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攝”,生活中樸實的修行法門
馬戲團裏的馴養師,整天和獅子、老虎等猛獸混在一起,但卻並不受到傷害,這是什么緣故?原因大致在於,首先你得好好關心它們,照料它們,和它們傾心相交,做它們的知心朋友。這樣經年累月相處下來,群獸哪有不被感化之理?
動物猛獸亦且如此,又何況人?所以佛門修菩薩行的僧眾,為了攝化眾生,就不能不在“利行攝”等“四攝”上下工夫。
何謂“利行攝”?
“利行攝”是佛門“四攝”的一種。《普賢行願品》說:“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這是說修菩薩行的,總要動心存念,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多做有利於天底下芸芸眾生的善事,這樣就能皆大歡喜,普度眾生了。
“利行攝”是很實際的。做父母的如要得到子女的尊敬和孝順,就一定要關心子女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樣道理,做長官的如要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就非得處處心裏想著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不可。
除“利行攝”外,“四攝”中還有其他三攝:“布施攝”、“愛語攝”、“同事攝”。佛門“四攝”所說的“布施攝”和“六度”中的“布施”,原是同一碼事,只不過是再次強調。修“布施”波羅蜜,要盡力做到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這樣便就福慧增長,功德無量了。
“愛語攝”是待人接物,要處處站在關心的立場,用暖如春風的和藹語言,關懷和感化對方。《普門品》說:“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如果大家都能用和藹的語言交談,又何愁不和“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並駕齊驅?
還有一個“同事攝”。只要你生活在世界上,你就得在社會上和大家一起共同做事,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同事攝”有一個難點,就是在和大家一起同事同處的過程中,要用你的德行智慧去感化別人,一起趨向彼岸的樂境,而不被社會上的種種物欲牽著鼻子,俘虜過去。說句形象話,就是你得首先立下“立志不隨流俗轉”的決心,方才能夠做到“百花叢裏過,葉葉不沾身”。為此,《楞嚴經》說:“一切眾生,為物所轉;若能轉物,即同如來。”這也就是“拒腐蝕,永不沾”的意思。
我國佛教,曆來主張修行一切法門,都要“解行並進”。“解”是理論,“行”是實踐。這話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就不容易了。“四攝”的智慧光華,正是在於理論結合實際,踏踏實實,處處從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做起。所以看似尋常,其實奇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