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宗有五名。一名法相宗,是判別諸法之體性與相狀。二名唯識宗,是說明萬法 唯識之妙理。三名普為乘教宗,此教能趣向一切乘。四名應理圓實宗,此理真實圓滿。五名慈恩宗,奘師基師於慈恩寺成立此宗。此宗根據六經十一論成立。論宇宙 萬有,雖有無量無邊諸法,歸納不出五位百法。第一位是心,有八法。第二位是心所有,有五十一法。第三位是色,有十一法。第四位是心不相應行,有二十四法。 第五位是無為,有六法。
再將束之,不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之十個字。五法者:第一是相,有 為無為,情與無情,三界諸法,形相各別。第二是名,依彼諸相,立種種名,相為能詮,名為所詮。第三分別,於前名相,思量識別,名相是所知法,分別是能知 心。第四正智,觀察名相,互為其客,離妄分別,如理而知。第五如如,正智契理,諸法體同,體遍法界,彼此皆如。
三自性者:第一遍計執性,乃以妄情周遍計度名相,是有是無,或色或心,如見 繩誤以為蛇,實情有而理無。第二依他起性,諸法從眾緣生,本無體性,雖非迷情妄想,唯是假法,如繩由麻而成,實相有而性無。第三圓成實性,遠離一切分別言 說,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如繩實性為麻,乃相無而性有,情無而理有。
八識者:即第八阿賴耶識,第七末那識,第六意識與前五識。阿賴耶是梵語,此 翻為藏,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義。能藏者,第八識能含藏前七識一切種子,如庫藏能藏寶貝。所藏者,前七識能熏發種子,以第八識為所依,如庫藏為寶貝所依。 執藏者,第七識執此種子為我,如金銀等,為人堅守。第七識亦名傳送識,內執第八識為我,外以第六識為我用,以通內外,故名傳送識。其有四惑:一我癡,迷無 我理,恆執為我。二我見,見即是執,非我為我。三我愛,以愛著我,不肯捨離。四我慢,傲慢他人,心自高舉。由此四種煩惱,是故不能出離生死。第六識通善惡 無記三性,一切善惡,意為先導,意善則身口善,意惡則身口邪,它是功之首,罪之魁。前五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此五識與第八識同是無記性, 唯了別現在,任運證境,不帶名言,依根而顯,眼根變異,眼識亦變,故五識隨五根立名。
二無我者:一人無我,二法無我。人無我者,我應有主宰與自在義,如何有情往 來諸趣而無主宰,不得自在,故凡夫於自他身,執為人我,祇是五蘊諸法所成,於此求我,了不可得,故人無我。法無我者,諸法體雖任持自性,能生物解,而無勝 性,實自在用,又於五蘊諸法,執為有實自體,能自持之實法,而諸法皆眾緣假現,於此求能持自體之實法,了不可得,故法無我。然我法既非實有,何故佛所說諸 聖教,亦有諸佛菩薩等種種我,蘊處界等種種法,其乃隨情假施設,並無真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