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而言,星雲大師青年時代的理想「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福利社 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到這個時候,根基已經非常穩固。在佛光山,教育、文化、慈善、共修早就形成一個善的循環,「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即使是重要如 星雲大師,不在其位,也能運轉無礙。所以,「從初撒菩提,開山奠基;到弘教立宗,傳燈度眾」的階段使命已經完成,星雲大師「其所思者甚大,而其志甚遠」, 只有退位放下,才有邁向更廣大的世界。
十年後,星雲大師對自己的生平自題:
「心懷度眾慈悲願,
身似法海不系舟;
問我平生何功德,
佛光普照五大洲。」
回觀大師退位時的感人場景,才看見大師退位後的短短十幾年,佛光山的佛光早就普照世界,當時大師的退位正如不系之舟,才使佛光普照五大洲。明眼人想到大師退位的一幕,十年後才猛然一覺,那一次的退位「退步原來是向前」,是大智慧者最動人的「生涯規劃」。
從佛教來說,從此「恪遵佛制,薪火相傳,以制度管理,以組織領導「,邁向了一個民主的新時代。只要有人才,只要有制度,寺廟住持的退位,本是自然而正常的。
相較於傳統的佛教界,因為積習已深,寺廟住持都是終身職,連一般的宗教職務也是最終身職,遇到大德大慧者也就罷了,如果所托非人,積習就會成為流弊,流弊一流數十年,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星雲大師微笑、歡喜、心甘情願的交棒,為佛教的民主化樹立了典範。宗教不能自外於社會的發展,更應領導社會的發展。民主是時代的趨勢,大師實踐民主化,正是時代的先知先覺者。
就在星雲大師宣佈退位不久,達賴喇嘛在美國演講,公開宣佈:「下一世的達賴喇嘛不應該由轉世制度產生,最好是由選舉制度產生。
從社會來看,星雲大師的退位,對所有的人都是一個很好的啟示與教化。
他教化了擁有。擁有不是權威專擅的,擁有也不是執著獨佔的,擁有是「過我眼,入我心,即為我有」。
他啟示了放下。人生只是滄海一粟、逆旅微波,如果能隨時放下、時時放下,何等瀟灑、何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