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 白聖老法師等著述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 白聖老法師等著述

永懷恩師源公上人

[日期:2011-01-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白聖老法師等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永懷恩師源公上人

施旺坤 

老恩師源公上人已離我們遠去了,回想這些日子經常可以搭公車到三軍總醫院探視恩師,今後想再見恩師的色身已是不可能了,現在每天走出街頭,看到開往三總的車子,恩師慈悲的音容就浮現在眼前,而今後我到那裏去頂禮恩師呢?

憶於七十三年冬天,承臺中一位摯友之引介,聞北部有淨宗高僧上道下源老法師,當時慕師道高德崇,亟欲親謁慈容,七十四年春天第一次上海會寺,接待的法師告訴我師正在中和淨宗蓮社弘法,囑前往親近,並賜贈師之佛七開示錄「佛堂講話」,當日雖未能見師,但對海會寺清靜的寺院,蒼翠的山景留下深刻的印象,歸來後恭讀師之開示,如獲瓖寶,益增景仰之心,七十四年三月終有機會至蓮社頂禮皈依,皈依時師教導我們學佛要先發四宏誓願,當日參加皈依者甚多,我隨眾頂禮後即回,隔不久海會寺舉行法會,侍者帶我至客堂謁師,見恩師法相莊嚴坐在一張大籐椅上,正在合掌念佛,我頂禮一拜時,師說:「一拜就可以了。」當時我尚不懂佛門規矩,以為頂禮愈多愈恭敬,於是頂禮三拜出來,當我走至對面寺院之轉角處,突然聽到師大聲念佛的聲音,「南無阿彌陀佛......」師念六字洪名,音若洪鐘,響徹山谷,我一下被震攝住了停下腳步,但當時心裏想念佛那有這麼念的,聲音念的那麼大,難道不累?迄今始知那是恩師垂慈對我的開示;第二次單獨叩謁恩師是在一個週末的下午,我有些問題久存心中想請教師,當我進蓮社時,師適從寮房走出來,我向師頂禮後肅立一旁,師到大殿禮佛繞佛後正要回寮時,師似預知我有問題即問我說:「這位居士你貴姓啊!你有沒有什麼問題?」我答說有幾個問題想懇請師父開示,師說你跟我來,就帶我到他的臥房,要我坐在他的身邊,記得當日我請教一些念佛的體驗以及研教事與理無法融通的問題,師很誠懇很親切地一一予我解說,並說了很多勉勵的話,囑咐我要好好用功,當天回家,感念師的啟迪教誨,茅塞頓開,心中有說不出的法喜,以前以為師是大和尚,桃李滿天下,平日在講座上威儀十足,令人心存敬畏,未料私下親近竟如此的寬厚慈悲;後雖屢思再叩聆教誨,但以師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盼師能多住世,故除有時週末前往恭聽開示外,亦未敢常去驚動,而近兩年來因曾整理過師的開示,侍者曾經轉報,故師開始對我已有印象,後來師在蓮社之週末開示改為「佛法問答」,我有若干問題準備請師開示,但因待答的問題尚多,就一直等待著,去年十二月初聞師法體違和,住進三總,我趕至病房原本略為瞻仰即出的,可是當侍者向他稟報我的姓名後,師說:「是施居士,你過來,你問我十幾個問題,還沒答覆你,其中有三個問題是不必公開答覆的,現在我告訴你!」當時我心裏毫無準備,很感動又很緊張,趕緊貼在師的身邊恭聆教益,當時師病的很重,他仰躺在病床上,張著嘴巴向著天花板向我解答問題,而我因問題已提出數月自己已模糊不清了,師在病中竟能一一的重述問題再予答覆,師之記憶驚人不得不令我深心佩服,當日師除了從「權」與「實」開示我一些持戒的問題外,尚訓勉我研究「賢首五教儀開蒙增註」要多讀幾遍即可瞭解,研究彌陀要解,一定要先閱寶靜大師之親聞記及圓瑛法師之要解講義,才容易得到法益,並勉勵我現在學佛不算晚,要繼續好好學,最後說你可以走了,我不能多說話,當我辭別不到兩日,師即病危進加護病房達一星期之久才脫險,恩師悲心無盡在病危之際仍不捨我苦惱凡夫,其愛人以法,待人以誠之恩德如是,每念師恩如海,不禁悲從中來,感激涕零!

我因宿業深重,聞法亦遲,雖皈依恩師已有數年,但如前述原因及因種種塵緣,未能多承訓教,惟師住院這段期間,因地緣關係反有更多的機會親近他老人家,師自住院後不久即拒飲食,每日僅進極少流質東西,故法軀十分羸弱,但師總慈悲的在關懷別人,每次中午我去時,師即問吃飽了沒有,若有出家師父去看他,師就說這裏沒有事,你們趕快回去用功去弘法吧!師在病中仍不忘弘法利生,剛住院的第一個週末仍要求要回蓮社講開示,農曆春節要求要回海會寺接眾,師住院期間除囑咐要快將「佛說阿彌陀經講錄」校對後請菩提樹雜誌早日付印外,並口述自題:「老僧今年八十一,大好太陽已落西,幸有些些餘暉在,不速弘法待何時。」之偈子列於書首,我協助校對時有若干疑義請示師時,師雖在病中仍神智清晰,對於書中內容瞭若指掌,凡有疑問均詳為解釋,經比對古德註解,師講錄中之若干解釋甚有超越古人之處,師曾說:「這部講錄是我的心得,是為接引初機而作的。」師示現著病苦,其苦痛若是我們年輕人一刻也不能忍受,而師面對著病苦卻心平氣和的承受著,且在病中從不曾重言喝斥別人,師莊嚴的面容,永遠流露著滿心田的慈悲,其行住坐臥之威儀風範仍不減平日,若無操履潛確的涵養功夫,何能如此安詳自在,師預知時至臨終前對今年年底海會寺主辦傳戒之事及其往生後骨灰之處理均早作交代安排,往生前數日即曾數次告弟子說:「我時候已到,我要走了。」師四月十五日深夜由徒眾隨侍返海會寺,四月十六日清晨曾示知徒眾已萬緣放下同意念佛求生極樂,往生前師正念分明,右吉祥臥,帶領徒眾一起念佛,諸根悅豫,神態安適,全日心跳血壓均正常,直至是日下午七點半許在念佛聲中安詳生西,至十八日恭送入殮時,容貌如生,全身柔軟,其生西瑞相即為其一生弘揚淨土法門之最後事實證明,亦作一助念往生之典範,以增學人修淨之信心,今師已捨棄娑婆而生極樂,就出世法而言,離苦得樂,自應為師喜,惟我等苦海眾生,從此喪失導師,失去明燈,苦海茫茫,頓失依怙,又不得不深恨業深障重,無福無慧,不能勸請恩師再住世恆轉法輪也。

以上所述是我拜謁恩師之因緣,師之一生行誼事跡,非我所能詳悉,惟近數年來,聽師講經及閱讀有關資料對師之行誼略有發現,謹恭述如下:

一、師生平主張學法應行解並重,求解應八宗並重,修行則必須一門深入歸淨土,因師認為重行而不重解是頑修,會孤陋寡聞;光解而不行是狂慧,毫無用處;兩者皆各有所偏,故主張修行應當行解並重。而欲求理解,當然要研究經論,研究經論則必須研究八宗的註解,例如我們是學淨土的,除研究好淨土經典外,若不研究天臺宗賢首宗的註疏,豈知華嚴法華是圓教經典亦復讚揚淨土,且八宗並重可避免教內諍論;至修行師的主張必須一門深入,師認為學法目的在了生死,而在末法修行非念佛莫能成就,故恩師曾自謙地說:「我的根機愚鈍,別宗的法門固然高妙,可是我修不來,因此纔決定學修淨土的,諸位的根機若與我差不多,對於各宗高妙的法門也是修不來,我則竭誠勸請依著平實的淨土宗一門深入吧!」師這段話實在值得我等根機陋劣者深思之。

二、師一生專弘淨土法門,他常開示念佛的方法,要觀眾生苦,發菩提心,要為度一切眾生了生死而念佛才能念出功夫來,他主張念佛不但要多念而且要精念,一句佛號在「事」念上要念到西方,在「理」念上要念到自心深處,必須每句念到自心,念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纔能與佛念相應,只要老實一心念佛,不假方便當生即能開悟,若念到心開,十萬億佛土,屈伸臂頃即到,師曾在「淨土宗與佛教之世界化」一文中提示修行淨土法門的綱要:「觀眾生苦,發菩提心,信願念佛,生極樂國,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再回娑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三、師俱足智慧辯才,講經說法,法緣之勝,屢被讚為當代「說法第一」之耆宿,但師虛懷若谷,從不自讚亦不毀他,師之講經必按古制規矩分科判教,每有講座必作充分準備,他常說我不敢辜負眾生,且講經必依祖師註解闡發,不敢妄自發明,同一部經無論從大陸到臺灣已講演了幾十遍,每講一遍必重閱祖師註解不敢馬虎,師講經認真負責的態度足堪為學人效法的,師常言:「沒有天生的彌勒,自然的釋迦。」足見師說法之圓融無礙,生動精彩,是下過數十年的苦功並非憑空得來的,師在講經中數次向弟子開示說:「在這個末法時代,要親近個善知識是很不容易的,你們一定要相信我這個講經的法師,道源講經不能說好到究竟,但因為已經講了幾十年了,把經文義理消通總是可以的,希望各位要留心諦聽,不要錯過機會......」,師講經最大的本事,就是能以簡短淺顯的語辭,把經典深奧的義理闡發出來,且能應機施教,使聞法者莫不各得其益,歡喜無量。

四、師一生弘法之勤,為法為人之誠,其宛若佛菩薩的度眾情懷,是近代少有能及的,玆列舉幾則事實以作證明:

五十五年基隆十方大覺寺傳戒時,師任得戒和尚,戒期中師感冒高燒不退仍抱病講戒至圓滿。六十六年十二月初師因在外傳戒,回寺主持佛七後又為能仁佛學院學生上課,由於勞累不息致重病住院療養,月氐出院。翌年正月二十二日即又為學院開講「金剛經」。七十四年底高雄縣妙通寺傳戒,聘師任羯摩和尚,時師已八六高齡,且法體欠安,師為續佛慧命,慈度有情,乃不畏路遙顛簸,南下上山主法,並親自講戒,在家菩薩戒正授之日秉宣戒相之時,師撫尺云:「諸佛子諦聽,善生經云:在家菩薩,有六重戒,應受持,問諸戒子能持否?」因言速過急,中途頓斷,上悟下明長老體師法體違和願代言之,終未被接納,稍頓,師云:「吾今能往生大殿,而願去矣!」師如此為法忘軀,弘法利生之精神,使求戒諸弟子肅然起敬,頂禮感恩不已,師弘法悲願之深可用雪廬老居士的一首詩來讚歎:「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

五、師一生以律淨雙修為自行化他之本,其自奉甚儉,梵行精嚴,精進修行。在大陸閉關時為剋期求證,曾打餓七念佛,七日不吃飯,精進用功,來臺後倡導結夏安居,講解律儀,力弘戒法,開近百年來敷演毘尼之弘範,為歷任全省各寺舉辦三壇大戒三師之次數最多者,師在戒期中力倡「持午」,民國四十四年師在觀音山凌雲禪寺傳戒時,時戒期已過大半,師發現受戒者大都不持午,即對戒弟子們開示說:「你們的身體,不能比我再弱,我就不吃晚飯。你們的忙碌,不能比你們大師父還忙,大師父不吃飯。你們的年紀,不能比書記律航再老,他已七十整歲,上早殿聽講戒,夜間還得抄日記,他亦持非時食戒不吃晚飯。居士中,許國柱居土持一食法,李炳南居士「持午」過甚精嚴。吾們僧尼,若不持非時食戒,將何以受居士頂禮恭敬乎?我從前打餓七念佛,七日不吃飯,也沒有餓死。你們持戒,常住已預備豆漿,為求淨戒大家須先守不非時食戒。......」師時任戒和尚以最懇切的心情,反覆告誡後,新戒全體大受感動,晚飯時,齋堂空空無一人,噫,佛法真不可思議也,師弘戒之感人亦不可思議!

師一生行誼,慧淺如我,能知能述者僅如滄海之一滴,師實是苦海慈筏,濁世明燈,自師示寂前後,各方長老法師,四眾弟子聞訊雲集海會堂上,或伸弔唁之忱,或訴哀慟之情,佛號晝夜無間,祈願蓮品增上,尤以五月十三日在圓山臨濟護國禪寺舉行追思讚頌會,各方前來參加追思者成千上萬,場面之莊嚴感人為教界所罕見,師生平弘教演律,誨人之深,於此可見也。吾障深福薄,學法亦晚,正欲好好親近恩師時,師已西歸安養,慈悲法語從此不可得聞,能不悲哉,仰荷師恩,愧無可報,今後惟有恪遵師訓,普勸有情共修淨業,同生極樂,以報法乳深恩,願師在常寂光中哀愍攝受,垂慈導引,冀他日能蒙佛接引,長侍座下,並祈師早日乘願再來,為茫茫苦海眾生續作慈航。

【書籍目錄】
第1頁:上道下源老和尚行狀 第2頁:頌道老
第3頁:追思摯友話道老 第4頁:願道源長老再來人間
第5頁:敬悼道源長老(一) 第6頁:紀念道源法師(二)
第7頁:敬悼當代「說法第一」的道源長老 第8頁:高山仰止,永懷道範
第9頁:追思教授和尚源公長老 第10頁:淨宗痛失導師
第11頁:敬悼上道下源老法師 第12頁:哭淨士宗導師戒和尚上道下源長老
第13頁:值得永遠尊奉的開示 第14頁:敬悼道源長者
第15頁:敬悼道源和尚 第16頁:我與道源和尚
第17頁:上道下源老和尚的風範 第18頁:懷念法和尚源公上人
第19頁:一門宏揚——敬悼道源長老 第20頁:平凡的高僧——源公院長
第21頁:慈悲的開示——香島親法悼念深 第22頁:懷恩‧念恩‧報恩
第23頁:道源老法師弘法在香港 第24頁:追思源公蒞港弘法功勳
第25頁:追思道源長老昔日在人間 第26頁:敬悼法乳恩師源公院長示寂感言
第27頁:長老最後的贈言與教誨——令我再次逃出大劫難 第28頁:紀念上道下源上人
第29頁:敬悼導師上道下源老和尚 第30頁:蓮宗十四祖道源大師傳
第31頁:永懷源公教授和尚 第32頁:我與源公長老的因緣
第33頁:敬悼道源長者 第34頁:永懷恩師源公上人
第35頁:與道源長者之因緣 第36頁:皈依道源上人因緣記
第37頁:凡夫見聞 第38頁:追憶上道下源長老
第39頁:為道源長老封棺法語 第40頁:道源長老起龕法語
第41頁:悟明長老為道源長老舉火荼毘法語 第42頁:傳供文疏
第43頁:祭文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