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堅定自己的信仰 文珠法師講述

堅定自己的信仰 文珠法師講述

一、認識佛教

[日期:2011-01-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文珠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文珠法師講述

信仰,是人類精神的補品,靈性的要求,亦是開發人類智慧的主要力量。人的生理,固然需要飲食營養,以延續性命;人的心理,同樣需要精神食糧,才能健康正常。古今中外,一切英雄豪傑,能夠面對現實,克制困難,完成人生責任,固然依賴信仰力量;而歷代高僧,所以能化愚昧為智慧,化迷惑為清醒,甚至明心見性,成聖成賢,亦全靠堅固不移的信心。故古人說:信仰就是力量。特別是學佛,更以信為根本;因為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華嚴經言:「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心地觀經亦言:「法寶甘露妙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有信服藥證菩提,無信隨緣墮惡道。」可知信仰對於學佛的重要。但信仰一定要正信,真信,誠信,而非迷信,邪信,或莫棱兩可的信!

上古時代,人類知識貧乏,對於自然界水災、火災、風災、山崩海嘯、地震種種現象,無法抗拒,更無法理解,每以為天地間有一主宰人間禍福的神祇,敬之得福,逆之得禍,遂祭之以三牲酒禮,獻之以壯男美女,博取鬼神歡心,求鬼神庇祐,賜平安、賜福壽!這些都是迷信的行為。

當知人間禍福,皆是人自作自受,絕非人與天賜,除了自求多福,扭轉惡運外,實非鬼神可能轉移。現代人類思想進步,已脫離神治意念,但由於人的貪慾無窮,每感不足,仍希望神靈庇祐,所求如意。因此,有人利用人心迷信的弱點,假借宗教名義,大搞迷信活動。近年很多人利用佛教,替人求財消災,騙取他人財物,以遂個人私慾,使正信佛教,披上迷信外衣,塗上迷信色彩,蒙垢納污,言之令人傷心不已。

中國自從中央政府,執行宗教落實政策,信佛的人與時日俱增,可惜大都神佛不分,邪正莫辨;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義。由於信佛群聚的無知,人云亦云,人拜亦拜,使正信佛教,變為迷信對象,實在可惜。因此,本人以堅定自己的信仰為題,與各位討論,希望各位藉此機會,認識佛教,然後信仰佛教。

一、認識佛教

我們欲想認識佛教,可分以下各方面來研究。

(一)認識佛教的歷史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印度、迦毘羅衛國、淨飯王宮的太子,名悉達多。年幼聰敏好學,智商超群。及長大成人,因不滿當時政制階級森嚴,更為找尋人生真相,毅然放棄王宮生活,遍訪名師。如是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與苦行,終無所獲;唯有反求於己,在不苦不樂的平靜心境中,深入禪定。

結果,內在的智慧顯現,夜睹明星,成等正覺,親證佛性平等的真理。於是創立佛教,組織教團,實行平等的制度,提倡四姓出家,同一釋子;同時要弟子們,實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平等待遇的生活。用事實來改變當時社會階級的不平,以身作則,領導僧團,由進取思想與行動的自由,進而證得真理生命的自由。由提倡種族與階級的平等,而親證佛性的平等。使當時印度政壇,出現以因果警誡,代替法律懲罰;以慈悲感化,代替武力征服;以自由平等的理念,代替奴役與逼害。不但解救了當時印度民間的疾苦,也解救了百千年來,人類精神的飢渴;使人皆可以提升自己,改善自己,取消生老病死苦,換取真理生命的自由與解脫。

釋尊成佛前,沒有名利的野心,沒有權威的慾望,沒有統治世人的思想與言行;有的,只是慈悲的憐憫,真摯的同情,以及熱愛真理,加止拯救世人的悲願。釋尊創立佛教後,傳播真理的態度,從不運用權威或感情來獵取信眾,更不用神通妙用來震懾人心,有的,只是慈悲博愛的救濟,苦口婆心的勸導。令人從佛的語言行動中,了解佛教的善美,知道以佛法作為生活的指南,比較信仰其他宗教更殊勝,更踏實,而樂意皈依佛教。

據說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之初,有一耆那教派,因妒忌佛的成就,常在信徒面前,故意批評佛教。當時該教有一信徒名西哈,曾向首領拿他普塔提出,要拜訪釋尊的意念。拿他普塔,恐以怕因此失去一個富有的擁護者,立即勸阻西哈訪問佛教。但當西哈面對慈祥的釋尊,請教各種問題時,馬上發現其首領歪曲佛教的謊言。同時,覺得佛所說的,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真諦,認為釋尊是當時的明師,立即要求盡形壽皈依佛,追隨佛的右左。但佛不想西哈在簡短的談話中,就改變信仰,反勸西哈慎重考慮。西哈心想,假如今天離開的是佛教,而皈向耆那教派,他們一定欣然接受,而且大事宣傳。比較之下,益見佛教的偉大,更加強他追隨佛的決心。但釋尊仍然認為西哈長期供養耆那教,現在雖已改變信仰,不再接受他們的思想與信仰,但仍應繼續給予經濟支持。西哈知道,這絕非耆那教人可能做的事,因此,對佛的信心,有增無減。由此故事,可知佛是如何淡薄名利,又是何等尊重其他宗教,以及力求和平共處的精神。

佛教,自從成立至今,自始至終,不曾有野蠻的行為,或侵略的意圖,更沒有敵對,不和諧,不合作的表現。有的,只是和平思想,博愛精神,以及增進人間福樂的願望與努力。雖然在二千多年悠長歲月的弘傳中,曾多次遭受外來欺侮,以及政治逼害。在中國就有三武滅佛的劫難,(魏太武,周武帝,唐武帝)但佛教徒總是以慈悲,容忍,寬恕,犧牲,避免正面的衝突,以免傷害生命,殘殺無辜。反觀目前世界各地其他宗教,互相逼害,殘殺異己信仰的同胞,益顯佛教的和平與偉大。所以,我們從歷史方面認識佛教,是真實的,和平的,光榮的。

(二)認識佛教的真理

釋尊說法,沒有秘而不宣的部份,雖然佛初成道,演說華嚴大教,未能普應群機,不得不隱實施權,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但當眾生機緣成熟,仍然將自己親證佛性平等的真理,和盤托出,毫不保留的貢獻世人。佛在法華經中說:「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痴所肓……若但說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墮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後因十方諸佛,善言慰喻,故決定「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去鹿野苑,為五比丘,三轉四諦十二行法輪,針對現實人生的苦惱,說人天乘教法,令人知這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無一不是從因緣生,緣生諸法,皆是無常,苦,空,原無實我。同時,指出致苦之因,及宣說滅苦之道。使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如是經過十二年的教化,令無量眾生啟發正智,遠離邪惡,親證涅槃「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境界。然後說方等諸經,令小乘聖者,恥小慕大;再說般若真空,破相除執,使權乘菩薩,離空有二邊,會歸中道。最後,在法華會上,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開權顯實,令眾生皆知佛性平等,佛性本具,而發菩提心,勤求佛道。即使僅以一香一華,一杯水,一盞燈,供養三寶,或對佛像、佛經,一頂禮,一鞠躬,一稱念,亦終成佛。

法華經言:「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這種平等真理,不但給人正確啟示,同時給人帶來無限的希望與鼓舞!

(三)認識佛教的精神

佛教的精神,就是慈悲。涅槃經說:「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觀無量壽佛經中說:「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法華經說:「如來室者,一切眾生,大悲心是。」華嚴經亦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故。」可知慈悲,就是佛教的根本,亦是佛教的精神。

然何謂慈悲?大智度論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可知拔苦與樂,就是慈悲的內容。眾生苦惱眾多,除本身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冤憎會、五陰熾盛等八苦外,還有來自人事界,與自然界種種天災人禍之苦。人與人間,基於互愛與同情,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識與財富,關懷剔人的生活與事業,解除他人物質上或精神上種種困苦,就是慈悲!對一切人和睦親善,愛人如己,不傷害一切生命就是慈悲。

不過,人世間的慈悲,絕對不是佛的慈悲。因為佛的慈悲,是由親證佛性平等的真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觀眾生苦,於心不忍,而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大慈大悲,就是情理兼顧:悲智合一所形成廣大無比的愛心。故能不分冤親與人畜,不分國籍與種族,一視同仁,深入人間,平等救濟。不但拔除眾生身心之苦,還徹底拔除眾生生死之苦;不但給予眾生物質與精神的快樂,還給予一切眾生共證佛道無上菩提的正法樂。雖然佛的大慈大悲,不可能在科學家的顯微鏡下,檢視其面貌,但卻是真真實實的存在人間。如水之在地。如電之在空,充塞任何時間與空間,而且適合任何時代,任何民族的需要。所以凡有眾生的地方,都有佛的慈悲,傳播寰宇歷久不衰。

今天,科學已征服太空,但絕不影響佛教的弘傳,反而因科學的發明,證明佛教理論的真實性。例如:二千五百多年前,佛以肉眼,觀見一杯水中,含有眾多的微生物,所謂:「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現在科學已經證明。又如佛說:世界無量,眾生無量,宇宙間太陽系也無量,科學亦已逐一發現。假如,今後科學家們,能深入研究佛學,一定可以助長科學的發明。可見佛教的精神,對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有其決定性的貢獻。

【書籍目錄】
第1頁:一、認識佛教 第2頁:二、信仰佛教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