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 生平事略 |
---|---|
1935年 | 4月5日,出生於廣州市。本名馮士雄。 |
3歲 | 日軍轟炸廣州,隨母避難香港。 |
1938年10月21日,廣州陷落。 | |
4歲 | 投宿廣東潮洲普寧方家新寨,年幼隨眾拜祭方家祖祠,分得三斤燒豬肉,日後取「方一民」作為筆名之一,感懷記念。 |
6歲 | 就讀桂林市省立模範小學,跳級念4年級,半年後,日軍猛攻桂林,又再上路逃難。 |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 | |
9歲 | 就讀曲江市黃埔中正幼年軍校,其時馮母張鳳儀患了肺癆病,臥病醫院,不久又遭日本機群狂炸,大火三十里。 |
1945年1月28日,曲江陷落。 | |
10歲 | 就讀龍南中學,跳級念上初二春季。 |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 |
同年,考入龍川中學高中一年級。 | |
1948年 | 9月1日,升上培正中學高三,趁高三上學期舉行畢業旅行,與兩百名同學坐火車到杭州西湖與上海。 |
1949年 | 高三畢業,考上嶺南大學醫學院。 |
10月1日 ,虛報19歲,考入海軍軍官學校。 | |
11月1日 ,乘「崑崙號」抵達台灣。 | |
12月12日,在左營海軍軍官學校被捕,罪名是寫信給大陸母親涉嫌「通匪」「洩秘軍機」,被押交海軍情報處囚禁於鳳山等地。 | |
數年後,流浪台北火車站,當起擦鞋童,露宿街頭。 | |
考取國防部外事編譯榜首,任期三年編譯預備軍官少尉。 | |
1955年 | 2月2日 至9月15日,任職美軍 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簡稱MAAG)駐台顧問團編譯官。 |
9月9日,任職6925TH RADIO SQUADRON, MOBILE編譯官。 | |
1956年 | 6月 ,任職美軍MAAG 編譯官。 |
1957年 | 2月 ,任職美軍MAAG SUPPLY DIVISION 編譯官。 |
1958年 | 12月24日,出席海軍軍官俱樂部舉行聖誕晚宴與舞會。 |
1959年 | 1月,海軍軍官學校補發除名證書,除名原因:「神經失常」。同年,取得身份證戶口簿,申請母親赴台,安家租戶於台北中和鄉農場豬舍竹棚。 |
1960年 | 國防部下召集令,延長役期,進入總統府替蔣介石、蔣經國作法語翻譯。 |
參與國防會議及與外國元首貴賓翻譯英法西等語言,升至上尉。 | |
墨人(張萬熙)短篇小說【馬腳】,膺選奧大利「世界最佳怪異小說選集」英譯文稿,即出自馮馮譯筆。文壇名將與新晉作家, 結為莫逆之交。 | |
1961年 | 以法文撰寫「水牛的故事」,膺選奧大利「世界最佳動物小說選集」。 |
10月10日,獲國防部頒發「景風獎章」。
|
|
12月,獲國防部頒發「國軍模範」榮譽獎狀。
|
|
1962年 | 以「苦待」一篇獲《自由談》雜誌徵文獎第一名。 |
以英文撰寫「苦待」,膺選奧大利「世界最佳愛情小說選集」。 | |
6月23日,獲國防部頒發「 績學獎章」。
|
|
出版短篇小說集《微笑》。 | |
1963年 | 出版《微曦》。 |
12月15日,獲國際青年商會頒發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文學著作成就獎。 | |
1964年 | 退役為後備軍人,任職美國軍事顧問團海軍組譯員。 |
5月3日,以《微曦》一書,榮獲嘉新文化基金會首屆優良文學作品獎。 | |
應石超庸校長,聘請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二年級的代課教授。 | |
出版意識流小說《青鳥》。 | |
10月4日, 任職聯合報王惕吾董事長英文秘書。 | |
1965年 | 5月,拍攝電影「美目王子」。 |
11月8日, 辭退聯合報英文秘書一職。9日,乘美國密歇根號從基隆港啟航。 | |
12月7日,抵達加拿大溫哥華定居。 | |
1968年 | 出版《昨夜星辰》。 |
1972年 | 11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柯飄湖》。 |
1973年 | 6月,再版六十年代短篇小說集《微笑》。 |
1974年 | 2月,出版短篇小說集《蒙眼的女神》。 |
1976年 | 首度在日本當選為最佳摺紙作品榮譽。 |
3月,於香港《內明》佛學月刊發表第一篇永懺樓隨筆「也談舍利子」,陸續發表百篇隨筆與特稿,長達十三、十四年之久。 | |
出版赫爾曼。赫瑟《釋達坦》" SIDDHARTHA " 譯著。 | |
6月11日,以簡易及正確發音為由,更改英文姓名 SHIH HSIUNG FENG為Peter Faun。 | |
南下加州營商未成。 | |
8月,叩訪萬佛城。 | |
10月,二度往萬佛城拜佛。 | |
1977年 | 10月,出版《冰崖》,將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作為表現形式,探討人性、心理、宗教與社會意識觀念衝突。 |
1980年 | 1月,出版《紫色北極光》。 |
第三度在日本當選為最佳摺紙作品榮譽。 | |
1981年 | 6月,出版《哭泣的紫楓》。 |
同年,出版佛學隨筆《夜半鐘聲》。 | |
1982年 | 4月,出版《希望的火炬》。 |
7月至10月,與佛友進行天眼通之實驗。 | |
1983年 | 7月,與佛友協助以九十萬元購入位於唐人街的「基督教救世軍大教堂」。 |
1984年1月31日,過戶宣化長老,名為「金佛寺」。 | |
1984年 | 2月2日,申請移居美國萬佛城任教未成。 |
3月,出版海外搜奇錄編撰《不能見光的人》。 | |
6月1日,出版《空虛的雲》。 | |
11月1日,出版《禪定天眼通之實踐》。 | |
1985年 | 3月1日,於《內明》第156期發表「神通非神通」,回應抨擊。 |
1987年 | 1月1日,出版《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 |
5月1日,於《內明》第182期發表「魔見是魔」,再度回應抨擊。 | |
9月1日,出版《天眼慧眼法眼的追尋》。 | |
1990年 | 6月 ,出版《巴西來的小男孩》。 |
北京中央交響樂團及合唱團,演奏自修作曲「現代佛教聖樂」。 | |
10月,捐獻尼泊爾法王所贈佛陀舍利子十顆,與班禪喇嘛贈予後藏日喀則喇嘛宮的法寶之一「佛骨瓔珞」108顆,為慈濟醫院籌款。 | |
1991年 | 北京中央樂團演奏自修作曲「D短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10月25日,應邀在美國洛杉磯市柏沙典那大學劇院登台義演獻唱,為慈濟醫院籌募基金。 | |
1992年 | 北京中央樂團演奏「E短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
1993年 | 同上樂團演奏「E短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
指揮家 :胡炳旭,小提琴:劉雲智。 | |
1994年 | 6月, 偕母重返睽別近三十載的台灣,參與慈濟義演籌款,捐獻「再生捨 |
利」,與虛雲高僧輾轉贈予,泰王所賜「緬甸菩提玉石手串」。 | |
1996年 | 莫斯科音樂學院首次演奏其作曲「水仙少年」印象派交響詩。 |
1997年 | 10月, 偕母抵達莫斯科,在大使與文化部長陪同下,進入克姆林皇宮,謁見俄羅斯總統姚幸與夫人。6日與7日,出席由俄羅斯聯邦交響樂團與莫斯科芭蕾舞團聯合演出的「水仙少年」與「雪蓮仙子」首演,獲頒烏克蘭國家音樂學院榮譽作曲博士學位證書。 |
11月, 偕母抵夏威夷小住7天。 | |
1999年 | 10月,入籍美國公民。 |
2001年 | 10月, 偕母乘搭火車頭等房艙,橫越加拿大東西兩岸,前往蒙特裡爾市的美國大使館領取母親移民簽證。 |
以古詩譯黎薩《訣別祖國詩》" Mi Ultimo Adios "。 | |
2002年 | 遞呈台北「平反會」,申請平反海軍情報處非法刑求及囚禁冤獄,編號為6581號。 |
2003年 | 7月,馮母張鳳儀女士逝世於溫哥華寓所,享年九十八歲。 |
11月,《霧航》回憶錄出版,書中詳述不幸的身世,與日軍侵略下顛沛流離的童年,亦揭露了五十年代白色恐布壓迫與創痛,坦承青年時期的同性情懷。 | |
2004年 | 2月,攜母骨灰定居夏威夷。 |
3月13日,回台灣換發國民身份證,落籍於嘉義市。 | |
11月,在台南林鳳營小住一個月,重遊當年被囚之地。 | |
同年,平反申請被拒絕,理由是「查無實證」「所報日期不確」「無任何資料可以證明」「不予補償」。 | |
2005年 | 寫作推理小品《趣味的新思維歷史故事》,英譯《詩瓣 》。 |
2006年 | 3月,赴台檢查病況,先後經數家醫生診斷,及照各種儀器,診斷是由憂鬱與緊張引起的腸胃潰瘍。 |
10月,經夏威夷醫生診斷患胰臟癌 ,告之僅餘6個月生命。再度赴台診斷,3 次切片檢查不出癌細胞,疑是胰臟炎(或胰臟腫瘤)。 | |
11月,出版《趣味的新思維歷史故事》。 | |
12月,出版王祥麟《詩瓣》" Poem Petals " 譯詩。 | |
2007年 | 4月18日,逝世於台北新店慈濟醫院 ,享年72歲。 |
5月09日,追悼火化。 | |
5月10日,骨灰安置台南關廟鄉法王講堂「法界寶塔」。 |
附錄:
1963年12月15日,國際青年商會頒發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新聞
原載中央日報:1963年12月16日
參考資料
---------------------------------------------------
出生年份
任職編譯官年份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1956──1964)
任職聯合報英文秘書年份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1965) 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