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所周知,香港曾是一個英國殖民地,外教仗政府的支持,無論在政治、文化、 學術及各種慈善事業,無一不助長他們一枝獨秀,形成政、教互相扶持的局面。多年前香港是一個漁港,生活水準非常低落,國內的僧俗衣食住行雖未達到理想,但 比香港總算豐富得多,有誰願意離鄉別井,不遠千里來到這個落後的地方受苦?那時香港人口也非常稀疏,僧侶更是寥若晨星。除大嶼山與青山住僧有數位外,港九 市區很難遇見出家人。對於創辦文化機構與社會福利事業,佛教社團更無建樹,因此政界和市民對於我教並不重視,他們根本不承認佛教是一個宗教,以為祇是少數 民族的信仰而已。
對於講經說法方面,除寶蓮寺筏可和尚與香港顯慈法師有時宣講佛經,及後來倓 虛老人與定西法師蒞港後,抽空講開示外,逢星期日倓虛老人則在中華佛教圖書館宣講《金剛經》。自從這幾位大德相繼圓寂後,港九居然變成真空,有許多年未曾 有人演講佛法。自一九六八年,由本館佛教信徒發動恭請道公每隔一年蒞港講經三個月,首在本館開講半月或一月,然後由佛教聯合會、佛經流通處、菩提學會、華 嚴蓮社等處輪流恭請講經,有講一星期或一月不等,法輪每轉到一處,則有一處主事人登報發表新聞,是以港九各界人士無一不知台灣道源老法師蒞港弘法一事,所 以無論何處的講經法會,都有不少聞名來聽經者,聽眾水洩不通,除坐椅外,有些竟坐地或站立,法會之殊勝,由此可知矣。
自道公高陞法座,獅子一吼,聲威遠振,各界蒙茸,皆受其甘露法雨之所潤。聽 眾無不因得到法喜充滿,喚醒迷夢,並且覺悟無常迅速,五欲過患,衹有修習聖道,可證寂滅之樂。由是影響,香港佛教聲譽大大提高,信徒驟增。自六八年至八五 年間,道公對於香港佛教貢獻非常重大,迄今港九佛教能如此輝煌地發展,無可疑問,乃道公悲願宏深,不辭辛勞蒞港弘法所致。
驟聞道公倏然撒手西歸,港九佛教信徒莫不悲傷與痛心,本人原擬赴台參加喪 禮,奈因時間倉卒,無法成行。即時派請佛教青年協會會長袁文忠居士專程赴台,代表中華佛教圖書館與佛教青年協會同人,前去靈前拜祭。同時香港佛教聯合會假 座東蓮覺苑舉行追思法會,以便各界人士前來追悼。當日約有數千人到場致敬,由此可知,道公對於港九佛教信徒有莫大的影響力,而今世化緣已盡,往生蓮邦,人 天眼滅,四眾失怙。唯願道公不捨大悲,倒駕慈航,還入娑婆,廣度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