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述要 智諭法師講述
2010-9-3 23:48:21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釋智諭撰
緣起
民國五十八年,奉師命至竹東五指山觀音寺看廟。當時山路難行,香客稀少。自己拾柴,自己種菜,半農半樵,倒也安閑。
山上無有藏經,苦無修學之緣。隨身帶了一本圓覺經,是唯一的經典。每當課餘無事時,便將圓覺經請出來,端坐恭誦。
有一天誦到「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時,不覺頓時淚流滿面。如此甚深微妙佛法,何幸得聞?仰感佛恩,無以為報。
當時雖於佛法深生歡喜之心,然於甚深義猶未了了。一時衝動,立刻託人下山買稿紙。竟膽大妄為作起圓覺經疏來。
文成以後,自覺尚待斟酌之處甚多,於是悉心修正。但是愈改愈不順眼,終於支離破碎慘不忍睹。最後為求眼不見心不煩,於是把一番心血付之丙丁。
時隔一十六年之久,又再度捉筆為文。倒不是有所進步,對於經文己經了解。而是老愚昏庸,不知深淺不自量力而已。
宗密大師曾作圓覺經大疏,近代復有諦閑大師的圓覺經講義。宗密大師依華嚴宗旨解釋圓覺經,諦閑大師依天台解釋圓覺經。二公之作,已如日耀中天,豈容爝火爭明。只因多年慕法之心,一時按抑不住,出此敝卷,呈正讀者之前。
此經在明諸法依他如幻,若達如幻非實,自離遍計。離於遍計,便知世諦。知世諦依他無性,便入圓成實。入圓成實故,名為圓覺。故此經旨在於依他起上,破遍計執,便入圓覺。破乎定有,則知幻有,知諸法幻有,則入圓覺。
宗密大師謂此經屬實教,諦閑大師謂此經方等攝。然若觀經文「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收漸修一切群品。」似在終頓之間。本來在佛圓音一演,無有分別。眾機不同,見有高下。故四教五教,眾經普含,不可定判。例如頓教一門,眾經皆有一分離言之旨。故天台不別立頓教,認為藏通別圓,均有離言之義。華嚴宗則認為別有一輩頓教之機,於是立小始終頓圓五教。
今解此經,自感心餘力拙。不到之處,尚望讀者諸賢賜正。
西蓮淨苑釋智諭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