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我們從生到死,今天、明天、大後天,隨時隨地,總覺得前途無量、後途無窮才有希望,才有意思。其實,那些無量、無窮的希望,都只是“意識”思想形態上的自我意境而已,可以自我陶醉,不可以自我滿足。(講到這裏,特別聲明,不要誤會了人生,就心灰意懶。你明白了大學之道,才知道做人的意義。)
經典回放
選自《大學》
【原文】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譯文】所謂培養誠意,就是不要欺騙自己。就像厭惡惡臭一樣回避惡習,就像喜歡美色一樣追求美德,只有這樣,才是意誠心安。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也一定會思想端正、行為恰當。小人在無人監督時,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在君子面前,卻又躲躲閃閃的,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誇耀自己所做的好事。其實別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就像能把你的五髒六腑看透一樣,這種隱惡揚善的做法,又有什么益處呢?這就是說,人心裏的真實德性,自然會表現於外表,所以君子即使獨處的時候,也要謹慎培養自己的德性。
大師釋疑
誠其意:南大師認為,“誠”字“包括專一、安定、無私、明淨的意義”。子思《中庸》說:“誠者,自成也。”大致是培養真實、高尚的境界。
謙:同“慊”,滿足、愜意。
慎其獨:獨自一人時思想和言行都謹慎不苟。
閑居:獨居,獨處。
厭然:“厭”即掩藏,“厭然”是躲躲閃閃的樣子。
揜:同掩,遮蔽。
著:顯明。
學儒一得:認真打好每一“錘”
《大學》所講的“誠其意”,有兩個要點,一個是“毋自欺”,一個是“慎其獨”。
為什么要提倡“毋自欺”而不提倡“毋欺人”呢?因為品德修養是自己的東西,屬於自用品,主要用途不是拿來展覽。它好比一艘承載遠航的舟,直接關系到自身安全乃至身家性命。坐在一條破船上,不去想辦法維修,還一個勁地向人表白這條船多么優秀,多么牢固,到時候翻了船,結果還是自己受用。
有一個商人,從事航海販運發了大財。他曾經一帆風順,各種各樣惡劣的氣候和地形都沒有對他的貨物造成損失,似乎命運女神格外垂青於他。他販賣的砂糖、瓷器、肉桂和煙草等總是很暢銷。所以,他很快就成了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他開始揮霍。一個朋友目睹了他的豪華盛宴之後,羨慕地說道:“您的家常便飯就這樣的氣派,真讓我大開眼界!”
這人商人自豪地說:“這還不是靠我努力奮鬥,靠我的聰明才智,靠我的獨具慧眼,才有今天的成就?”
但後來,這位商人的運氣似乎特別差,他用賺來的錢搞投機生意,結果虧得一蹋糊塗。接著,他的一條船因為設備太差,在風浪中翻了船。一條船因為沒有必要的防禦武器,被海盜擄了去。又因為遇到經濟危機,他販賣的商品堆在倉庫裏,直到變質了還無人問津。於是,他破產了,變得一名不文。
此後,他惟一聊以自慰的方式是向人講述自己過去的輝煌曆史,以及種種不幸,末了總會哀歎說:“都怪時運不濟啊!要不然……”
可是,別人對他並無敬佩和同情,不過微微一笑而已!
這個商人從頭到尾都是在“自欺”,他並沒有在經營管理方面付出多大努力,卻特別成功,其中自然有運氣的因素。他卻完全歸功於自己的聰明才智,對可能的風險毫無警惕,不是“自欺”嗎?既然他沒有在經營管理方面付出相應的努力,失敗是正常現象,他卻歸結於運氣,不是“自欺”嗎?
“自欺”之後,“欺人”和“人欺”往往會接踵而來。至於別人是否被你欺騙和是否欺騙你,又要看對方的智慧和德行。
為什么要提倡“慎其獨”呢?原因也在於品德是自用品而不是展覽品。好比一輛私人小車,在獨自一人時,把它拾綴得幹幹淨淨,把它維修到沒有毛病,並不是一件多餘的事。在個人品德修養方面,即使無人監督時也堅持做正確的事,其價值比維修小車更大。
“慎其獨”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做人的誠意。真心實意地希望別人好,並且對自己的言行負完全責任。如果真心實意地希望自己好,言行完全從自利出發,誠意就沒有了。當前中國遇到比較嚴重的誠信危機,原因就在於這種人的比例偏高。如果大家都有誠意,以負責任的態度做人,那么大家都能享受的生活。
有一個故事:利特年輕的時候,有一回把車停在佛蒙特州南部的森林裏,一位附近的農夫倒車時不小心將利特的汽車撞癟了一塊,而利特並不在場。當利特前往取車時,發現車窗上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一行字:“我們等著你。”下面是一個電話號碼。
當利特就農夫主動承擔責任的精神表示感謝時,農夫和妻子平靜地說:“這是我們做事的習慣。”
許多年過去了,利特決定再次拜訪那對夫婦的農舍。但他已經不記得具體的地址了。於是他停下車,向路人描繪著記憶中的農場,以及那個農夫具有的“特殊”品格。一位老婦人笑著說:“我們這個州有1/3的地方像你說的那個農場,許多人都會像你說的農夫那樣幹。因為這是我們做事的習慣。”
正當利特不知所措時,一對陌生夫婦走過來:“對不起,先生,打攪你一下。”原來他們正為自己的車鑰匙被鎖進了汽車而苦惱,想請利特幫個忙。
利特請他們上了自己的車,去城裏請來一個鎖匠。事後,這對夫婦感激地對利特說:“你真好!”
利特笑著回答:“這是我們做事的習慣。”接著就把當年的故事告訴了他們,並傾訴了尋找無著的懊惱。
那位夫人甜甜地說:“尋找?您已經尋找到了這裏的‘習慣’。”
孔子說:“君子德風,小人德草。”君子的品格就像風一樣,迅速傳遍每一個地方。小人的品格就像草一樣,風吹兩邊倒。而君子“慎其獨”,並不是想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傑出,而是以自己的美好言行,感化周圍的人,營造一個和諧的世界。
第二,做事的誠意。有的員工這樣解釋工作不負責任的原因:“老板有眼無珠,我做給誰看?”事情首先是做給自己看的,至少要做到自己滿意的程度,才算有誠意。如果你有誠意,別人遲早也會看到的。
從前有個老鐵匠,他打的鐵鏈比誰都要結實,但他賺的錢並不比同行多。因為打一條好鐵鏈花的時間會更多。但他仍一絲不苟地把鐵鏈打得結結實實。有一次,他精心打制的一條船用巨鏈被安裝在一條大海輪上,做了主錨鏈。那天晚上,海上風暴驟起,巨浪濤天,船上所有的錨鏈都放下了,可那些劣質鐵鏈就像紙做的一樣,全都折斷了。只有老鐵匠打制的鐵鏈經受了海浪的考驗,保住了全船一千多乘客的生命。
風浪過去,黎明到來。全船的人都為此熱淚盈眶,歡騰不已。他們自發地聚集到老鐵匠的店鋪前,向他表示誠摯的感謝。自此,老鐵匠打制的鐵鏈成了名品。
世上無數災難的發生,都是粗率、馬虎、不負責任造成的。世上無數失敗的發生,都是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言行造成的。所以,“慎獨”不僅對他有利,對自己也同樣有利。只要像這個老鐵匠一樣,始終認認真真地打好每一“錘”,又怎么可能默默無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