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二十幾年前,星雲大師就訂出了佛光山的四大宗旨:
以教育培養人才
以文化弘揚佛法
以慈善福利社會
以共修淨化人心
第一大宗時旨就是教育。大師肯定的說:「今天,要使佛教興隆,要使佛法常住,第一大事便是不斷的培育人才、造就後進。本著擔當如來家業的重任,一切的困難,都阻止不了我們興辦教育事業的心願。」
正是這種對教育的遠見,當其他道場面臨無人接棒的窘境時,佛光山卻是人才濟濟,如過江之鯽。更難得的是,培養出來的僧才都是「身心皆行道」的上品人才。
對教育的強烈信念與使命,是星雲大師數十年來始終如一的堅持。他說:
「教育,是佛光山一直不斷在努力的最大目標,也是佛光山開山的最大宗旨;佛光山不只有許多實際的教育機構,也有許多對信徒的教育活動,最大的目標是將佛光山建設成為學校化的十方叢林。如同極樂世界,微風吹動,鳥鳴水聲,都在宣說法語一樣。」
聽了師父的話,使我恍然大悟,原來在中國佛教最盛的唐朝,為什麼禪風會如此興盛?因為叢林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禪師是導師,許多風聞而來的雲水僧則是求知最切的學生,不論是公案、棒喝或老婆心切,都是學校的教育。正是這種二六時中無所不在的教育,使佛法大盛。
後來佛法沒落、禪宗衰微,是因為失去了「教育」。老師亂用公案與棒喝,使禪法脫離人間、走向衰微,學生失去了以一生參學開悟的精神,開悟者少,自然步上沒落之途。
可見,教育是多麼重要!大唐禪風因為失去了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而失落了。
星雲大師如何能使百萬之眾皈依於座下呢?是由於信徒在聽他的說法、讀他的著作而得到了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是活潑的,因為他善於「觀機逗教」;他的教 育理念是實用的,因為他請求「契理契機」;他的教育內容是寬廣的,因為他主張「方便多門」;他的教育態度是積極的,因為他倡導「恆順眾生」;他的教育形成 是鼓勵的,因為他奉行「隨喜功德」;他的教育目標是究竟的,因為他希望「不捨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