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大興善寺
下午回到西安巿區,訪問永寧門外的大興善寺,現有住眾二十多人。住持慧雨法師,年高七十六歲,文革期間,他穿人民裝,在寺中擔任園藝修剪及清掃工作,
目前已由園林部門轉移一部分給寺院管理經營,仍以旅遊事業為其收入,此乃西安巿內現有範圍最大、佔地最廣的一座寺院公園,也是西安現存最古的一座佛教道
場。
此寺是在隋文帝開皇二年(西元五八二年)勅建遵善寺,六月勅將北周靜帝大象元年(西元五七九年)所建的陟岵寺,遷建於現地,與遵善寺合併,同時改名為
大興善寺。歷隋唐兩代,都是京城長安最大最重要的一座代表著國家佛教的寺院,統領全國寺僧。同年七月迎北天竺三藏那連提黎耶舍及其弟子道密等,以此寺為譯
經道場,曇延等三十餘僧,共扶譯業,計翻出佛經八部二十八卷。嗣後又以闍那崛多、達摩笈多為譯主,同時招集僧休、法粲、法經、慧藏、洪遵、慧遠、法纂、僧
暉、明穆、曇遷等十大德,至此寺掌理譯事。隋文帝仁壽二年(西元六○二年),翻經學士彥琮等,於此寺撰成《眾經目錄》五卷。迄至唐代的玄宗天寶十五年(西
元七五六年),勅不空三藏住大興善寺之後,此寺即成為唐代弘佈密教的中心。
中國佛教的密法流傳,以唐代鼎盛。共有三位弘傳密教的功臣。第一位是由陸路來華,中天竺的善無畏,開元四年(西元七一六年)入長安,譯出密部聖典計六部十八卷。開元二十三年十月七日,以九十九歲高齡,病逝於洛陽的福先寺,遺有大弟子一行禪師(西元六七三~七二七年)。
第二位是由海路來華,南印度的金剛智,開元七年到廣州,開元八年經洛陽至長安,先住慈恩寺,後徙薦福寺、資聖寺等,譯出密教聖典十一部二十四卷。開元二十九年寂於洛陽,傳法弟子是一行及不空等。
第三位是不空三藏(西元七○五~七七四年),他父親是北天竺人,十歲入唐,十五歲在長安隨金剛智出家,盡得師傳。開元二十九年奉師遺命並受玄宗詔書,
至獅子國(現在的斯里蘭卡),隨密教大師普賢阿闍梨,學法三年,前後得梵篋千餘卷。天寶六年返至長安,玄宗親受灌頂,初住淨影寺,次住保壽寺,最後則住大
興善寺。「安史之亂」後,不空為肅宗授轉輪王七寶灌頂。代宗時,勅征大德四十九人,常住大興善寺,每年正、五、九的三個月,於該寺開壇灌頂,教化文武百官
以及廣大四眾。不空譯《密嚴》、《仁王》二經,代宗親為作序。此時的長安諸寺之中,以大興善寺最勝,兩京僧徒,一時也以修密法者居多。中國佛經的翻譯事
業,也進了最後的一個高潮時期。大曆六年(西元七七一年),不空表進開元以來所譯經典七十七部一百零一卷及其目錄。大曆九年六月十六日,不空三藏捨壽於大
興善寺,代宗聞之,廢朝三日,追贈「司空」,謚卅「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於長安城南的少陵原火化後,勅建舍利塔於大興善寺院中。
唐末會昌五年(西元八四五年),武宗滅法後,大興善寺僅剩天王殿及大士閣,後經明代及清代,數度修整,清末以來,關中屢遭兵災,此寺一再遭到破壞。文
革之前,寺中僅剩十餘僧眾。文革期間,禁止佛教,更遭毀壞,殘餘殿宇被佔用,僧侶或被迫還俗,或易服勞役,或被折磨而死。文革前,由寧波觀宗寺諦閑法師的
學生,天臺學者朗照法師,擔任西安臥龍寺及大興善寺方丈,即死於文革期間;另有興教寺住持妙寬法師,乃因明及唯識學者,以及曾經留學法國的東北人慈雲法
師,均在文革期間,憂憤逝於西安。動亂結束後,再度尋回原住的僧人時,僅餘慧雨、寬宗、永明、傳燈四名。目前,慧雨為方丈、源慧當維那、印善任知客。現任
西安「佛協」會長的許立工,原亦當地僧人的才俊還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