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與祖師同行:得預臨濟宗法脈的禪宗法師 明一

與祖師同行:得預臨濟宗法脈的禪宗法師 明一

法執堅固難放下

[日期:2011-03-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明一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這幾天一直在寫有關放下的文章,所以自己體會也很深刻,所謂教學相長。從自己的曆程來看,最難放下的是“法執”。因為我們出家人,家都能舍了,“我”也就是“我執”一般來說會少些了,但是“法執”卻難以舍去。社會上也有很多與自己相似的人,尤其具有大公無私精神的人會這樣。

  在佛教的修行目的來說,就是要破除我、法二執。徹底破了“我執”就開悟了,所謂破了本參,只有徹底破了“法執”才算透過重關出牢關[參閱143頁《途中即家舍》一文關於禪宗三關]。當然我們末法眾生要想達到徹底破除我、法二執是很稀有的。但是我們通過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樣也能逐漸地破除我、法二執。

  這裏不說“我執”,只講講“法執”方面的情況。破除“法執”的具體做法,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可能是因為不了解什么是“法執”。什么是“法執”?就是對法的執著。一講到法,大家就想到經書、開示、講法……這是很狹義的。法很難說全面,這裏也只能略微說說。簡單地說,法就是一切事物的發展規律或者說是因果的發展規律。

  這樣我們就容易知道什么是破除法執了,也就是說我們要破除我們自己要求一切事物按照其發展規律進展的執著;或者說我們要破除要求一切事物按照因果發展規律進展的執著。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會害怕,這不是不講因果時也不管了嗎?這不是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時也不管了嗎?

  是的,很可怕!在我們還沒有破除“我執”的時候講這個道理是很可怕。因為我們跳過了破本參的這一步,直接進入菩薩道,所以,處於我們這樣的凡夫地位,要破 “法執”就要先發菩提心。在菩提心加持下或者說什么事情都是在利他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慢慢接受這樣的現實,步入不可思議的菩薩道。

  這樣講很枯燥,還是舉個例子來講吧。比如我們看到有人搶劫,這是對法的最大蔑視與破壞,我們要怎么辦?大家一定是說,要制止這個行為,要打擊搶劫犯。破法執的人會怎么辦?如果他是執法人員,他會全力去制止與打擊;如果他不是執法人員,他就會想管就管,不想管就不管,甚至在邊上觀看,更有甚者幫助搶劫犯。

  證嚴法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日本奈良鄉下——在那片廣漠的土地上,有一間孤零零的屋子,住著青九郎老先生和他的女兒。

  某個嚴冬的夜裏,風雪交加,寒風從屋子牆壁的破洞鑽進屋內。這對父女都睡得很沉,而外面的風雪愈來愈大。

  忽然,小屋的門開了,兩個人躡手躡腳地潛入。他們聽到沉沉的鼾聲,就很安心地到處翻找東西,卻只找到兩包稻米。當他們各自背一包稻米向門外走去時,青九郎老先生突然咳了一聲,醒了,他發現門外有人,問道:“是誰啊?”小偷聽到這突然的一問,嚇了一跳,腳沒踩穩就跌倒了。

  老先生起身走到門外,看到兩人跌倒在地,很平靜地說:“外面風雪這么大,兩位半夜來造訪,趕緊進來喝一杯熱茶吧!”

  兩個小偷聽了,面面相覷,心想:這老先生明知我們是小偷,為何對我們這么好?分明是個傻瓜嘛!

  老先生又親切地招呼他們說:“進來啊!外面這么冷,來吧!”小偷以為他是個癡呆老人,沒什么好怕的,於是大搖大擺地走進屋裏。老先生果然喚醒女兒,要她燒水泡茶。

  老先生對小偷說:“實在很不好意思,這么冷的天氣還勞駕你們來這裏,感恩你們!”小偷聽了覺得莫名其妙,心想:你明明知道我們來偷東西,為何向我們道歉、感恩呢?

  其中一位就問說:“老先生,你知道我們來這裏做什么嗎?”老先生說:“知道啊!但是很抱歉,我雖然有兩分多的田地,可是今年歉收,總共才收了這兩包稻米。過去欠你們的,原本就應該還,勞駕你們跑這么遠來拿,真的很感恩你們!”

  此時,女兒端著熱騰騰的茶出來了,老先生就說:“天氣很冷,來,喝個熱茶吧!”兩個小偷打從心裏覺得慚愧,剛才那位又問說:“你何時跟我們借過東西呢?”

  老先生說:“可能是在過去生吧!如果以前沒有欠債不還,你們也不會在這么晚的時候來到這裏;而且村裏有那么多有錢人家,你們卻偏要來這荒蕪之地,可見一定是有因緣的啊!”

  另一個一直沉默不語的小偷,這時再也忍不住了,他跪下來,並且五體投地說:“真的很慚愧!村裏盛傳青九郎老先生是誠懇待人的大好人,而我們卻以為您是傻瓜,實在很慚愧!”

  他接著又說:“我也曾想重新做人,但是要從頭開始談何容易啊!生活都有困難了,如何做善事呢?”

  老先生說:“我的生活也很困難,可是日子一樣可以過啊!其實,清貧的生活很舒服,因為心無掛礙、輕安自在,這是最逍遙的人生。”

  老先生這份從內心流露出來的安詳自在,讓這位小偷很感動;他心想:老先生處事泰然,具足定力,而且對清貧的生活如此甘之如飴,內心的修養一定很深厚!於是叩頭禮拜,說:“您的品德這么崇高,我希望能拜您為師,請您一定要慈悲接受!”

  另一位小偷也說:“我也很想學好,請您也收我為徒!”

  老先生謙虛地說:“我和你們一樣還在學習中,我們一起來學,相互鞭策鼓勵吧!”由於這兩個人決心改過向善、尊師奉道,所以很恭敬地叩頭,禮拜老先生為師。

  原來青九郎老先生是位佛教徒,平時修行非常用心、精進,待人誠懇也很有愛心,所以逆境現前時具足定力,發揮智慧與慈悲來觀機逗教,感化兩個小偷回心向善。[引自證嚴法師著《塵盡光生》,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這就是他們所謂的鬼神莫測,我們無法尋找到他的為人做事規律。在我們凡夫眼裏,一定會這樣說,這簡直是胡來嘛。我們沒有智慧就會因為他們的“胡來”而生煩惱;我們就會怪罪他們違背了我們以為的常態而引起是非;我們……這就是我們的法執——一定要把事情做完美。他們這樣做看似毫無根據,甚至胡來,但是,應該知道這是我們凡夫的眼光所見。

  因為我們的智慧有限,無法知道事物發展的來龍去脈;我們

  只能看見眼前的這點事情,不知道以前與將來是什么樣,所以,常常是發生錯誤的判斷。盡管對眼前來說,這樣判斷是非常理智與完美的,如果加上過去與將來的情況,可能這眼前的理智與完美就是錯誤的判斷結果。

  這樣大家可能有一點點明白破了法執的情況,我們就會知道我們很可能由於法執,在好心做壞事。所以,我們在還沒有開發出自己智慧的時候,就要發菩提心,努力地去做,而對於結果則采取不管或者無所謂的態度。這樣你就不會因為別人“胡來”結果把事情搞糟而煩惱,從而慢慢破除自己的法執,慢慢步入智慧的人生。

  延伸閱讀:

  【證嚴法師】

  證嚴法師,俗名景雲,1937年出生於台中,因父親早逝、母親多病,悟人生之無常而出家。1966年,在花蓮山上清修的證嚴法師,偶然在地上看到“一攤血”,得知一個難產的山地婦人因交不起保證金而被醫院拒於門外,遂發下宏願,要建造一所專門給窮人看病的醫院。當時,要建一所醫院起碼需要8億新台幣,對一個清修的比丘尼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然而她後來不僅在花蓮建成了第一所慈濟醫院,還把慈濟志業擴展到全球。

  四十多年以來,證嚴法師籌集了逾百億新台幣的善款,在慈濟功德會的幫助下,全球各地蒙恩受惠的貧民、病人、災民不計其數。

  (摘自《與祖師同行》,明一著,明睿編,三聯書店2011年1月版,29.80元。)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
第3頁:世智辯聰歸八難 第4頁:開發自己的“靈光”
第5頁:乾坤肚皮學得來 第6頁:吃飯睡覺
第7頁: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8頁:樹見行人幾回老
第9頁:桂花禪香 第10頁:花並非無百日好
第11頁:血濺梵天平常心 第12頁:不得力處好著力
第13頁:拜佛姿勢的疑惑 第14頁:因病悟得真實相
第15頁:正法眼藏瞎驢邊滅 第16頁:安住當下吃茶去
第17頁:途中即家舍 第18頁:管人管事有奧秘
第19頁:清 閑 第20頁:妙高頂上絕商量
第21頁:“無縫塔”中的放下 第22頁:身口意三業顯功夫
第23頁:天地與我同根 第24頁:法執堅固難放下
第25頁:十地頓超無難事 第26頁:永嘉大師說境界
第27頁:禪宗四祖中軸線 第28頁:禪宗聖地中軸線
第29頁:翠竹黃花嚼舌根 第30頁:人生如戲努力演
第31頁:業識茫然應知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