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研經如果不透徹,疑問在所難免。記得三十年前,我在 台北法華寺講地藏經,廣欽老法師去聽過一次。當時有位法師住基隆小茅篷,年齡跟我差不多,他每天都來聽。聽到我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很懷疑,來問 我:「有求必應是不是真的?」我說:「是真的。」他說他不相信,因為他求一個冰箱,求了三年都求不到。我問他:「你幾個人住?」他說他一個人在山上住小茅 篷。我說:「那你要冰箱做什麼?」求,要如理如法的求,就有求必應。不如理如法,貪圖享受,這種祈求,佛菩薩是不會幫助的。換句話說,佛菩薩不會成就你的 貪瞋痴;離開貪瞋痴,真正在道業上,佛菩薩會幫助你的。
「若未來世」,就是我們現在這時候。「有善男子、善 女人,聞是菩薩名字。」今天我們都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或讚歎」,我們念南無地藏王菩薩,這是讚歎。「或瞻禮」,見到菩薩的像,我們恭敬頂禮。「或稱 名」,稱名是執持名號。「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這些事情許許多多人都做到了。「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這個果報太殊勝 了。你們能信嗎?聽到地藏菩薩名號,每天念幾句南無地藏菩薩,供地藏菩薩形像,天天拜三拜,供點鮮花水果,就一百次往返忉利天,不墮三惡道,你相不相信? 經上明明如此說,佛無妄語。可是你天天這樣做,照墮三惡道不誤,原因在哪裡?經上寫明「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關鍵就在「善」這一個 字。這個善的標準是什麼?此經為大乘經,善的標準是,觀經三福十一句通通做到。善有三等,「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世間善;假如 經文說世間男子女人,就是指這四句。沒有用「世間」,用「善男子善女人」,是大乘經,那麼這四句還要加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再加上「發菩 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十一句通通做到,才是「善」的標準。
聞名:是菩薩法,聞不是耳聽。佛常在經論裡告訴我 們,小乘以下修的是戒定慧三學,大乘菩薩修的是聞思修三慧。此經是大乘經典,大乘菩薩所修的是屬於三慧,所以這個聞是三慧裡的聞慧,用一個字,聞思修三慧 就圓滿。三慧,我們沒有,菩薩才有;受了菩薩戒照樣沒有,不是真菩薩,是掛名的,有名無實。三慧一定要理解清楚,修學才不會造成重大傷害。我在早年主持佛 教會大專講座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學生來告訴我:「法師,我聽經已經聽了兩年,我不想再聽!」我說:「為什麼?」他說:「我要去思惟,要去修行。」我一聽就 明瞭。我說:「這兩年,你是聞慧得到了,聞了之後再去思,是不是?」他說:「對的。」我說:「思兩年再去修?」他說:「對。」我說:「今天這堂課要不要 聽?」他說:「要聽。」我就向大眾解釋什麼叫「聞思修」。他把聞思修搞錯了,以為聽經是聞慧,回去研究想像叫思慧,這樣的誤會是曲解經義。照他這樣想法, 兩年聽經聽了一些我在講台上的胡說八道;明天不聽了,回去再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兩年,然後再盲修瞎練。叫佛菩薩冤枉死了,哪有這回事!三慧之慧是戒定慧之 慧,所以三慧是戒定慧那個慧得到,才有三慧;換句話說,慧從定來,定從戒來,戒是如法修行而來。能夠如法修行,才會得定,定了後才開慧,慧的作用就叫三 慧。聞是接觸,耳聽音聲接觸叫聞,眼看色也叫聞,用這一個字作代表;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接觸叫聞。明瞭叫思,不能想像,一接觸就明瞭。從明瞭這個意思來 講,叫思慧;從斷惑這個意思來講叫修慧。所以聞思慧沒有次第,是一次完成,聞就是思修,思就聞修,是一而三,三而一,不是把它分成階段的。戒定慧三學可以 分成次第,三慧沒有次第。所以經文上的聞,不是普通的聽聞,這是菩薩的三慧,一接觸,對於菩薩本願功德法門殊勝不可思議,立刻就明瞭,立刻就能夠接受,能 夠依教奉行,這是「聞是菩薩名字」。
底下是依教奉行略舉數端。怎麼依教奉行呢?「讚 歎」:是演說這個法門。講地藏經,把地藏菩薩本願的功德、法門殊勝的修學,推薦介紹給大家。「瞻禮」: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禮拜,是內心對於這個法門有至誠的 恭敬。「稱名」:對於這個法門念念不忘,心口俱到。「供養」:不僅是對佛菩薩,是以這個法門、以這個修學來供養大眾,這就是以孝心、敬心對待一切眾生,這 是修地藏的供養。大乘戒經裡佛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地藏的孝敬推廣到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以孝順父母 之心來孝順一切眾生;以尊重老師的心、尊重佛陀的心,來尊重一切眾生;這叫供養,這是真實的供養。「彩畫刻鏤」:是造菩薩的形像,造像的功德是宣揚這個法 門。佛教絕不是多神教,佛教裡沒有神。菩薩與佛皆是表法,用現代話來講,是教學的工具。供養佛菩薩的像,是讓我們常常想起佛菩薩的教訓。供養一尊地藏菩 薩,我們一見形像,就想起經典裡的教訓,提醒自己有沒有依教奉行,功德利益在這個地方。所以供養佛菩薩像,是用它來提醒我們,不是把它當作神明來看待;許 多人錯會了,因而失去佛法修學的利益,非常可惜!我們應該把佛教正名為佛陀的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的教育、教學,它不是宗教);使世人對佛法改 觀,看法與態度轉變,對於佛法的弘揚就會普遍。宗教是迷信的,宗教要靠感情、宗教的情操;佛法不如此,佛法是破迷開悟,佛法是理性的、理智的,不是感情 的。情都是迷,迷情啊!佛陀教我們覺悟,不教我們迷惑。我們一定要把佛教本來的面目認識清楚,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經典是教科書,把它看作是神明經典,態 度就不一樣,得的利益就不相同。若把它看成神的指示,那就絕對服從,不准解釋;把它看作教科書,裡面字字句句活活潑潑,裡頭有無量義,趣味無窮,受用無 盡。佛教教學的宗旨是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學的目標是教我們離苦得樂。佛的教學沒有定法,但是原理原則是永恆不變;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永遠不變 的目標,而方法手段隨時可以變。觀音菩薩在普門品裡告訴我們,應以什麼身得度者,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中國人得度 者,即現中國人而為說法。中國人造的佛像像中國人,日本人的佛像像日本人。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身相都隨緣。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佛現中國人的相,佛的 道場完全是中國的建築,中國人非常歡喜的接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