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不朽
從內因緣來看,任何一個組織的發展與領導者的特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雖然自謙只是一介平凡和尚,然而經過時間檢驗,他的歷史地位早已不容置疑。
出生於地瘠民貧的蘇北地區,12歲出家可以說是宿世因緣,經歷嚴格叢林生活考驗,也紮下了佛學的堅實根基,養成了堅毅慈悲的性格。身為禪門臨濟宗第48
代傳人,1949年,戰火四起,他渡海傳燈,身無長物,言語不通,人地生疏。曾經凍餓,曾經坐過黑牢,曾經受到排斥打擊……但基於興隆中國佛教的使命感,
動心忍性,矢志不移。之後駐錫宜蘭雷音寺12年,深耕積厚。直到創建佛光山,更是篳路藍縷,茹苦含辛,將大陸叢林的法脈源遠流長流布台灣,續佛慧命。凡此
種種,彰顯了他的福德智慧,他的廣結善緣,他的胸懷心量,他的遠見眼光,他的以教為命,他對社會國家人類深刻又真誠的關懷……這些生命特質時時刻刻流露在
大師80多年人生壯旅之中。
古人所謂的「三不朽」,大師一生,或許也可以用這個概念來做個說明。
立功 ———
廣義的佛光山,是一個融合現代與傳統的佛教教團,以台灣高雄的佛光山為總本山,由七眾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式叉摩那)所組成。目前海內外加起來,共達400多個單位。
其下分為數個系統,在寺廟道場系統方面,佛光山在海內外33個國家地區,先後創建了近200座道場。全球信眾超過200萬人。文教系統方面,共有16所
佛教學院(40多年來培養僧才1400多人,媲美佛陀時代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堪稱有佛教歷史以來素質最高、最有世界觀的僧團),17所圖書館、9所美術
館、4所大學、2所高中(職)、2所中小學、4所幼兒園(托兒所)、8所社區大學、1所信徒大學,另外還包括都市佛學院、勝鬘書院等。海外還成立了50多
所中華學校,傳承中華文化。至於《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佛光文化、《普門學報》、香海文化、大藏經編修委員會、電子大藏經等文化單位,一則致力佛教學術
化的研究、經典的汰粕存精;一則運?現代科技、發揮傳媒無遠弗屆的力量,推動佛教的大眾化、普及化。
慈善系統方面,人的一生從呱呱落地到辭世往生,佛光山都有慈善機構來照顧協助,包括由出家法師帶領,義工發心服務的雲水醫院、急難救助、海內外賑災等,以及育幼院、療養精舍、老人公寓、萬壽園……
意義尤其重大的是,大師1991年創立了國際佛光會,目前全世界有170多個協會、千餘分會,會員人數近兩百萬。20年來,聚攏社會各階層,包括企業領
袖、文教精英、知識分子等,發揮僧信平等精神,擴大佛教徒的力量,改變了傳統佛教消極落伍的刻板印象。規模龐大、影響深遠且觸角廣泛的佛光會,與僧團互為
肘腋,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在弘揚佛法的康莊大道上並肩齊驅。
推溯佛教東傳兩千年歷史,披覽歷代高僧傳記,不難發現傳記中所記載的功業局限於某一範圍,後人歌頌的也止於此,例如西遊求法、翻譯經論的玄奘大師;制定
水陸行儀及瑜伽焰口法會的蓮池大師;日本文化之父的鑒真大師;倡導農禪的百丈禪師等。相較之下,大師可以說是三百六十度,甚至跨領域的,由點而線而面;從
短期到長期,從出家到在家,從寺院到文教,從本土到國際。大師始終掌握非佛不做的原則,弘傳的方式可以創意多元,佛法的精神屹立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