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我們把一切的力量投入人間,怎麼會有時間心力修行?培養了人間佛教性格、為人間佛教全心奉獻的人,又要怎麼修行呢?我問大師。
大師說:「修慈悲觀,修尊敬觀,修結緣觀,修人格與德業,修慈心與悲願,修持戒、佈施、忍辱、禪定、精進、智慧,這些都是在人間裡呀!一般人誤以為人間之外還有修行,這是錯誤的觀點:一般人誤以為實踐人間佛教的人就沒有心性的修行,更是大錯特錯。」
他舉太虛大師為所例。太虛的一生都是為了人間佛教而努力奮鬥,是星雲大師最佩服的人物,他常說自己在年輕時候聽了太虛太師的一席話:「假如太虛大師要我跳下,火坑,我一定服從,不問什麼原因!」
太虛大量師童貞入道,十六歲被剃為僧,在西方寺閱藏,閱讀《般若經》將畢,「忽然失卻 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靈光湛湛,身在無數塵剎中」。後來在普陀閉關「一夜,聞前寺晚間開大靜的鐘聲時,忽然心斷,再覺,則見光明無際,經泯無內外能所 中,漸見能所內外,遠近久暫,回復根身座捨的原狀」。這些都不是無證悟的人說得出的話。開悟以後,文思更廣,道心更深,二十七歲就寫出了影響深遠的《佛法 導論》。
太虛大師為了興隆佛教,辦僧加教育;為了佛教國際化,派學僧到世界各國留學;為了推廣 人間佛教,在大江南北奔波不息。太虛大師的人間思想,一直到現在都有深廣的影響。以台灣為例,星雲領導的佛光山、證嚴帶領的慈濟、聖嚴推動的建設人間淨 土,都是受到太虛大師的啟迪。這種修行與證悟,浩浩乎,有如滄海!巍巍乎,有如山嶽!豈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修行者能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