼意思說的呢?我們歸依三寶時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裡所說的法,就是歸依法的法,指一切聖人、一切佛所證悟的涅槃。而證悟了涅槃的不生不滅的真理之後,是不會再失掉的,是永久保持不變的,這正好是持的意思。

世 間人追求榮華富貴,即使成功了也會改變、會失掉,不能不變不失。就算生到天上享天福,或者是成就了高深的禪定,生到色界、無色界天去,那也是會改變,是靠 不住的。唯有佛菩薩所成就的涅槃有持的意思,它能保持不變不失。所以,法就是涅槃,就是一切佛、一切聖人所安住的地方。

「妙」是讚歎這個法很好,非常地微妙的意思。究竟有什麼微妙、有什麼好呢?因為到達涅槃的人是永久安樂自在的,沒有老病死等苦惱,所以,涅槃非常地妙、非常地好。

「妙法」是一切佛教徒的歸依處,佛已經契證了,其餘的聖人還沒有圓滿;我們尚未成就聖道的人希望能到那裡去,所以叫做歸依法。這是我們希望成就的大安樂處,故稱「妙法」。妙,簡單解釋到此,現在並不是講全部的《法華經》,所以不多作解說。

「蓮華」是用來譬喻「妙法」的。蓮華的含義很多,在此我們取兩種意思來解說。第一是出水義,第二是開敷義。蓮華是從泥濁的水裡生出來的,故曰「出水」。長出來之後,逐漸地開花,這是「開敷」義。本文就取這二個意思來表示妙法的道理。

第 一、出水義:如何以出水來譬喻妙法呢?剛才說涅槃即是妙法,涅槃是十方一切佛所證悟的真理。此涅槃的真理,在我們尚未證悟者的色受想行識生命體中,也是具 有的,但是需要經過修行。所以,我們遇見佛、法、僧三寶,聽聞佛法,有信樂心、有歡喜心,願意修學聖道——有信、有願,還能夠修行,慢慢地得入聖道,就是 從這個虛妄分別心、從色受想行識的無量無邊的煩惱裡解脫出來、成為聖人。初開始是得無生法忍,逐漸地圓滿成佛;也就是能夠從無量無邊的污穢煩惱中,顯示出 涅槃的真理,得成聖道。出水即是譬喻這個意思,可以分兩部分說:一部分是從凡夫的一切煩惱中解脫出來;另一部分是從聖人的煩惱中解脫出來,都可以叫出水。 等到成佛的時候,究竟圓滿地出水了,稱之為「離垢清淨」,就是「妙法」。

第二、開敷義:就是蓮華從水裡長出來、開花了。花一開,裡邊的蓮子就顯現出來。如何以此來譬喻妙法呢?這是譬喻得無生法忍或者成佛的一切聖人,在得悟聖道以後,發大悲心,開導眾生涅槃真理的語言,用這樣的語言來顯示涅槃的真理,就叫做開敷義。

「出水」,是一切佛教徒自己修行得到成就的意思;「開敷」是自己成就聖道以後,又能開示一切眾生,因此,出水是自利、開敷就是利他,二者合起來,稱之為妙法。

綜合上面的解釋,「妙法」裡面含藏二義:

第一、出水義,有兩個意思:一是果,得到涅槃果;二是行,是修行的意思。為什麼能出水呢?因為能夠隨順佛教,如法修行,所以能夠從煩惱的污濁水中出來,顯示出真理、顯示出涅槃。一個是行、一個是果。

第二、開敷義:諸佛菩薩的法語是教,以勝教言開顯真理,所顯示的就是真理。一個是教、一個是理。

用蓮華譬喻出水義與開敷義,兩個義合起來就是教、理、行、果,而教、理、行、果即是「妙法」。

對 於歸依法,在我們還是凡夫的階段時,究竟有多少信心願意到涅槃那裡去呢?到達涅槃是我們的一個願望,要如何才能去呢?那就非要有佛菩薩的法語(教)才可 以!因為諸佛菩薩的言教能顯示涅槃的真理;有教、有理,然後再修行,才能得到涅槃果。所以,加起來正好是教、理、行、果。因此,我們也可以問:「何謂妙 法?」教、理、行、果就是妙法。真實的妙法,是佛菩薩所證悟的涅槃(果);其餘的教、理、行,是證悟涅槃的方便。當然,這是指成佛的法門,不是指其他的方 便法門說的。

「妙法蓮華」,簡單介紹至此。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釋經題 第2頁:一、本經大意
第3頁:一、本品大意 第4頁:一、牒釋品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5頁:一、流通因緣 第6頁:一、譯者簡介
第7頁:二、普門品講記.一 第8頁:二、普門品講記.二
第9頁:二、普門品講記.三 第10頁:二、普門品講記.四
第11頁:二、普門品講記.五 第12頁:二、普門品講記.六
第13頁:二、普門品講記.七 第14頁:二、普門品講記.八
第15頁:二、普門品講記.九 第16頁:二、普門品講記.十
第17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一 第18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二
第19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三 第20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四
第21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五 第22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六
第23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七 第24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八
第25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九 第26頁:三、普門品講記.二十
第27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一 第28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二
第29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三 第30頁:五、上玅下境老和尚生平簡介
第31頁:五、出版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