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師說一文中提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又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以世出世間法來說,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必有三緣:第一、好的老師,第二、好的同參道友,第三、好的經書。其中,以好的老師最為重要,如師說所言,老師可以他的經驗教導我們,解開我們心中的疑惑,並且傳授我們專業知識,以及待人、處事、接物的道理。
以佛教來說,所謂「佛教」就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所謂「九法界」的範圍,包括六道,天、人、阿修羅(三善道)及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的眾生,以及三聖(聲聞、緣覺、菩薩)等,都是佛陀所要「教育」的對象;此外,佛亦發願生生世世要教化我們,使我們能夠轉凡成聖,化惡成善,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由此可知,佛教的教育,乃是超越空間與時間的,不侷限於地球,亦不僅限於一世。
很多人把佛教當作「宗教」,把佛菩薩當「神明」來膜拜,甚至「神佛」不分、或認為「佛教」是迷信、消極、逃避現實,這都是錯解了如來真實義。蓋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為華語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因此,釋迦牟尼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的志願就是要我們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我們去除妄想、執著、分別,使我們的煩惱減少,並且活得自在、幸福、美滿,進一步恢復自己本具的智慧、神通、德能與才藝,如此而已,並無任何迷信的色彩。所以佛陀與我們是「師生」關係,而非其他宗教的「父子」關係;「菩薩」則是我們的學長,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總之,佛陀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當效法老師的大弘誓願,依教奉行,荷擔弘法利生的工作,使眾生究竟離苦得樂,以報答師恩於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