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聽大師說儒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儒家的精神是:以入世的姿態出世。

  儒學是“官學”,是“領導學”,是“幕僚學”,是培養領導與高參的專門教材。真正的儒士,熱衷於權勢,卻不是為了私欲,而是借助權勢實現利國、利民、利天下的理想。他們身入名利之中,心卻超然於名利之外,以最溫柔的方式,表達他們對人世、對世人的愛。

  承載事業的九種美德

  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我們現代人,一看到“德”字,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道德”,而且毫無疑問的,“道德”就是代表好人,不好的,便叫他“缺德”……“道”字是指體,“德”字是指用。所謂用,是指人們由生理、心理上所發出的種種行為的作用。

  經典回放

  選自《尚書》

  【原文】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柔有邦。

  【譯文】皋陶說:“寬厚而莊重,溫和而有主見,講原則而謙遜有禮,聰明能幹而敬業,善於變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節制,剛強而務實,勇敢而符合道義。每天能夠堅守上述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地去實行,就可以做卿大夫。每天恭敬地實行九德中的六德,就可以成為諸候。”

  大師釋疑

  尚書:是中國最早的史書,上溯堯舜,下訖春秋秦穆公,史稱由孔子編纂而成,用作教材,又名《書經》。據說《尚書》原有百篇。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幾乎失傳。漢以後陸續搜集補充至現存的58篇。

  栗:莊栗,謹慎的樣子。

  立:立事,意為有主見。

  願:愨願,即遲鈍、不靈活,意為講原則。

  亂:即治,喻才高於人。

  擾:安馴,意為善於變通。

  塞:實塞,意為不暴虐。

  有家:使之有家,意為可任命其為卿大夫。

  學儒一得:勿以完人標准要求別人

  儒家曆來把品德修養作為進取手段,清華大學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為校訓,秉承了儒家的進取之意。何謂“厚德載物”?有深厚的品德基礎,才能承載遠大的事業。什么是“德”呢?有人簡單理解為做好人、做好事,雖未偏離主題,內容卻顯得太單薄,沒有發掘出“德”字的全部內涵。

  曆代對“德”字的定義都不一樣,儒家以“禮、義、仁、智、信”為五種基本品德。但這一定義過於簡略,大而無當,不易操作。一個“仁”字,研究半輩子都難以領會。皋陶所講的“九德”,簡明易行,似乎更科學而合理。它們與儒家“五德”並無沖突,但操作性更強。

  那么,需要多“厚”的德才能“載物”呢?這是不一定的,關鍵要看自己的人生目標有多高遠。好比蓋房子,兩層的房子,一般需要能夠承載五層重量的基礎。如果要蓋二十層的房子,普通的基礎就不行了,需用鋼筋水泥進行深灌。如果只想搭一個小茅棚子,根本不用考慮基礎問題,搭在沙灘上也不會倒塌。當然一般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不會滿足於一個小茅棚子,所以需要具備品德基礎。按皋陶的說法,能具備三德,就可當“卿大夫”,即中下層領導。能具備六德,就能當“諸侯”,即高層領導。九德是天子之德,一般人就不用想了。

  第一德是“寬而栗”,即寬厚而莊重。一般來說,寬厚的人比較隨和,無可無不可,久之別人就會對他失去敬畏心。如果神態莊重,別人就不敢輕視。你只要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優秀領導者,就能發現他們都具有寬厚而又莊重的特點,不怒而威,一看就像個大人物。只有寬厚沒有莊重的管理者,下屬也許會喜歡他,卻不會敬重他。這樣就不容易確立權威。我們通常認為寬厚是一種美德,實際上,寬厚只有跟莊重合起來才是一種美德。

  第二德是“柔而立”,即溫和而有主見。性情溫和的人,能夠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但是意見聽多了,就存在選擇的困難,左思右想,這也不行,那也不好。所以溫和的人如果沒有主見,就會優柔寡斷。兵法雲:“三軍之災,起於狐疑。”優柔寡斷的人肯定不適於帶兵打仗。同樣也不適於擔任其他行業的領導,否則會錯失所有機會。所以性情溫和本身並非美德,如果加上有主見,就變成一種美德了。

  第三德是“願而恭”,即講原則而謙遜有禮。講原則的人,嚴格按制度辦事,不徇私情;嚴格遵循做人原則,不隨波逐流。這種人令人敬畏,但不一定招人喜歡。震懾力強而親和力不強,威力大而威信不高。人們“敬鬼神而遠之”,於是難以聚眾。如果加上謙遜有禮,讓自己變得圓潤些,使別人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講原則是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著想,而不是為了傷害別人,別人的敬畏就變成敬愛了。

  第四德是“亂而敬”,即聰明能幹而敬業。聰明能幹的人,接受新事物強,學習知識、技能時,往往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但容易流於表面,舍不得下苦功夫鑽研。而且好高騖遠,總想幹大事,不願幹小事。如果加上敬業精神,對任何事都認真對待,精益求精,這樣的人才真正能幹成大事。

  第五德是“擾而毅”,即頭腦靈活而有毅力。頭腦靈活的人,善於變通,不鑽牛角尖。但太靈活了,可能活得站不住腳。稍遇挫折,就想改弦易轍;稍感困難,就想打退堂鼓。因為他總是在變化中,變來變去,還是庸人一個。如果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改變行進方式而不是改變目標,改變處理辦法而不是放棄問題,那么無事不可成就。

  第六德是“直而溫”,即正直而又友善。正直的人,是非觀念強,嫉惡如仇,看見不合理的事就想幹預。這樣很容易傷害別人。如果加上友善的態度,在論辯是非、區分曲直時注意方式方法,小心呵護對方的自尊心,就能讓別人口服心服。

  第七德是“簡而廉”,即坦率而又有節制。坦率的人,事無不可對人言,把問題擺到桌面上談。如果沒有節制,把隱私、秘密都抖露出來,或者隨意說傷害別人的話,後果會很嚴重。坦率加上節制,該談的直言不諱,不該談的一言不發,這是一種德行。至於什么該談,什么不該談,這是另一個問題,那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

  據有關人士調查,絕大多數商界頂尖人士都具備說話坦率、言無不義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簡而廉”。如果信奉“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之類的論調,說話吞吞吐吐,總想有所隱瞞,在毫無必要撒謊的事情上習慣性地撒謊。這種人通常只是小人物。

  第八德是“剛而塞”,即剛強而務實。性格剛強的人,言必行,行必果,一旦作出決定,就堅決執行。但有時也可能為了面子,固執己見,明知說錯了,也不肯認錯,仍然爭執不休;明知做錯了,也不肯改變,一條道跑到黑。如果加上務實精神,只堅持對事情有好處的做法,只堅持於人於己有好處的觀點,就是一種傑出的品格。

  第九德是“強而義”,即勇敢而又符合道義。勇敢的人,無所畏懼,如果不論善惡,率性而為,只是一種惡習。如果凡事依循道義,就是一種美德。

  以上九德,都是“陰陽合德”,都有兩面性,離了哪面都不行。但是,一個人很難九德俱全。如果某些方面“陰陽”背離,還是有相對比較可取的一面,通常來說,寬厚不如莊重,溫和不如有主見,講原則不如謙遜有禮,聰明能幹不如敬業,善於變通不如有毅力,正直不如友善,直率不如有節制,剛強不如務實,勇敢不如符合道義。

  打個比方,在封建社會當官,有的人只有正直,直言進諫,皇帝一生氣,把他的腦袋砍下來。有的人只有友善,知道怎樣讓皇上開心,結果受得重用。也許有人認為前者是君子而後者是小人,實際上兩人是一樣的,陰陽分離,都不具備這項美德。兩者的行為都對社會、對他人有害無益,但對自己來說,結果卻一好一壞。所以,當我們不能具備某項美德時,最好選擇相對比較有利的一面。

  中國人往往覺得當官的人品德不好,古代還有“一世為官,九世為牛”的說法,好像只要當官就等於犯罪似的,要遭報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腐敗現象,但主要反映了一種用“完人”標准要求官員的心理。實際上,他才當那么大官,有那么厚的德就夠了,否則肯定要垮台。如果幹了一輩子都沒有垮台,說明他的德行還不錯。即使他的德行真的不夠,也不見得比批評他的人差。有的人自己一德都沒有,卻嘲笑有那么兩三德的人,不是一百步笑五十步嗎?

  對普通人,更不能用完人的標准來要求。他樂意做一個普通人,有那個程度就夠了,怎么能強求呢?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一枝一葉皆可悟道 第2頁:目錄
第3頁:聽大師說儒 第4頁:學做大人
第5頁:給自己量身定位 第6頁:單純就是天才
第7頁:勿自欺欺人 第8頁:人身難得要珍惜
第9頁:修身齊家的五大障礙 第10頁: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第11頁:順從民意,引導人心 第12頁:多行善事即是真學問
第13頁:決定成敗的第一大要點 第14頁:忠誠勝於能力
第15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第16頁:透過“義”字見大利
第17頁:領導的威儀與威德 第18頁:什么是婦人之仁
第19頁:政治經濟不分家 第20頁:小勇大勇都重要
第21頁:慎防樂極生悲 第22頁:愛財好色並非壞事
第23頁: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第24頁:忠誠的前提
第25頁: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第26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27頁:佛是無事的凡人 第28頁:學佛的第一步
第29頁: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第30頁:如何才能開悟
第31頁:不移一步到西方 第32頁: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第33頁:信為道源功德母 第34頁:愛是煩惱,還是要愛
第35頁:學道的二種障礙 第36頁: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第37頁: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38頁:如何快速成佛
第39頁: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第40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41頁: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第42頁:學佛當從敬佛始
第43頁:佛的般若智慧 第44頁:生命的沉潛與騰飛
第45頁:心量決定能量 第46頁:莫學小鳥笑大鵬
第47頁:莊子推崇的境界 第48頁:大而無當不如小而有用
第49頁:低調做人的哲學 第50頁: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第51頁:功成而不居 第52頁:無事莫找事
第53頁:鮮靈活潑即是道 第54頁:做官莫作怪
第55頁:專用聰明,大事不成 第56頁:一身榮辱自心知
第57頁:留一點閑心,看花開花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許賢文 发表于 2012-8-26 0:05:36
佛.道. 儒.歸根佛經.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