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是我家
他對弘揚佛教充滿熱情,主編《人生》雜誌,每個月要自掏腰包買幾百本送人;接辦《覺世》旬刊後,還要出去拉訂戶。領到?點為其他報刊寫稿的稿費,也傾囊
購買銀製的」卍」字項鏈送年輕朋友,希望他們戴在胸前,以身為佛教徒為榮。學生會、兒童班用的一本本筆記簿、一支支鉛筆,也都是他辛苦筆耕賺錢買的。
耕耘數載,終於有機會驗收成果。1958年,正逢四月初八佛誕節,大師決定舉辦夜間提燈遊行,由每個裡(區域)提供一輛花車,巡迴宜蘭48村裡。當時宜
蘭只有五萬多人口,遊行竟有三萬多人參加,大街小巷,爭睹為快。這種創舉令民眾眼界大開,佛教徒也第一次瞭解到團結動員的意義,使原本漫無組織的信徒,有
了凝聚力。
駐錫宜蘭12年間,一位外來和?與這個純樸的山城緊密結合為一體,情感深厚。「每次來,沒有人接;每次走,不必相送,這就是家的感覺。」縱然雲遊四海,他的心永遠在宜蘭。
大師對宜蘭的確情有獨鍾,他曾在圓明寺就著微弱燭光,以一塊圓形斷木做凳子,一張破舊的木板當桌子,用一天一萬字的速度寫完《十大弟子傳》《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作品。永遠難忘黃昏時分停筆休息,沿著河岸散步的心情。
宜蘭也用心擁抱大師。他的第一代優秀弟子,幾乎都是宜蘭人,彼此珍惜50餘載的道情法愛。如男眾的心平、慧龍、慧傳;女眾的慈莊、慈嘉、慈惠、慈容等,構成?光山體系重要核心,無怪乎許多人比喻宜蘭是大師的「黃埔軍校」,這群弟子則是「五虎上將」。
現代佛教的搖籃
在大師的帶領下,以宜蘭為圓心,布教活動半徑輻射日漸寬廣,包括應大藏經印行委員會之請,發起環島弘法布教,宣傳大藏經。每次在說法結束後,他總會帶領
聽眾一起祈願,望著莊嚴的佛像,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發願,無論任何地方,只要有眾生需要佛法,他都願意不計一切,前往布教。就是這樣的願心,成就了佛光
山輝煌的弘法事業,然而飲水思源,宜蘭可說是現代佛教的生機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