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蘭雷音寺步上軌道之後,來追隨星雲的弟子多了,星雲開始思考這些弟子的出路問題。他想到兩個中國叢林普遍會面臨的問題,一是他覺得出家人應該學 識淵博,要有修行也要體證,因此要有一套嚴謹的叢林教育,以雷音寺當時的條件,並無法設立很好的佛學院,只好在別的地方再設佛學院。
二是有一些青年跟隨他學佛出家,雖是美事,但出家人也應該有專業,不能只接受供養,所以應該有更多的事業,一方面讓他們自給自足,一方面讓他們發展長才。
正好,當時有一些早期佛學院的學生,到了南部發展,星雲時而去探視學生,深喜台灣南部的風土人情,便在高雄的壽山寺闢建了新的道場,設了佛學院和幼稚園。
星雲的魅力太大了,在壽山寺很快又聚集了更多的青年,「為了人才的培育和發展,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大型的道場,變得迫切需要。」師父說。
大樹鄉佛光山雛型,這時已經在星雲的心中隱隱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