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源血源(堪稱歸程續集) 聖嚴法師著

法源血源(堪稱歸程續集) 聖嚴法師著

四五、焦山定慧寺

[日期:2012-08-16]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五、焦山定慧寺
  
  四月二十六日,星期二。
  
  上午九點,茗山與慈舟兩位法師,又到賓館接我們。乘車至象山腳下,上渡船到焦山,參訪定慧寺。
  
  焦山是「京口三山」之一,三山在三國六朝時代,以北固出名最早,其次是金山,再次為焦山。當時的三山,均在江中,距今一百年前,北固與金山,相繼登 陸,便失去了靈秀飄逸的氣象,獨焦山仍在江中,成為中流砥柱,以致其名聲亦漸駕乎北固與金山之上。而在民國初年,焦山與隔岸的象山之間水流激湍,船隻到了 寺前,可將纜繩繫於大門兩側的石獅腳上,如今由於焦山西側的江面,浮起了一大片沙灘,沙上蘆葦茂密,焦山門前也漲出了不到兩百公尺寬的一片沙灘,並已遍植 樹木、綠蔭覆蓋。渡船對開的航程,已不足五百公尺,相信在數十年後,若無人為因素,焦山也會與象山相連而登上鎮江的陸地。
  
  焦山大於南通的狼山,也高過它的芳鄰金山。焦山海拔一百五十五公尺,周圍二千公尺。焦山又名樵山、譙山、獅子山、浮玉山、雙峯山。北宋真宗祥符六年 (西元一○一三年)二月四日,因夢見焦光送丹癒疾,故賜詔勅,定名為焦山。焦光又名焦先,乃後漢末葉的隱士,隱於此山,壽至八十九,或謂百餘歲,有謂二百 餘歲,最後則不知所終。

  

  ▲焦山定慧寺。
  
  根據茗山法師為了配合旅遊而編的《焦山資料》所述,焦山於我國民政府撤離大陸之前,除了定慧寺是十方選賢的大寺院,全山尚有十幾家師徒相傳的小庵。當 時的定慧寺,住有僧眾二百多人,茶房和長工幾十人。各小庵則每家三、四人或五、六人不等。定慧寺原藏有許多珍貴文物,各小庵亦均有幾件鎮山之寶。然經中日 戰爭及文革的浩劫,已蕩然無存,未毀的也被沒入博物館了。一九六六年八月,由於文革毀寺逐僧,一度交由園林部門管理。一九七九年大陸為了運用宗教吸引海外 僑胞,利用佛教名勝古蹟,發展旅遊事業,改變國際人士對於大陸的印象,故又找回僧眾,稱為「落實宗教政策」。目前住僧二十來人,多半是六十開外的老僧,僅 少數幾位是剛從棲霞山佛學院畢業出來的青年比丘。茗山法師即兼任棲霞山的方丈。
  
  焦山定慧寺,傳說創於東漢獻帝興平元年(西元一九四年),名為普濟庵,北宋名普濟禪院,元名焦山寺,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年)改為定慧寺,並頒御題寺額。
  
  大雄寶殿則由唐代玄奘三藏的弟子法寶初建,後唐枯木禪師重建。北宋哲宗元祐三年(西元一○八八年),金山的佛印了元禪師,來住此院。至明英宗正統年間 (西元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擴建了天王殿、藏經樓、千佛閣、海雲樓等殿宇近百間,規模壯麗,遂與金山齊名。明孝宗弘治年間(西元一四八八~一五○五 年),又加建了禪堂、齋堂、海雲亭、吸江亭、觀音閣等處。
  
  茗山的《焦山資料》(手稿影印本)中,敍述民國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四年)時的焦山定慧寺全部殿宇是這樣的:「三門上有﹃勅賜焦山定慧禪寺﹄豎額,門 口兩旁各有一座石獅。門內迎壁嵌有﹃海不揚波﹄四大字。天王殿進去,經大丹墀,到大雄寶殿,殿後登石階,上有曬經臺、藏經樓,樓下是念佛堂,堂後有監值 寮、廁所。東邊前面有雲水堂、伽藍殿、進而齋堂樓上下、大寮、柴伙房、海雲堂、碾坊、稻倉、地藏殿、瓦木寮、浴室、理髮室等處。西邊祖堂、客堂後,煉丹井 旁有圍牆,牆上有『中流砥柱』四大字,牆中有圓門、進內有鶴壽堂、懷西軒、法堂、方丈、御書樓、石骨堂、枯木堂、衣鉢寮、庫房、枕江閣、華嚴閣等處。房屋 約有二百餘間。」

  

  ▲民國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四四年)焦山佛學院歷史鏡頭,前排右起:圓湛(教務主任)、白賓南、東初(副院長)、雪煩(院長)、見月(教導主任)、彭仁道、戴玉華、覺先。
  
  這次我去焦山參觀時,以上所敍的殿宇,大致都還完整,我在大殿禮佛,繞過尚在工程中的四天王殿,進了法堂和方丈,並在華嚴閣過午。現在的華嚴閣是貴賓接待室,也是素菜部,在那裡吃到了江蘇的好幾樣土菜,例如蘆蒿、三葉菜、馬蘭頭、青蠶豆等。

  

  ▲焦山定慧寺方丈及綱領執事。
  
  這次我到鎮江的目的,便是要上焦山參拜先師東初老人的祖庭。自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起,東初老人即至焦山,受智光長老的記莂(傳法)。民國 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六~一九四八年),曾繼其法兄雪煩之後,擔任定慧寺方丈兩年,先後十五年間,為焦山常住,竭智盡慮,貢獻良多。特別是為了 保護寺產及徵收地租,常為佃戶所怨,又為官紳所嫉,故其於我國民政府撤離大陸之時,若不遷往海外的臺灣,準是活不了命的。這次我與茗山法師談起東初老人, 他也認為東初老人雖非地主惡霸,但在清算鬥爭階段,佃戶們絕不會饒他過身。
  
  先師東初老人時代的焦山定慧寺,據茗山的《焦山資料》所介紹的人事組織是這樣的:
  
  寺內主要負責的稱住持,內部叫和尚,外部叫方丈,下設四大寮口:
  
  庫房:以監院當家為首,內設副寺二、三人,書記、庫頭三、四人,管理寺內總務、生產、生活、修建、添置等事。
  
  客堂:以頭單知客(大知客)為首,內設知客三、四人,糾察(僧值)一人,管理清規戒律,上殿過堂,內外佛事,及僧人掛單、進單、遣單等事。
  
  維那寮:以維那為首,內設悅眾五、六人,管理念佛堂內清眾學修、唱念、生活行動等事。
  
  衣鉢寮:以大衣鉢為首,內設衣鉢、湯藥三、四人,管理財務出納、莊嚴、法器、供品用物、招待遊客等事。
  
  在客堂領導下,又有行單執事:殿主、藏主、寮元、典座、香燈、司水、行堂、飯頭、菜頭、茶頭、大頭、碾頭、門頭、園頭等等。
  
  上述四大寮口的職僧,為首者叫綱領執事,其餘叫執事。行單執事叫小執事。全部通稱四十八單執事。各寮口、各執事,都有規約,違犯規約者,視情節輕重,一般由客堂處理,重大事件,請示方丈決定。
  
  大致上說,這樣的人事組織,是依據《百丈清規》演變而來,唯其各大寺院均有其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故凡天下叢林,未必能在統一的體制下運作。何 況焦山的法系,自唐至明,本屬臨濟宗,明代的定慧寺,曾制定由全山各小庵的當家師輪流擔任住持,三年一易;這與我出家的狼山情況相似,不過狼山是每年一 換。到了清初,始由曹洞宗派下雲門圓澄第四傳的古樵智先,將定慧寺改為十方選賢,傳承曹洞法脈。至清穆宗同治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由芥航大須開始,提 倡傳戒、弘揚念佛。迄今為止,焦山在法統上是傳承曹洞禪,實質上乃是弘揚戒律和淨土的道場,故今有念佛堂而未設禪堂。
  
  根據蔣維喬編著《中國佛教史》卷四的介紹說,雲門圓澄的嗣法弟子有七人,其中的石丈明雪傳破暗淨燈,淨燈三主焦山法席,傳古樵智先,始改披剃子孫制為 十方傳賢制。智先乃儀徵張氏子,年十一投焦山松寥閣出家,閱「無夢無想主人在什麼處」公案,疑甚,行坐不安,忽一日登山,失足跌倒,豁然大悟,後繼主法 席,住焦山四十年,百廢具舉,四方禪僧,至者如歸。

  

  ▲在焦山塔林預定地與茗山(右),慈舟(左)二位方丈合影。

  現將智先以下,直到現在為止的焦山法系傳承抄列如下:

  


  若據茗山法師的《焦山資料》,東初老人之下,再傳圓湛及茗山二人,為青原行思禪師下第四十八代。
  
  東初老人有法兄雪煩、法子圓湛及茗山。大動亂中,雪煩與圓湛,先後易裝捨戒結婚,近年再返僧團,重新受戒,現比丘相。茗山則雖曾易服而始終護持戒體,故在一番變故之後,擔任兩大寺院的住持迄今。
  
  午餐後茗山法師,雖以抱病老弱之身,仍然興致勃勃地陪我登山,參觀了供有焦光塑像的三詔洞,歷代名家留書刻碑的碑林,浮玉岩的摩崖石刻,壯觀亭、觀音 閣遺址等。碑林中最最珍貴的是「瘞鶴銘碑」,從六朝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歷代名士對之都有很高的評價,如宋之黃庭堅說:「〈瘞鶴銘〉者,大字之祖 也。」清之翁方綱認為〈瘞鶴銘〉已將「六朝諸家之神氣,悉舉而淹貫之」。據學者研判,這是出於梁代陶弘景的手跡。觀音閣原係一家小庵,為太平天國羅大綱所 率的長毛軍隊焚燬,現在是一片竹園;茗山法師準備在此建一塔林,用石材為歷代焦山住持各造一座紀念塔或舍利塔在此。當然也包括圓寂在臺灣的兩代住持,智光 老人及東初老人在內。
  
  這次返鄉探親的另一主要目的,便是把剃度恩師東初老人的舍利,分出一部分恭送到焦山,並為其建塔供奉,作為永久紀念。當我到達焦山之時,定慧寺方丈茗 山法師,已委請工程人員,繪就舍利塔的藍圖,以上等花崗岩石材建造,塔高兩公尺五十六公分,塔基一公尺四十一公分見方,並以大理石鐫刻塔額及碑文傳略,鑲 於塔身前後,預定於明(一九八九)年四月竣工。本來,東老人在其遺言中,有過明確的交代,囑我們將其骨灰,和麵成團,拋入大海,結水族緣,建塔不是他老人 家的遺願,乃是我們追念感恩的一種表示。茗山法師為了迎接東老人的舍利,特設靈堂,備了盛供,由二十多位僧眾,以隆禮恭迎,虔誠上供。成了焦山的一大喜 慶。

  

  ▲東初老人舍利迎奉典禮。
  
  下午四點,辭別焦山,慈舟法師一直把我們送到鎮江火車站,等我們的列車於下午五點正滑出車站的月臺,他才回去。
  
  這是我在大陸探親旅途中,第三次乘火車。第一次是由北京至洛陽,乘的「硬臥」;第二次是由洛陽至西安,乘坐「軟臥」車;第三次是從鎮江往上海,乘坐 「軟席」。我在前面已說過,除了海外的僑胞、臺胞、外賓,僅高級幹部及教授有乘坐的特權。既是特權,票價就不會太貴,四個多小時的車程,僅人民幣四元五 角。不過,服務的品質也不怎樣好,連喝水的茶杯都不提供。除了「軟臥」的床單及毯子尚算乾淨之外,「硬臥」及「軟席」,都很骯髒凌亂。
  
  晚間十點,回到上海玉佛寺賓館。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前言
第3頁:二、俗家姪兒的來信 第4頁:三、歸鄉夢
第5頁:四、三則回大陸的故事 第6頁:五、從香港到北京
第7頁:六、長城與定陵 第8頁:七、法源寺
第9頁:八、戒壇與佛牙塔 第10頁:九、雍和宮
第11頁:一O、北京車站 第12頁:一一、洛陽的古墓博物館
第13頁:一二、龍門石窟 第14頁:一三、白馬寺
第15頁:一四、少林寺 第16頁:一五、窰洞與黃霧
第17頁:一六、興教寺 第18頁:一七、大興善寺
第19頁:一八、大慈恩寺大雁塔 第20頁:一九、青龍寺
第21頁:二○、秦陵兵馬俑 第22頁:二一、驪山
第23頁:二二、慶山寺的佛舍利 第24頁:二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
第25頁:二四、「碑林」的佛教文化 第26頁:二五、薦福寺小雁塔
第27頁:二六、見到了親人 第28頁:二七、上海玉佛寺
第29頁:二八、上海靜安寺 第30頁:二九、浦東的大哥家裡
第31頁:三○、龍華寺 第32頁:三一、狼山下院今何在
第33頁:三二、上海三哥家 第34頁:三三、我的禮物是佛法
第35頁:三四、長江輪上 第36頁:三五、南通的狼山
第37頁:三六、我是狼山的孤僧 第38頁:三七、小海鎮的大姊家
第39頁:三八、我的知心話 第40頁:三九、張家港與黃泗浦
第41頁:四○、回到老家掃祖墓 第42頁:四一、二哥家裡會鄉親
第43頁:四二、重溫童年往事 第44頁:四三、車沒錯錢錯了
第45頁:四四、金山江天寺 第46頁:四五、焦山定慧寺
第47頁:四六、把我送過了陰陽界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