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惺
道源老法師圓寂,噩耗傳來,香港佛教四眾同人無不感到哀傷,在此法弱魔強之期,人才正是青黃不接之季,急需要通宗明教的長老們,住世以鎮邪顯正,提攜培育後進,繼往開來,使佛法久住世間;但末法眾生福薄障深,有修持的長老們相繼都走了。近年就我所認識的長老中,臺灣有廣欽、賢頓,道源,靈源等,相繼圓寂,而四位長老中,以道源老法師對香港因緣最為深厚。
道老自一九六八年應香港四眾之請,首先在本會講「四十二章經」及傳授三皈五戒及菩薩大戒,參加受皈戒之信眾非常踴躍,為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
道老對經、律、論三藏聖教均有甚深研究,更有對機說法的經驗,以無礙辯才說事顯理,以譬說喻,無不生動精彩切合時機,攝人心念,令人們百聽不厭,所以道老在任何地方講經,總是坐無虛席,有時聽眾席地而坐,法緣之殊勝,為近代之少見。
道老自一九六八年開始,每年均有來港弘法,在港九各道場講經,除菩提學會之外,尚有九龍界限街佛教圖書館,香港佛教聯合會,北角亞洲大廈佛經流通處,華嚴蓮社,法雨精舍,弘法蓮舍等處,每次所講經典,亦有多種計有四十二章,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彌陀要解,淨土十疑論,地藏經,普門品,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往生論及楞嚴經等;不下二、三十部之多,在各道場講經,平等攝受,各講三,五,七日,以結法緣,從不計較供養多少,道老這種弘法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人們稱道老為近代「說法第一」名宿,實是不為過分,道老不但說法第一,足跡亦遍及美、加、日、韓、印、泰、星馬、高棉等地方,及全臺灣各鄉鎮,香港更是道老經常來講經傳授皈戒的地方,每次講經圓滿之期,必有信眾皈依受戒,十多年來,皈依座下者,不可勝數,道老善於攝受,每位皈依者均對道老恭敬信受奉行,這是受道老的慈悲力所感召。
道老最後一次來港講經,是在一九八五年,時道老已八十六歲,以其高齡尚能為法不懈,真是令人感動,在九龍佛教圖書館講經圓滿之後,道老擬來菩提學會講經以結最後的法緣,可惜當時適有上海佛教訪問團在港訪問,每日由本會招待早晚飲食,因兩岸人士見面,恐有不便,同時見道老年事太高,身弱多病,如太過勉強成事,似有虐待之感,因此未有滿足道老最後心願,將法音流佈作為最後的紀念,現在想及,深感後悔,而當時已聽道老說,這次來港是最後一次,返臺之後恐不能再來了,當時直覺乃是人生如夢,今天不知明天事,何況年歲高邁的老人呢!道理雖是如此,總希望道老健康長壽,久住世間,有機緣仍可來香港弘法的,香港的信眾對道老甚為有緣,感情深厚,很需要老法師來開導,以進信念。
道老返臺後,仍能講經及傳授戒法,為法忘軀,不惜犧牲自己,已做到了「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的誓言。道老一生法筵之勝,聲譽之隆,弘法蹤跡之廣,講經部帙之多,同時對大小乘經律論三藏教典等,無不精通,盡知盡能,道老弘法自三十餘歲開始,應各方邀請,講經說法或在佛學院任教,培育僧才,至今已足五十餘年,相信在佛教中過去或現在講經部帙之多,足跡之廣,時間之長,法緣之勝,無有幾人能超其右者,此非阿諛之詞,相信大家均有同感。
道老雖時講華嚴及大小乘經典,均指歸淨土為宗旨,行解以念佛為要行,雖號中輪沙門但行宗淨土,故集錄有「佛堂講話」四集行世,內容豐富,理論精簡中肯,為修學淨士之指南,深契時機,流佈甚廣,已為各處佛友翻印多次實為不可多得之必要法典。
道老自小智慧高超,穎悟非常,一聞即悟,少年時即聲名遠播,永惺幼在哈爾濱觀音佛學院讀書時,即聞其名,事隔多年,想不到能在香港得以親聆教益,並與會中四眾同人結下不解之法緣,道老今日雖已往生極樂常住寂光,而其道貌法音常存在世間眾生心想中,玆以虔誠祝禱,願道老乘願再來,繼化有情。今特,草此短文,以為道老在港弘法之紀念。
源公長老善知識也 能行雙資言行一致
不輕後學誨人不倦 其德汪洋讚莫能窮
顯明有幸援課能仁 耳提面諭得益良多
謹述仰止摯言以奉
顯明頂禮
一九八八、八、六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