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智慧啟蒙師
大師很感謝從父親那裡遺傳了和平忠厚,母親則給了他俠義、正直的性格,加上外祖母慈祥愷悌的熏化,讓他一生受用?窮。
李家落籍的蘇北地方,土地貧瘠,經濟蕭條,所謂「風掃地,月點燈」的窮門破戶不在少數。一般賴以維生的,幾乎都是以體力為主的行業,讀書僅是少數富紳子
弟的專利。加上各派系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哪有餘錢送孩子去學堂接受正規教育。然而,並不識字的母親教會了他識字,也是開發他智慧的啟蒙師。
徒眾口中的這位「老奶奶」,年輕時身體虛弱,經常纏綿病榻,孝順的二兒子為了替母親解悶,經常在床前讀誦揚州民間流傳的「七字段」(題材以神話、俠義、
歷史為主,每七字成一句)。如果讀音錯了,母親便糾正他。日積月累下來?認識了許多字,培養出對歷史文學的興趣,也增長了忠孝節義的觀念。
嚴格地說,他一生中沒有上過一天正式學校,沒有領過一張正式的畢業文憑,然而他手中發出的畢業證書不知凡幾。他雖未跨進過大學圍牆,卻是台灣地區教育部
核准的博士學位指導人,並受邀出任文化大學印度研究所首任所長,還到美國創辦西來大學,到澳大利亞創辦南天大學。而台灣嘉義的南華大學、宜蘭的佛光大學都
是他所創辦,教學成果優異,備受社會肯定。
而佛光山僧團,是中國佛教史上平均教育水準最高的一群,在他倡議下,佛光山歷年舉行各項國際性學術會議,?全球的大學及研究機構交流密切;多少出身哈佛、柏克萊大學的知識精英也都皈依座下,恭敬地喊他一聲「師父」。
一點也非僥倖,大師沒有家世背景憑借,沒有學校系統支援,一介尋常百姓,經由不尋常的努力,戰勝了蘇北地瘠民貧文盲社會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