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初一月的苦悶
在我們戒期裏邊,北方人受戒的,連東北人共合有十三位。戒期圓滿之後,有十一位回小廟,惟有遼陽金銀庫的一位戒兄,他的名字叫淨玉,出戒期之後,願意發心求學。我們兩個人算是志同道合,就一塊兒留住在觀宗寺。
那時候,諦閑老法師在觀宗寺辦一個佛學研究社。他在前若干年,和楊仁山居士在南京曾辦過一個僧校。中國佛教最初辦僧學校,就從那時候為起始;如太虛、仁山、兩位法師,都是那裏的學生。後來因為經費困難,辦了二年多工夫,就停頓了。諦老復興觀宗寺之後,因為立不起學堂,才立一個研究社。
我和淨玉師,打算入研究社求學,諦老很慈悲,尤其對北方人求學,特別優待歡迎。因為北方人隔於言語,到南方去求學的很少。北方佛法零落,如果浙江寧波一帶的人到北方來宏揚,因為說話聽不懂,也是很困難的事。因此,諦老關心北方的整個佛法大體,很希望北方人,能夠到那裏去學學佛法,將來學成之後,可以到北方來,開闢幾個道場,在北方宏揚佛法!
淨玉師比我年青,我兩個入學後,諦老很歡喜;可是北方人在南方住,一切都感覺不習慣。
觀宗寺,它原來的名字是延慶寺,宋朝法智大師中興天臺所創建。院子很大,分前後兩院。元豐年間,四明五世後,介然法師,按照觀無量壽佛經,建十六觀堂。因為天臺教注重修止觀,所以那裏的禪堂不叫禪堂而叫觀堂。原來那個老廟的門向南,後來的中興觀堂門改向東。廟很威風,像一座城。周圍有一道河,像護城河一樣;外面有很多房子,多半是在家人住。
研究社的主講是諦閑老法師,開大座講經的時候,也應當由諦老講;但是因為觀宗寺由諦老復興,事情多,每天忙於應酬,有時候對大座經無暇來講,就委託當輔講的,靜修法師講四教儀集注。
靜修法師,他對教觀綱宗曾作過注解(即教觀綱宗科釋),對於天臺教也很有研究。不過因為他是溫州人,我聽不懂他的話。頭一次聽講,給了我一本四教儀,聽了整整兩個鐘頭,一句也沒聽懂!也不知他講到什麼地方,只看別人聽得很高興,我也不知他們為什麼高興。
下課後去問同學妙真法師(現任蘇州靈岩山寺住持,繼續印光老人。),因為我們住同寮,他是湖北人,說話稍微能懂,給我講一遍之後,才稍微明白一點。就這樣聽了一個多月,總是覺得苦悶得很!
後來,輔講法師催著要回講,我因為聽不懂,也沒什麼心得,自己心裏就打妄想,要走,原因是:
(1)寧波吃臭菜,我吃不習慣;
(2)夜間冷,睡不著覺;
(3)言語不通,聽課不明白。
那時候,正是十一月天,屋裏沒有爐子,凍的睡不著覺,所以告假想走;但是沒得許可。輔講法師問我:
「你為什麼要走?」
本來我走的原因,並不是只為了吃不好,睡不好,主要的,原是為了聽課,口音聽不懂。但是當面又不好意思說,只好說是「夜間冷,睡不著覺,」他說:
「你是有被不會蓋呀!如果你晚上脫了大衣,穿著小衣服睡,把四下裏收攝好,這樣就不冷了。」
他的一番好意,我也不好意思拒絕;但,晚上照他告訴我的那樣去睡,果然就不冷了。這樣住了幾天,我的妄想抑制不住,仍然要走。走的主因,當然還是聽不懂課—苦悶!
凡事都有因緣,也該我走不了,輔講法師,我不是聽不懂他的話嗎?不想過幾天,他卻告假走了。
原因是我們有一位同學道某(他的名字,我已想不起來。),與靜修法師不睦,常與靜修法師口角,因此,靜修法師要遷他的單。道同學辦事很機靈,沒等他去對諦老說,他卻已先行跑到諦老那裏,痛哭流涕的訴說靜修法師欺負他,要遷他的單。
諦老並不明白真像,對學生又很愛護,當時就對道同學說:
「不要緊!你回去好好地求學,他遷不了你的單啊!」
自此之後,道同學覺得更有仗恃,就常與靜修法師頂嘴。靜修法師,因為自己是一個副講身份,說了話不算,就氣的不得了,去找諦老:「他這樣給我下不來台,我幹不了!」
諦老因為道同學先到他跟前訴過冤,知道他們不睦,就想法子勸靜修法師:
「嗯—」諦老說:「他們當學生的,有點小小不嚴的過錯,你可以原諒他,不要跟他們一般見識!」
可是後來,他兩個人仍然不睦,靜修法師找過諦老幾次;然而諦老無論如何不許遷單。靜修法師,看看自己沒面子,要走,諦老又解勸了半天,也沒勸好。最後諦老說:
「嗯—你實在要走我也沒辦法,你走吧!你走了我自己講!」
靜修法師從諦老那裏回去之後,就收拾衣單,同學們也未加挽留,就這樣,他搬起衣單就走了。
靜修法師在的時候,已經把四教儀講完,接講南嶽大師所作的大乘止觀,靜修法師走了之後,由諦老續講。
(二)課程與時間的分配
諦老因為在觀宗寺事情忙,應酬多,已經快半年沒講經,也不知學生的程度如何。因為事情的忙碌,所以講經的時候,很簡略,都是講完了之後,叫學生自己去用功悟解,到第二天再回講。
諦老講經的時候,多半說官話,我還聽的懂。這也是該當我在觀宗寺有求學的機緣,不然,為了聽不懂話,總是打妄想要走,現在既然話也能聽懂了,並且我已經研究佛經七八年,所講的經雖然不同,然而名相義理,都大致不差。
那時候,研究社分甲乙丙三班,有在那裏已經住過幾年的學生。我去了才不過一個多月,所以列在丙班裏。
觀宗寺的課程,每天早三點起床,三點半上大殿,一次殿要化兩個鐘頭的工夫,念快了,諦老不樂意。五點半下殿,稍微休息一會,就過早齋堂。下過早齋堂,稍一休息,自己就看經,預備回講,這個時間,算是自己的工夫。八點鐘回講,這一堂須要三個鐘頭。至十一點下課,休息一會,十一點半就過午齋堂。下了午齋堂要繞佛,因為觀宗寺住一百多人,繞佛的時間也很大!
繞佛下來之後,休息,這個時間,也算自己的工夫,可以看看經,或睡一會覺。到一點鐘,聽報鐘一響,大眾都持經本到講堂。等大眾到齊之後,諦老進堂,先說幾句開示的話,然後敲三下木魚止靜,大眾修一個鐘頭的止觀。
諦老跟前放一個表,到兩點鐘,諦老三彈指,監學法師敲一下引磬開靜,諦老再開講。這時候,同學們的腿子,有坐不了大時間的,開靜之後,可以方便一些,放下來。諦老的工夫深,無論坐多大時間,始終都是一樣。
到下午四點鐘,聽完大座之後,稍微休息休息喘口氣,就上晚殿。這個晚殿,也要兩個鐘頭。那裏是教下門庭,不講持午,每天三頓飯,下晚殿,休息片刻就吃晚飯。
晚間,七至九點,這兩個鐘頭,是自修的工夫。個人在寮房裏看經,三個人一個屋,一張棹,一個油燈,點一根燈心草,兩根都不許可。九點鐘開大靜,下過二板之後,一律息燈。各寮房由糾察師負責監視,二板後,各寮房不許再有燈火。到明天三點鐘起床,共睡六個鐘頭的覺。這樣計算起來,一天之中,上下課,加上殿過堂,要有十幾個鐘點,同學們,沒有一點閒空。
(三)第一次回講
記得第一次我預備回講的時候,由晚七點張燈看經,到九點鐘就應當養息了。當時我想:我已經四十多歲的人,明天覆講的時候,不要給自己倒架子,要好好用心,把這段文義看明白。而且我也存一種好勝的心,聚精會神的看了十幾遍,到九點鐘也沒息燈。可是又恐怕糾察師來申斥,於是用一條被子把窗戶擋上,擋得一點光線也漏不出去。我們一個寮房裏三個人,那兩位是寶靜法師和妙真法師,他們兩個人都早已睡熟了。我的意思,是想把那段文義看透轍,知道個所以然的時候再睡。翻來覆去,一直看到十二點。自己覺得文字通順,義理也差不多都明白了,才睡了覺。
第二天,三十多位同學,都要輪流抽籤回講。我是最後去的,還沒有擱籤子,所以最後才輪到我。過去我已經研究過七八年的佛經,到觀宗寺又聽諦老講,再加上臨時研究的心得,先消文義,後談義理,稱性發揮,便把一段文順利的講下來了。
本來在營口宣講堂的時候,我就常給別人講,我的口齒講起話來,倒也利落。等我覆講之後,諦老沈思了半天,沒說什麼。又待一會,拿眼看看我,又看看大夥同學,俯下首去,暗暗的點了幾點頭,說了一句考語:
「虎豹生來自不群!」
說完這句話之後,又抬起頭來,看看那些老同學:
「你們文都弄不清,怎麼能發揮其中的義理?我因為事情忙,不能詳細講,有講不到的地方,讓你們自己去研究,去悟解。你們不自己用心,那能懂得其中的義理?!虛剛才講的,你們聽聽對不對,是不是我有偏見?難道你們久住的,還不如一個新來的!」
這一呵斥,弄得那些老同學,都羞羞慚慚的,覺得怪難為情。諦老對大夥又來一個總評,把文中大義,復又略略的顯示了一遍。
下課後,諦老又派茶房把我叫到寮房裏,問了問我出家前後的情形。我也把我出家的各種因緣;和拈鬮認師父的事告訴了他。諦老很歡喜!在談閒話之間,諦老又敘說到我師父印老和尚的事,他說:
「你的師父,印魁老和尚,我們是老同參;當日我們兩個人曾一塊親近法忍禪師。他破過兩次參:一次是在南京赤山,坐完了香,下山坡去搬石頭,把腳碰一下,忽然開悟。第二次是在寧波的慈溪縣,自己打禪期,開一次悟。」
「後來他又學教(賢首宗),口很訥,一生只講過一兩次經。然對禪宗工夫,很有見地!在南京毗盧寺任方丈九年。他臨圓寂的那年,是宣統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那時正值我在毗盧寺講法華經。記得當天晚上,他派衣缽師,把我請到他寮房裏。我們兩個人說了些機鋒話,衣缽師和侍者,在一旁站著,看我們兩個人說話,都莫名其妙。末了,我問他以後建塔的事,他說:『常住沒有另外修的塔,現在力量薄弱,也修不起,只好隨眾人普同塔。』說完這話,給我告好了假,我回寮房去了。這時督監師也在旁,請問常住以後的事,他說:『已經安排好!』再問別的,則默而不答。原因是他在方丈任內九年,對於常住一切吃燒用住,都已安值妥善,沒一點可牽掛的事。原來當時跟他當衣缽的,就是現在的清池和尚,已經跟他七八年了。晚間,衣缽師和一位叫寶山的侍者師在旁伺候他。侍者師是一個小孩子,頑皮性大,沒事的時候,就在座旁的一座假山(吸水石)上,拉船玩,由山上拉到水裏,由水裏又劃在山上。衣缽師看到他那樣玩,就信口說了一句:『你錯咧!船那能在山上走呢?』印和尚說:『對呀!不錯!不錯!』這時候,正是深夜的十一點,他望瞭望四座的人們,說了四個偈子:
參透人間世事禪,
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
直向山頭駕鐵船!(大光按:印老和尚,有木刻本語錄行世。)」
「說完這四句偈子,給周圍看他的人合了合掌,告好了假,跏趺坐著,就圓寂了。」
「你師父的志願,也是想到各處去講經,宏揚佛法;不過總是機緣未成熟,講經的時候很少。你現在既然發心學教,弘揚佛法,將來滿你師你的願。我希望你將來要做一個法門的龍象,不要半途而廢!」
諦老把我師父的事,說了個大概,又把我也獎許了幾句;當然我心裏很愧不敢當,因為我是新來乍到的學生,所以大夥同學,都覺得很特別!對我也異樣相看!
(四)諦老對我和北方學人的重視
諦老法師,對於教導後學方面,得算煞費苦心!無微不至。處處鼓勵學生,處處想造就人材;尤其對北方同學,格外慈悲的很!因為他看到北方佛法很零落,久已想到北方來振興佛法;但因為言語不通,也碰不巧這種機會,所以總想造就幾個北方人材才滿願。因此凡有北方去學教的人,就特別優待,特別親近。
那時候就我和淨玉師是兩個北方人,寺裏的規矩很緊;但,對我和淨玉兩個人卻很寬容。有放逸失檢點的地方,總是很客氣,不肯說出來。因為他知道北方人性直,喜順不喜逆,有了小小不嚴的錯處,都容納過去,用人格和面子來感化你,讓你自己去改正,養成自愛的心理。同是一樣的事,如果是南方同學做錯的,那就絕不客氣;因為那裏所住的同學,完全是南方人,多一個,少一個,根本就不算回事。北方人優待他還去得很少,如果再不特別優待一點的話,那就更沒人去了。尤其對我,雖然我歲數較大,卻處處受到他老的另眼看待和教導。說到這種地方,真使我們北方人,特別感激!拿我個人來說,當初受到他老那樣的寬容重視,慈心成就,真是我的法身父母,慧命導師,直到現在,我想起來,都感激得涕淚交下!
不過那裏的功課很緊!一日之中,除上殿過堂之外,就是上課,同學們也沒什麼工夫去鬧事。同時;自從我頭一次覆講大乘止觀之後,他們大夥看我一個新去的同學,都能這麼用功,於是他們大夥,也為了要爭這個面子,都很精進的用起功來。後來講完大乘止觀,又接講十不二門指要鈔,有兩個人累的吐血。一位是我們戒期裏掛入單引禮的靜安法師,他原籍是雲南人,累的吐血之後,就告假回南方去了。他和我很好,臨走的時候還送我一部圓覺經直解。那人的根性很鈍,然而立志向學的心很懇切。他回雲南之後,住雞足山,也是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時候虛雲老和尚(現年一百零九歲)在雞足山,已經把那裏的叢林重修建起來,等把規矩整理好了之後,沒人繼續。當時,虛雲老和尚看靜安法師很好,就交給他(此是聞人傳說。)。後來虛雲老和尚又轉往福建鼓山,及至廣東修南華寺雲門寺等。
我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呢?因為我認為一個人,無論他的根性聰明也罷,愚鈍也罷,只要努力向學,都有成功的一天。就怕人一天馬里馬虎,不肯向學,這樣縱有多好的天資聰明,也都沒有用!例如靜安法師,他不是天資愚鈍嗎?可是他處處以誠心向學,結果他成功,為人所器重。如果他要不求學的話,誰能瞧的起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