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多為能成。是有義。一為所成。是空義。是即一歸於多故。多存一泯。三。兩門二義。並不相離故。即存亡俱現。四。形奪俱盡故。即存亡俱泯也。五。一為能成。必有所成故。是即攝一同一之有。即是廢自同他之空也。六。多為能成。必有所成故。亦攝廢同時也。七。一多各二不相離故。無礙俱現也。八。攝廢同體。定不得故。即俱非也。九。一多緣起。隨義成立故。則相是存亡俱存現前。十。能成存亡空有俱反故。泯然超絕也。深思可知。第八。一事存泯門。然一望多。有攝他廢自。相是存泯。亦有十義。一。此法有攝他同己故。自存也。二。廢己同他故。自泯也。三。收廢俱現故。亦存亦泯也。四。以二義全奪故。俱非也。五。非盡己同他。無以盡他同己。是故即泯常存也。六。反上句故。即存常泯也。七。二義不相離故。存即泯。泯即存。俱現也。八。相奪全盡故。存泯。泯存。俱非也。九。合前八句。一事法不相障礙。俱現前也。十。諸義同體相奪俱盡故。超然絕慮也。思之可見。第九。多事存泯門。然多望一。既攝他廢自。相是存亡。亦有十義。一。以多有攝一同己故。多存也。二。以多有廢自同一故。多泯也。三。以前二義不相離故。存泯雙現。四。形奪俱盡故。雙非也。五。以非不攝一同多。無以廢多同一。是故存即泯也。六。非不同一。無以攝一。泯即存也。七。由存即泯故。有泯。由泯即存故。有存。二義不相離故。存泯。泯存。俱現前也。八。由存無不泯故。非存。由泯無不存故。非泯。二義形奪兩亡故。俱非也。九。由八義同位相須。法體方立。是故圓通無礙。俱現前也。十。由前諸義。各互相奪。定取不得。是故無不超絕。挺然無寄。唯證相應也。會意思之。第十。圓融具德門。然上諸門。並同大緣起。無障無礙。圓明自在。亦有十義。一。諸門融合。圓明頓現。具足一切也。二。隨舉一門。亦具一切。三。隨舉一義。亦具一切。四。隨舉一句。亦具一切。五。以此圓分。俱是總相。是故融攝一切。六。俱是別相。莫不皆是所攝一切。七。俱是同相。能所攝義。齊均同故。八。俱是異相。義各別不離故。九。俱是成相。緣起義門。正立俱現故。十。俱是壞相。緣起無作。同一味故。此上諸義中。各有解行境。會意思之。此即略辨理事圓融。若能熟思。使法理現前。則華嚴義旨。由此稍開耳。
華嚴三昧章竟
謹案唐賢首國師著述。中土久佚。經 楊仁山先生轉輾求得者。為華嚴探玄記。未刻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入楞伽心玄義。起信論義記。別記。法界無差別論疏。十二門論宗致義記。華嚴義海百門。以上各種已刻行而楞伽經疏七卷。法華經疏七卷。華嚴策林一卷。日本續書 先生藏有此謂係膺本華藏世界觀一卷。及此三昧章。則求之日本亦不可得。日本南條文雄君。嘗覆 先生書云。法藏所作三昧觀者。義海百門。或華嚴雜章之異名也。 先生辨其非是。覆書云。法藏所作華嚴三昧觀。崔致遠作別傳。已用其直心中十心名目。貴國所刻發菩提心章。錄十心之文。與崔同。并有三十心。而與法界觀。及他種湊合而成。謹知華嚴三昧觀當有全本流傳高麗也。祈請駐韓道友訪之。又書云。近聞貴宗同人往高麗布教者頗多。唐法藏所作華嚴三昧觀華嚴世界觀二種。高麗或有存者。乞寄信求之。歲庚子。南條君遊高麗。訪得此本。寄 先生書云。在韓日。得唐法藏華嚴三昧章寫本。因奉贈一本。未知此果與華嚴三昧觀同乎。抑異乎。 先生覆書云。華嚴三昧章。與菩提心章同。而闕法界觀之文。始知二書同出一本。即華嚴三昧觀無疑矣。以上均照錄原文 蓋 先生之於此書。歷數十年之久遍行中日韓三國。一再訪求。僅乃得之。至足寶已。 先生得是寫本。識以數語。謂將登之梨棗。而珍藏篋衍。未遑付梓。 先生西歸。忽忽六載。同人幾不復知有此事。乃者覆檢 先生遺稿。始知梗概。覓得底本。巵為校刻。以竟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