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引用慈老分柑共嚐的故事來證明,四十一年間,彌勒內院落成不久。慈老大事收容大陸來臺,無處安單的僧青年。由於大陸變色,共產政權,絕不容許宗教生存,於是一些不願從共的有志青年僧,紛紛設法來臺。初到臺灣,人地生疏,加以語言不通,求救無門。可憐如來真佛子,類似世間乞丐兒!流離顛沛,無處安身。此時此地,慈老以大悲心,造彌勒內院。其目的在收容流浪臺灣各地之僧青年。所以,凡來求單者,一律收容,收容的僧眾既多,經濟隨之發生困難,慈老曲尊紆貴,與大眾同甘共苦,安之若素。
那時,有前國府王席林森先生之侄林希岳,仰慕慈老高風,叩關求見,交談之下,他發現慈老確是一位大德高僧,即發心欲供養慈老,以表敬意。摸摸身上,帶有兩個柑子,就虔誠的供養慈老。希岳先生,此時自分供養太微薄,不成敬意、臉有慚色。可是慈老接過柑子之後,甚為喜悅,他說:我們好久好久沒有吃到水果了,今天能有兩個柑子可吃,難得!難得!林居士滿以為慈老會一個獨享。怎知地,將兩個柑子剝開,一瓣一瓣的排列在關房窗臺上,敲響鐘聲,對弟子們說:「有一位林先生供養我兩個柑子,來呀!同學們都來一人一瓣,大家嚐嚐。」慈老亦和弟子們一樣,分嚐了一瓣。慈老就這樣感動了林希岳先生,後來皈依座下。這是林居士親自告訴我,他學佛的因緣,這是千真萬確的。
錄自《學佛雜記》頁九一~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